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路
發布時間:2024-11-28 閱讀:
篇一:家鄉的路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家鄉,都有從蹣跚學步到離開家鄉走過不知多少回的路。家鄉的路之于我,是游子用鄉愁凝結成的情感紐帶,是每時每刻都緊緊維系的魂牽夢繞的心境,永遠難以剪斷而又無法割舍。我對家鄉的路之深情,總是與時空成正比,離開家鄉的時間越長,與家鄉的距離越遠,對于家鄉的路之情感也就越深沉、越濃烈。許多往事,早已被我久久忘卻。童年舊夢,已經落滿厚厚塵埃。我以為我會無憂無慮、瀟瀟灑灑地飄泊一生,而情感卻往往事與愿違,沉重的思鄉之情常常使我無法入眠,夜夜枕邊總有揮之不去的家鄉路影,鄉愁壓彎的路邊垂柳和青青草。記得那年冬季,父母送我沿著家鄉的路離開生我養我的村莊,登上北去的列車來到遙遠的邊防軍營,卻未料到轉身離去的那一瞬間,故鄉的路就永遠永遠地鐫刻在我的記憶之中,可謂刻骨銘心,好深好重好長久。
家鄉的路從我家門前經過,下大西湖,上黑土墩,經三尖地,過小水庫,艱難而倔強地向前延伸;穿過樹林,繞出田園,跨過沙河,越上丘陵,始終不懈地跋涉前行。家鄉的路是我親密的伙伴,陪我度過童年,使我享盡無限美好的童趣,讓我認識自然,送我走出鄉關。日月輪回,周而復始。當春天來臨、萬物復蘇的時候,家鄉的路充滿盎然生機,載著郁郁蔥蔥的碧綠;天氣炎熱的時候,家鄉的路濃蔭遮蔽,不時襲來陣陣涼意;稻谷飄香的時候,家鄉的路滿載豐收,彌漫著一種濃濃的喜悅氛圍;冰雪覆蓋的時候,家鄉的路透露一片潔凈世界,展示純樸鄉間民風。我經常靜靜地觀察與諦聽,讓青蛙用合唱的歌聲浪潮驚醒家鄉的路,讓螢火蟲閃光的弧線照亮家鄉的路,讓小鳥嬉鬧的游戲沸騰家鄉的路,讓農家人的艱辛和希望寄托給家鄉的路。
家鄉的路像一根歡蹦雀躍、錚錚鳴響的琴弦,彈奏著我童年無憂無慮的朗朗笑聲。我和小伙伴們鉆進路邊密密的蘆叢,三三兩兩玩著捉迷藏;摘一把青青蘆葉,卷起根根蘆笛吹兒歌:慢慢行走在柔軟的沙灘,投擲塊塊石片打水漂;捧一掬大沙河水,開懷暢飲當清茶;蕩起岸邊無人小舟,偷偷下河捉魚蟹;牽一根船頭繩索,喊著嘹亮的號子學纖夫。……在家鄉的路上做得最多的事情,是我和爺爺沿路放牛羊,我喜歡看笨拙的豬兒慢慢啃青草,溫順的羊兒撒歡地來回跑,健壯的牛兒低頭飲水喝。我跟在爺爺后邊,“啪”地甩個響鞭,學幾聲狗吠雞叫,在茸茸的草地上翻跟頭,看太陽泛起的光暈,觀天邊飄來的彩云。家鄉的路,留在我天真無知、尚未啟航生活之舟的心靈中,是陽光明媚春風暖,鳥語花香千般美。難以想象,如果沒有輕松的、金色的家鄉路,我的生活將會多么單調乏味,我的童年是會多么黯然失色。
聽爺爺說,家鄉的路自古以來本是一條鹽路,東到連云港海邊,西去遙遠的內地,誰也不知道盡頭,無人知道是誰修建,也不清楚始于哪個朝代,人們只所說是一條運鹽的路,世世代代,成千上萬的人從家鄉的路上走。我猶如看見一隊隊推鹽的木轱轆獨輪車咿咿呀呀在路上日夜兼行,一群群逃避兵荒馬亂年月的村民在路上奔跑,一群群種田人荷鋤握鐮在路上來回穿梭,一個個討飯者拖著打狗棍衣衫襤褸地在路上挪動,時常還有餓殍倒在路邊。就這樣,祖祖輩輩在路上走,世世代代在路上行,家鄉的路維系著每一家的命運和生活。家鄉的每一個人,都在路上留下悲歡離合的故事;每一行足跡,都在路上刻下深深的傷痕;每一寸泥土,都在路上默默咽下行人的滴滴血汗;每一株小草,都在路上暗自嘗盡人世間的歷歷辛酸。啊,家鄉的路,彎彎曲曲無盡頭,遙遙迢迢尋歸處……
