泥巴情悠悠
發布時間:2024-10-19 閱讀:
我的童年也具有大多農村孩子一樣的天性,喜歡和稀泥,捏泥人,打泥戰,以滾身泥巴為樂。每年農忙時節,父母趕著孩子們下地幫忙干些力所能及的農活。干農活又臟又累,開頭我甚是不樂意。
一年之計在于春,我七八歲那年,父親正忙于犁地耙田,準備插秧。我和小伙伴們背上小竹簍,跟在父親的身后拾螻蛄。在經濟貧窮的年代,拾螻蛄炒一炒香脆可口,改善生活,拾多了還可以喂雞鴨多產蛋。父親頭戴斗笠,穿條黑色短褲,天氣還冷,他卻大汗淋漓,光著上身,粗壯的雙手抓起九齒鐵耙熟練地駕馭著公牛,來來回回,一趟趟將一行一行犁壁翻起的土墊耙碎、耙爛、耙平,牛兒邁開堅實的腳步不停地迂徊,鐵耙默默地耕耘,波光瀲滟的水田,慢慢成了濃稠的泥漿,田面如鏡。我催著父親,說:“田土都被你耙成泥漿了,咋還不換丘呢?”
“你的小心思只想拾螻蛄。莊稼如人入嘴的東西要嚼細嚼爛才能吸收,泥土也得耙細耙爛作物的根須才歡迎。春季溫度低腐爛慢更要精耕細作呢!”父親吆喝著牛換到另一丘,大哥拋下秧桶(船)拉開架勢先從田中目測直線插上三棵秧苗,一直插到盡頭。
春播,夏管,金秋迎來了水稻收獲的季節,全家出動,揮鐮割稻堆放在田埂上。硬漢的父親眉開眼笑,駕馭著打谷桶像駕著航船在田間游弋。他雙手捏緊稻莖后部,先向右上揚,然后猛力往桶梯用力摔打,讓已經離穗的金燦燦的谷粒全部撒落桶里……
父親歇下手里的活,摸出煙袋抽了一袋旱煙,我覺得好玩也學父親抱起一捆稻草往桶摔打起來。在打谷桶前像扭秧歌,摔了幾十下,金黃的谷粒還穩穩地站在穗嘲笑我。父親收起煙管來到打谷桶前,說:“農活是體力活,不僅要有堅實的腰板,還要能吃苦打拼,經得起煎熬,從地里長出糧食實屬不容易啊。”父親的簡單幾句話讓我茅塞頓開,祖祖輩輩,年復一年,守住土地,離不開泥土的芳香,滾一身泥巴,糧食豐收靠的是沃土和汗水。
有一年,父親年紀大了,體弱多病,打谷子的重活就交給身強體壯的大哥。那天我們到后山梯田收割晚稻,嫂子有事下圩趕集去了,我臨時成了大哥的幫工。我家梯田的田坎很高,大哥拖著打谷桶從上一丘順著后坎放到下一丘,叫我幫他拉住桶尾巴的棕繩,桶里已有近半的谷子,加上桶的重量還是夠大哥受的。他將谷桶提離水面擱在田埂上,人溜到下丘田里,一手托著谷桶底部,另一手抓緊桶前的拉繩,邁開弓步,拉開架勢,像鐵人站穩在地里似的,喊道:“抓住了,一二三……”我憋住氣,雙腳撐在田埂牢牢揪住桶尾巴。桶離開田埂千鈞一發之際,沖力不聽使喚,打谷桶像一頭犟公牛掙脫了僵繩,我抓緊的桶尾巴,新的棕絲割痛了我的手,一時沒抓住。我倒坐在水田里濕了一身衣,滾了一身泥。大哥沒能頂住打谷桶從肩上滑脫,被圧倒在水田里,人生第一次遇到這樣的事故,嚇得我心都快跳出來了,還出了一身冷汗。這次的打谷桶翻傾受到的驚嚇,讓我切身體會到農民的辛苦勞作,糧食來之不易,從此后不浪費一粒米。原來光會背誦唐代李紳寫的《憫農》“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有了切身的體會,有了充實的內容,我更加熱愛農業勞動,不僅自己愛護糧食,也教育子孫們愛惜糧食。也為我一生從事“三農”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作者:大學生網報 來源:大學生網報
校園文學推薦
- 憑拋情深
- 我老家屋后有一股長流不息的泉水,清澈甜洌,不大的水塘后面有一棵百歲鵝掌柴,藤本薜荔厚著臉皮死活纏繞著,雖被老鵝掌柴無情拒絕,它
- 10-20
- 泥巴情悠悠
- 我的童年也具有大多農村孩子一樣的天性,喜歡和稀泥,捏泥人,打泥戰,以滾身泥巴為樂。
- 10-19
- 改變命運的歌
- 世間事物都在變化,人生的命運也無時不在發生著變化。
- 10-19
- 芥菜飯香噴噴
- 20 世紀 80 年代末,我在平和縣政府工作。春節后的一個晴朗天氣,天高云淡,我下鄉到蘆溪鄉,吉普車繞著盤山公路,突突吐地響,像烏龜
- 10-19
- “正”氣騰騰扣肉香
- 在中國傳統的春節宴席或重要的酒席上,不能缺席的一道傳統的家常菜,那就是扣肉。
- 10-19
- 秋陽如金
-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高天上流云!在這個清涼如水的季節,秋陽已沒有了夏天般的火熱,如同一位溫婉可人的女子,溫柔又不失熱情將她的光芒和
- 10-19
- 送別
- 是巧合,還是冥冥中早已注定,去年武漢疫情時,看到一幕幕送別的場景,感同身受,我寫下過一首詩歌
- 10-19
- 幸福二隊
- 初中實際上只讀了一年,然后就開始文革,一直在停課鬧革命的狀態中。
- 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