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
發布時間:2024-11-28 閱讀:
篇一:我的家鄉
小麥的高度已經到了半米之高。
三年沒有回過故鄉了,總是會想起一些關于故鄉的美麗。
今年沒有在異地把家鄉盼望,回到家鄉的熱情也漸漸的變淡了。
也許是自己的內心所想與現實所展示的不相同而造成的吧!
在異地求學的日子漫漫長夜里風總是不停的呼嘯,而那時我便想“若是在自己的家鄉,這風一定是很柔和的吧。”如是有這樣的想法,才造成我對家鄉的熾熱的渴望。
三年,對于人生也許是不算長的吧!我總是這樣想著來安慰自己“我終歸是要回到家鄉的,無論早晚!”
只是每天面對著空曠的戈壁和茫茫沙漠,自己又不免會再次欺騙自己:家鄉可是沒有這么粗狂的景色啊!藍天被拉的很近,云朵也總是很大的一朵,把天空遮擋的密不透風。近處有山,遠處有盆地。這里的一切在我的家鄉是看不到的。
只是愈是如此的聊慰著自己的內心,愈是渴望回到家鄉。
我是很喜歡下雨和下雪的!
只是這里的雨少的可憐,雪也是薄薄一層。風一起,顯現在眼前的又是一處處的沙地。不過,每當下雪之時這里的山卻是會使我眼前一亮的。
這個小城鎮是被群山環繞的。當你從夢中醒來之時,出門向著遠方眺望,映入眼簾的卻是純純白色。凈潔的、好像有著神圣不容侵犯的魅力。這就是‘雪舞銀蛇’吧!
家鄉的雪很厚、很厚。厚的會讓你走在路上都會覺著很吃力。那是別有一番景色在心中的美麗:一家人忙忙碌碌的打掃著雪,把它們堆在一個角落里,團成一個大大雪球。看著自己的成果,一家人歡樂的哈哈大笑。然后回到家中,圍著爐子,聊著閑話,天南海北,開心的、不開心的事,毫無保留的和家人談論著。溫情的氣氛,暖暖的情懷。此時天地間又緩緩的飄落著雪花,輕輕的、慢慢的飄落著。自然好像都被自己的柔情給融化了。
戈壁的雨很是沉悶,卻不帶任何的雷聲和閃電。仿佛一位被生活的艱辛壓得喘不過氣的人,只能靜靜的掉著眼淚,卻不敢發出嗚咽聲。而且雨水里總是夾雜著塵埃,想要看到潔凈的水珠要等到雨水快要結束時才行。所以慢慢的竟然討厭起這里的雨水了!
家鄉的雨水好像是從空靈的世界來到的,不帶有絲毫的污塵。雨點打在窗前,透過雨點看著外面的世界:朦朦朧朧中自有一番情趣。青瓦,青磚,纖巧的石板路,到處可見的小橋,坑坑洼洼的小池塘也遍布在平原之上。雨水過后,看著這些池塘,好像是一顆顆點綴在玉袍上的藍寶石。荷葉之上一粒粒珍珠也打著滾、跳躍著。蟬鳴、蛙聲、雨打梧桐之聲。這也是自然的原始音樂吧!我曾經是那樣的奢侈的聽著。而現在卻又是這樣的懷念。
鄉愁是家鄉的一座座小橋
我走過
只是雨水的沖刷卻不再有我的腳步
鄉愁是家鄉的一顆顆麥苗
我觸摸過
只是收獲的喜悅把我的痕跡湮沒
鄉愁是家鄉的一彎彎池塘
我感觸過
只是戈壁的干渴讓我的心一點一滴的把心水蒸發
我想念我的家鄉,即使現在我已在這里。
只是現在夢中經常憶起的卻是那個戈壁!