家鄉的路歷經滄桑,既有無比辛酸的歷史,也有充滿光明與希望的經歷。我在家鄉的路上度過的童年是溫暖而幸福的,因而離鄉越久,鄉情愈濃。家鄉的路永遠不會淡漠,而只會在心頭凝結成沉重的鄉愁。久未相見,家鄉的路不僅沒有蒼老、荒涼、孤寂,而是更加美麗、富饒;它的肌膚不僅沒有被歲月折磨得黑瘦枯槁,而是更加豐滿健壯;它的神態不僅沒有被時光踐踏得渾濁呆滯,而是更加容光煥發;它的脊背不僅沒有被風雨摧殘得彎曲如弓,而是更加筆直平坦。因此,探家時我愿意在彌漫著蒙蒙煙雨的路上行走,深深呼吸家鄉淡淡的泥土清香,靜靜傾聽故鄉人的足音無始無終地每日敲打著路的時鐘。我一任淅淅瀝瀝的小雨浸透衣衫,那雨水打濕而又熟悉的鄉音,常常令我生出一種溫暖的情愫。童年時代爺爺講的許許多多關于路的故事,在雨中不時飛出腦際,那是些令人愴然而淚下的風景。秋雨一如繼往地在風中飄灑,家鄉的路在雨中默默地、悄悄地、緊緊地依偎著家鄉的土地,傾灑滿腔熱情給每一個村莊,每一條生命,每一朵鮮花,每一個人家。
無論清晨的路邊飛出一抹朝霞,送來陣陣清風時,還是黃昏的路邊墜下一輪冬陽,襯著霧靄沉浸在一片橙紅色的氛圍中。家鄉的路總讓人感到一份安閑,一份舒逸,一份愜意,一份幸福,忘情地好像置身于一幅風景秀麗的圖畫中,那種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覺,總是不停地敲打著片片飛揚的思緒。當凝血的殘陽投下紅彤彤的身影,明亮的月光布下迷人的美景時,總有一種靈感按捺不住地躍出,彈撥著思緒的琴弦,迸發出詩的語言。家鄉的路在靜夜中默默無言,而這無言卻又是最深邃、最動人、最美麗的語言,又猶如一支迷人的悠揚的小夜曲,把人引入纏綿的思鄉情境。
不經意間碰落的鄉愁頓然飄成高空飛翔的風箏,翻騰的思緒就象空中的響哨,飛得越快越高,響聲就愈加深遠綿長。我的鄉愁像風箏一樣紛飛,纏繞在對家鄉的路之悠悠情思之中。在那些思鄉的日子里,我經常站在高高的陽臺上,讓家鄉的路在我夢幻般的視野中,定格成一道獨特而亮麗的風景。
篇二:家鄉的路
我重返天津,已經五年多了。身處繁華的北方鬧市,漫步寬闊的城市街頭,卻總也忘不了家鄉的路,忘不了那段刻骨銘心的思路、修路的歷程,忘不了那些支持和參與修路的善良的人們。
車出縣城,很快就淹沒于茫茫的群山之中,滿目都是遮天蔽日的石峰,充耳皆為湍湍急流的喧嘩。只覺得路在山縫中延伸,車在石隙里穿行。過了一個多小時,才到了鎮政府的所在地,家鄉小路起始的地方。
一條灰白色的小路,似一根飄舞的綢帶,從山腳延伸至頂谷。時而溜行在險坡之上,時而穿貫于山澗之中,時而攀援絕壁之間,時而掩映密林之下。山高坡陡,經過雨水自然的沖刷,小路坑坑洼洼的,溝壑遍布,亂石嶙峋。兩旁生長著高過人頭的荊棘和灌木,密不透風。人走在小路上,心陷在郁悶中。
這就是十年前,鎮里通往我村原始的路。一條千百年來,人們穿著草鞋踩踏出來的,連接山里山外的通道。
我村離鎮八公里。放眼眺望,能看到的都是山,四周被圍了起來,形如扁桶。我們就生活在一線狹長的空間里,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地方。山尖呈犬牙狀,頂托著藍藍的天蓋。只有巨大的松樹頂托著蒼穹,枝下還透現一片藍天的時候,才可能想到山后還有其它的空間,山外尚存另外的世界。山腳一條小河,從交錯的山縫中蜿蜒而出,流向鎮里。小時候看到遠處的河水閃亮,就疑心是“洋油”的出處;望見月宮有人在揮斧砍樹,便猜定是從山尖爬上去的。幾次登上山頂,想觸摸一下天,哪知被另一座更高的山峰支撐著。大山,隔斷了我們的視線,封閉了人們的思想,阻擋了村子與外界的聯系。
