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7日,撿廢品的父親拿出100元給我,讓我捐給武漢,我說:“我在單位捐了,我們集團公司已經捐了3000萬,我們每個人都捐了款,人家政府沒有讓你們農民捐!”父親生氣地說:“現在武漢有難,每個老百姓都有責任,怎么,農民!毛主席打天下,建立新中國,都是從農村解放城市,你看雷神山、火神山那的保溫材料都是咱們村的農民連夜加班趕工,農民怎么了?你現在在城市學壞了,沒有小時候聽說!”父親真的生氣了,我趕緊接過100元錢,通過微信轉入中國紅十字會,我覺得很是驚訝!為啥父親想起捐款呢?從小和奶奶一起要飯把我們養大,他沒有啥文化,年過七十的父親,每日撿廢品的收入也就每日十元左右,最少一天收入二元,哦原來他每天通過電視關注疫情發展。
疫情之下,湖北經濟被按下暫停鍵。所幸在76天后,湖北經濟重啟。然而由于疫情導致農產品滯銷問題,引起大家關注,4月16日16:00,我們單位舉辦“心連心為鄂一起拼”直播海報,董事長劉明輝總裁開啟直播,為鄂帶貨。主要產品有小龍蝦`熱干面、醬雞鴨、臍橙、罐頭、大米、蓮藕等等。我回家趕緊把幫助武漢的消息告訴父親,父親問:“是幫助農民嗎?”我說:“是呀!他們遇到了困難!”父親從兜里掏出300元,說:“買啥都行!只要幫助那也困難人渡過難關就好,現在國外嚴重了!”活動結束了,集團二個小時就銷售6728萬元,訂單數量100多萬單,其中,也包扣父親撿廢品的300元,雖然渺小,但是那是一個普通農民的愛心。
給武漢捐完款后,父親不再撿廢品了,我很是不解地問,父親回答:“小區那幾個撿廢品的家里呀都有特殊情況,都很不容易,現在這個關口,咱家的日子比他們強些,不能和他們搶飯吃呀!”聽了父親的話,我無地自容,一個受過多年高等教育的我,思想及覺悟不及一個撿廢品沒有上過學的父親,此時又記起汶川地震時幫助四川小朋友的事情。
通過這次特殊的捐款活動,我更加了解父親,熱愛父親,永遠不會忘記那個平凡而偉大撿廢品的父親——田國貞。
善美家風,我們從小事做起
滄州市一個普通家庭,愛心故事卻有一長串。5月2日,在滄州市南北大街一個老舊的小區里,戶主、37歲的田長栓在記者的勸說下接受了采訪。低調的他起初拒絕,但想到能影響他人,可以使更多的人為社會做力所能及的善事,經過一番思考,田長栓這才決定接受采訪。
災區“女兒”滄州過年
2008年,汶川地震震痛國人心。滄州市燃氣總公司職工田長栓和同在一個單位的妻子馬艷霞,還有當時還上小學的兒子,一家三口都被電視上的畫面深深震動了。
一家人立即行動起來。特別是田長栓的兒子,好像突然間長大了,用自行車馱著舊報紙去賣,和同學們一起到街頭幫人推車子“賺錢”……再加上自己的壓歲錢,孩子把自己能付出的都付出了。
田長栓和妻子看到這一切很是欣慰。很快,這個普通的三口之家給災區的捐款就超過了1萬元,另外還捐出了100本書。
當年冬天,滄州市運河區舉辦了一個邀請災區孩子來滄州過年的活動。經過評審,田長栓的家庭成為其中之一。
2009年1月22日,田長栓見到了自己在災區的“女兒”———楊青(化名)。
好心人愛心撫平創傷
當年楊青只有14歲,正上6年級,來自平武。在地震中,她失去了父親、外婆等親人。看著孩子,田長栓心疼得不行。
家里已經提前給楊青收拾出一間屋子,所有床上用品全是新換的。知道四川人愛吃辣,很少吃辣的田長栓夫婦專門到飯店里定做了川菜。
帶著楊青去商場買衣服,上公園、動物園……不僅如此,田長栓還帶著楊青回到老家過年。老母親一看這個孩子就喜歡得不得了,白天照相時非得把楊青攬到正中間,晚上睡覺非得讓楊青睡熱炕頭兒……楊青和田長栓兄弟幾個的孩子也很快成了好朋友,孩子們滑冰、趕集、包餃子、貼春聯……玩得不亦樂乎。
一家人都給了楊青同樣的愛。更讓田長栓感動的,還有那些陌路人。從楊青剛到滄州時開始,出租車司機不僅免費,而且下車時還塞給楊青100元錢;趕集時賣糖葫蘆的知道楊青來自災區,說什么也不要錢;去看滄州鐵獅子,工作人員立即免票;去鹽山一座寺廟為四川祈福,食堂里不僅提供飯菜,還有人給楊青手里塞上50元錢……
田長栓說,大家接力溫暖了楊青10天的滄州之行,剛來時內向、憂郁的楊青終于變得開朗了,快樂了。
重回四川送溫暖
分別的時候,田長栓的妻子將2000多塊錢給楊青小心地縫到衣服里,給楊青準備好能帶走的吃的用的,尤其是給她專門準備了一本記錄著這個災后“歡樂年”的影集……
今年4月初,田長栓得知有四川媒體組織“河北恩人回四川”活動,他立即報名。4月21日,他作為代表之一,來到了四川。
田長栓說,他是中午時分趕到楊青所在學校的。孩子看上去變化不大,當時他提著老母親給孩子準備的一包紅棗,妻子買的衣服,兒子給10名小朋友準備的筆記本和1000元壓歲錢,還帶去了滄州一所小學的孩子們的簽名……離開時,他將4000多元錢交給了楊青的老師,讓老師代為保管,用于楊青的學習和生活。“快跟你姨說幾句吧。”剛和楊青沒說幾句話,田長栓就急忙撥通了妻子的電話,確實,在這個家里,楊青已經成為不可分割的一員。
愛心故事還有一串串
除此以外,田長栓和家人的愛心故事還有不少。就拿上文提到的那位給楊青塞了100元錢的出租車司機王師傅來說吧,他是從東北來滄州打拼的,妻子身體不好,家庭負擔重。10年前與田長栓偶然相識時,他開著一輛破舊的面包。但田長栓卻不惜兩次以自己的房子做抵押,給王師傅先后辦好了出租車手續、買好了房……素昧平生,伸手相幫至此,令王師傅什么時候說起來什么時候都感動不已。
資助貧困生更是這個家庭的“固定項目”,曾經有一次,田長栓資助了一位高中生,妻子馬艷霞資助了一位初中生,他們的兒子資助了一位小學生……還有一次,妻子看到報紙上說天津有位患者無錢治療,于是決定捐款500元。當時她的工資只有1000元左右。可在郵局填單子的時候,兒子說:“媽媽,你寄1000元吧,我不吃零食了。”于是,馬艷霞便寄出了1000元。
妻子馬艷霞說,“我們想得很簡單,能幫助別人一點就幫助一點……”
平時,像幫著鄰居換氣、墊錢掏下水道之類的事也少不了田長栓。田長栓說,他就是一個普通人,并不富有,但照樣能夠通過這些點滴小事為他人奉獻。他說,7歲的時候自己掉進坑里,被人救起。不然的話,自己的生命就定格在7歲了,有時想到這時,就覺得感慨萬千:“我做的這些事情都很平常,很平淡,但要是所有人都伸出手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那我們的生活該是何等美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