我的家鄉
因為兩種不同的魅力
我的心被你們牽掛。
篇二:我的家鄉
我的家鄉位于川南地區的一個偏僻小鎮,在那里,有四季常青的樹木,有常年清澈的小橋流水,還真算得上是山清水秀,人杰地靈的人間勝地。
在家鄉的村口,有一條潺潺的小河,在河的兩岸都是草坪。小的時候,經常和小朋友們一起在水里嬉戲,那時候河里有很多的魚,魚兒在我們的追逐中驚慌四散,可我們很少真正想過要去傷害它們,我們只沉醉與浪花激起時的那份高興和看見魚兒驚慌失措時的愉悅。大家玩累了就躺在河邊的草坪上,享受著陽光帶來的溫暖,家鄉的太陽永遠都是那么溫和,照在身上暖洋洋的,通體舒暢,讓人留戀,讓人沉醉。一群孩子與小河為舞,同陽光作伴,終日地玩著,直到父母的呼喚聲從遠處傳來,我們才會依依不舍得離去。那樣的生活,愜意而有安定,快樂而無煩惱。
家鄉的人總是那么熱情,那么樂觀,臉上總是洋溢著笑容。自從離開家鄉我很少看到那么純真,那么熱情的笑臉。在家鄉左右四鄰見了面總是一團和氣,笑臉相迎。平時的時候就問一句“吃了嗎”收莊稼的時候就問一聲“是不是增產了啊?”一句簡單的問候,很平淡,但是從不矯情。如果哪一家人有事,左右四鄰也一定會全力相幫。記得那時家里很窮,為了我能安心讀書,父親總是在外奔波,很少在家,家里一切的事都落在了體弱多病的母親的身上。每當農忙的時候,不用媽媽開口,鄰居們總是熱情的就來幫忙,幫著插秧,幫著收稻谷……所以,每次回家的時候媽媽都會對我說:“孩子,我不奢求你能回報他們多少,但是你必須永遠記住他們,你能安心讀書,多虧了鄰居們的幫忙,他們不僅幫我們家里做了很多事,而且每次你報名,家里又沒錢的時候,你的報名費都是他們東拼西湊湊足的,他們從來都沒有半句怨言,沒說過半句空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可能有些偏頗,但是他們對我們的好比你好多親戚都多,我說不出來什么大道理,但是‘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的道理我還是懂,如果你不尊重他們,眼里沒他們,就不要再踏進我們這個村,因為我們這個村,不會出那樣忘恩負義的人”。如今我雖然還在外流浪,但媽媽的話我從來不曾忘記,我也真心的感謝我的鄰居們,感謝他們對我家的關照,但我也感謝我的家鄉,是家鄉的水土養育了我們村重情重義的人。
家鄉有巍峨的山,他教會我們做人要堅強;家鄉有清澈的水,他教會我們做人清白;家鄉有挺拔的樹,他教會我們做人要不屈。可這樣一片沃土卻哺育了我這樣一個頑皮的孩子,躺在母親舒適的懷抱里卻不安分,非想著去山的那邊看看,想看看山那邊的海,現在,在外面漂泊的久了,才知道家鄉人的那份真誠與熱情,遠非城市人的爾虞我詐可比;家鄉的美也遠非城市的繁華與喧囂可比。家鄉那種寧靜,那份舒適與安心的是每一位在外漂泊的游子心靈深處最美的慰藉。哪一天,我老了或者累了,我一定會回到家鄉,去好好享受那份平靜與祥和,以及安度晚年。
篇三:我的家鄉
父親的父親就居住在這里,當然我也就生在這片可愛的土地上了。這里不算風景秀麗但有良田萬畝,這里沒有名勝古跡但有古柳奇林,美麗的叫來河滋潤著這片土地,綠色屏障京津防護林裝扮著這里的春天。京通鐵路、111國道、通赤高速像動脈一樣橫亙于這里。這里有豐富的林木資源,有取之不盡的硅砂。這里還有一件最值得驕傲的,那就是遠銷國內南方各大城市及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曼沙西瓜”。曼沙西瓜大大帶動了這里的經濟效益,農民生活水平基本達到了小康。這里不算革命老區但曾有一位英雄為解放事業犧牲在這片土地上,他就是在我們這里家喻戶曉的赤膽英雄——梁東明。
梁東明(1919—1946年)廣東省廣州市人。“七七”事變后,隨學校遷到肇慶縣讀書,參加抗日救亡活動。1938年7月,他輾轉到延安,入陜北公學學習。1940年他參加了戰地青年服務團,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入延安中央黨校深造,參加了大生產運動。抗日戰爭勝利后,任奈曼旗委宣傳部長。他深入到貧苦農牧民中發動群眾,領導除奸反霸斗爭,在八仙筒搞減租減息工作時,得知愛人病逝的消息,他強忍悲痛,把4歲的兒子送給老鄉撫養,又投入人民解放事業。1946年12月28日,帶領旗里53名干部戰士到劉家茶館調集支前物資。夜里,被土匪包圍了。梁東明在掩護干部戰士突圍中不幸犧牲,年僅27歲。為了紀念這位年輕的烈士,當地黨組織和政府把劉家茶館改名為“東明鎮”。
這就是生我養我的小鎮(東明鎮)
作者:大學生網報 來源:大學生網報
校園文學推薦
- 家鄉的路
-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家鄉,都有從蹣跚學步到離開家鄉走過不知多少回的路。
- 11-28
- 我的家鄉
- 三年沒有回過故鄉了,總是會想起一些關于故鄉的美麗。
- 11-28
- 昨日重現
- 小河匆匆伴樹影,兩岸楊柳映秋風。春去秋來花還在,昨日重現意更濃。
- 11-28
- 婚禮
- 清晨,她匆匆動身,和約好的小巖一同前往亦莊開發區。心情一會激動一會憂傷,和忽晴忽陰的天氣一般捉摸不定。
- 11-28
- 借錢
- 我今天在人人網上看到了一段特別經典的語錄。如果你想永遠擁有這個好朋友,就永遠不要向他(她)借錢!
- 11-28
- 棲息
- 蔓草縱橫,白露未晞。靜靜地,鳥兒還在巢中休憩……
- 11-28
- 每天
- 笑是一生,哭也是一生,我們倒不如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每天給自己一份快樂的心情,坦然豁達的面對人生給我們帶來的一切困難與挫折。
- 11-28
- 梅雨時節
- 昨夜抱著電腦唏噓感嘆,感嘆唏噓到了2點,流了一會淚,才恍恍惚惚睡著。朦朦朧朧中聽見窗外滴滴答答,慢慢睜開眼,迷糊了一會,又閉上
- 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