八歲時,我懷著極大的好奇,首次走上了出村的路。翻越一座山,徒步十幾里,才來到鎮里,第一次看到了公路和汽車。那高興的勁兒簡直無法形容?赏刳s時,我的雙腳腫得像胡蘿卜似的,鞋子再也裝不下厚厚的腳掌了。大人們輪換地背著,到天黑我才疲憊地回到家里。見到媽媽,我淚如泉涌,哭了。那時我就想:要是能讓汽車開進我們村里就好了。
每次回家探望,看到物資運輸完全依靠人工挑、抬、背、扛,人們就像驢馬一樣爬行于路的現實;得知賣豬得深更半夜打著火把,幾個壯漢抬得汗流浹背,送到市場還要無奈地被吃稱壓價的苦楚;目睹長期的肩挑手提,多數男人累成了煮熟的大蝦,個個腰弓背駝的慘狀;想著村姑紛紛嫁去了外地,很多男人娶不進老婆,像冬日的枯樹孤苦零丁的辛酸……我的心里,很澀,很痛。每次遇到老人挑著重擔,十分吃力,我總會主動地幫助挑一程,但心里覺得:“修通公路,才是解脫百姓之苦的最有效的辦法呀!”
村民們渴望致富,也多么盼望有人組織修通公路啊!
可是工程大,投資多,還要從鄰村轄地過,需要占田、占山、毀林木,工作難做。老村干們也曾多次嘗試過,可一去現場,儼然遇上了老虎,臉色驟變,不敢吭聲了。
時光荏苒,年復一年。書記、村長各換了六任,我也由一個懵懂小孩變成了知識中年。可回首一望,山,還是沉睡不醒的山;路,還是濤聲依舊的路。鄉親們發出了失望的嘆息:“恐怕這輩子看不到公路進村了!"
聽著這話,我的心里像針扎一樣難受。“難道家門口的路,還要等別人來修嗎?”我是村里見過世面的人,又是黨員,應該為家鄉發展做點貢獻啊。于是下定了決心:一定要組織村民修通這條路!
二零零二年九月,我破釜沉舟,辭去了公司辦公室輕松舒適的工作,從天津回到湖南老家,開始了修路的籌備工作。
村民們也不約而同地把希望寄托到了我的身上。代表大會上,參會的三十名代表,把二十九票投向了我,選我做公路總指揮。看著幾百雙大眼齊刷刷地望著我,我覺得肩上沉甸甸的,心里忐忑不安。
風言冷語亦洶涌而至。有人公開勸說:“這么大的工程,書記、村長都不敢為首,你為何要帶這個頭?不是自找苦吃嗎?”有人竊竊私語:“他可能是想當村干部吧?”也有人出言不遜:“能為首修通這條公路的人還沒出生呢。”我笑臉相迎:“如果誰都坐等別人,守株待兔,這公路能修通嗎?”他們無言以對,悶不作聲了?尚睦飬s嘀咕著看我的熱鬧和結果。
村里太窮,靠集資修路是不現實的。我們通過政府領導,爭取到了國家撥付的十余萬元雷管、炸藥費;在外鄉任黨委書記的陳漢周也慷慨解囊,捐助了一千元,緩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
個別村干私欲作祟,利用占據的主要職位,擅自改變線路,把主線測到了他的家門口,招致了廣大村民的極大憤怒和堅決抵制。一時干群關系十分緊張。
在這個節骨碌上,我如站在村干一邊,就辜負了廣大群眾;如果站在多數群眾一邊,就得罪了主要領導。我想,修路是為百姓造福,只有方便大家才有意義,才能被大家贊同。于是我不顧個人情面,代表指揮部,給鎮黨委和政府寫了一封長信,客觀地分析了不同走向的利弊,如實反映了廣大村民的合理訴求和愿望。鎮領導明辨是非,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認同了我和人民群眾的主張,確定了公路的正確走向。
適逢村委換屆,村民們提名選我當村長。我想,要把公路修好,最需要的是凝聚人心,獲取強有力的支持。于是,我謝絕了大家好意,走村竄戶、挨家挨個地做工作,力推了一個熱心修路的血性漢子為村長,還委任了幾個公道正直的同志為指揮部成員,大大增強了公路建設的力量。
最難的是有三公里公路要從鄰村轄地過,需要占用他們的田土和山地,還要損毀一大片林木。給錢補償吧,我們給不起;不給則難以通過。書記、村長先后多次以組織名義去協商,均未成功。他們灰心了,把最后的希望寄托給了我。
我二話沒說就去了涼水井村。大會、小會開了好幾個,我的嗓子都說啞了,可他們都像悶葫蘆一樣,閉口不言。我理解他們內心的難處,人均才三分畝賴以維持生計的田地,是何等珍貴,誰不希望得到適當的經濟補償呢?我干脆留駐那里,帶著濃濃的情,懷著誠摯的心,挨家挨戶,分別逐個地拜訪請求,對他們說出我們的無奈。聽到我聲聲有情、句句暖心的話,他們善良的心地被感動了,爽快地答應了我的請求。只對占用的良田給予象征性的補償。而占用的山地,損毀的林木,則作為無條件的贈送。七十四位戶主還都鄭重其事地在我擬定好的協議書上簽了字,并通過司法程序對協議進行了公證。這樣,公路建設得以了順利地開工進行。我也被他們的善良和對我們無私的支持感動得潸然淚下。
要在陡峭的石山上炸出一條公路來,工程之大和危險因素是可以想象的。身為總指揮,我把安全工作放在了重中之重。每天早上,我都如趕考似的提前進入現場,先行排查未被發現的啞炮,以確保安全施工。白晝我深入現場監管,力求把不安全因素消除在源頭。到夜晚排完啞炮,我才能披星戴月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多少個日子,我疲憊不堪,飲食難下;多少個夜晚,我通宵達旦,輾轉難眠;多少次我頂風冒雨,淋濕了身體;多少回我置身懸崖、進退不得。我深知身上的責任有多大,肩上的擔子有多重,一天也不敢懈怠和停歇。通過扎扎實實的努力,確保了整個工程沒有出現任何安全事故。連續的勞累,我的身體日趨漸瘦了,體重由原來的一百零六斤降到了九十四斤,眼眶也凹陷了下去。而公路就在我的漸瘦中向前延伸了。
村長舒孝金對勞力組織很到位,新書記覃黃金對雷管炸藥采供很及時,指揮部成員賀錫文、陳開華、戴英金等,以及廣大村民也大力支持和配合。到了二零零六年底,全長八公里的公路主線竣工通車了!原來那崎嶇、陡峭的羊腸小道,改頭換面,變成了一條寬闊、平緩的公路。在此,我衷心地感謝同仁們,我向您們鞠躬了!
公路修成以后,我重返了天津,繼續我打工的生涯。
家鄉的路,承載了祖輩的艱辛,凝聚了我兒時的夢想;見證了鄰村的友誼,寄托了村民的希望!我急百姓之所急,想大家之所想,團結大家,為修路付出了不懈、艱辛的努力,終于實現了大家的共同愿望。心里覺得:這輩子沒活冤枉!
作者:大學生網報 來源:大學生網報
校園文學推薦
- 子夜
- 曾經答應陪若兒去看海,可一晃幾年過去了,這個承諾仿佛成了一片空白,想彌補,已是奢望。留在心里的是惋惜,更是遺憾。
- 11-28
- 家鄉的路
-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家鄉,都有從蹣跚學步到離開家鄉走過不知多少回的路。
- 11-28
- 我的家鄉
- 三年沒有回過故鄉了,總是會想起一些關于故鄉的美麗。
- 11-28
- 昨日重現
- 小河匆匆伴樹影,兩岸楊柳映秋風。春去秋來花還在,昨日重現意更濃。
- 11-28
- 婚禮
- 清晨,她匆匆動身,和約好的小巖一同前往亦莊開發區。心情一會激動一會憂傷,和忽晴忽陰的天氣一般捉摸不定。
- 11-28
- 借錢
- 我今天在人人網上看到了一段特別經典的語錄。如果你想永遠擁有這個好朋友,就永遠不要向他(她)借錢!
- 11-28
- 棲息
- 蔓草縱橫,白露未晞。靜靜地,鳥兒還在巢中休憩……
- 11-28
- 每天
- 笑是一生,哭也是一生,我們倒不如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每天給自己一份快樂的心情,坦然豁達的面對人生給我們帶來的一切困難與挫折。
-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