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網報,大學生實踐新聞投稿平臺

平凡的父親

發布時間:2024-11-07     閱讀:
父親是平凡的,平凡得像一粒沙,一滴水。走的時候,平靜而安祥;生活之中,從不掀一絲波瀾。

2003年冬天的一個早晨,細雨綿綿,天氣格外寒冷。在我們兄弟姐妹的注視下,父親躺在老家的舊式雕花牙床上,輕輕地呼出最后一口氣便永遠地停止了呼吸。母親抓住父親的手哽咽著說,你爸走了。姐姐們頓時放聲大哭。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父親從住院到被送回老家,一個多月里,兄弟姊妹輪留守護,盡心盡力,從無怨言。盡管大家早已從醫生那里知道父親的日子不多了,但看到他老人家真的去世了,仍是悲從中來。

我的父親是典型的中國式父親,對子女愛得深沉,表面上卻總是一副嚴父的模樣。家里兄弟姊妹多,難免吵吵鬧鬧,但只要一聽到父親回家的腳步聲,屋子里便會立即安靜下來。誰犯了錯,父親一般都會在吃飯前當著大家的面教育,有時父親說得不對,哥哥姐姐也會小心地提出反對意見,一般情況下父親也會接受,但是原則或重大問題,他從不含糊。記得哥哥讀初中時一次放假回家,偷偷地把掛在家里墻上的一支鳥銃裝上火藥鐵砂,對著墻壁放了一銃。父親回來時手里已經拿了一把沒有竹葉的竹枝,把哥哥叫到跟前對著手腳就抽,邊打邊問以后還動不動鳥銃,哥哥只是閃躲和哭喊,父親又開始用竹枝抽打后背。媽媽和我們都聞聲過去了,但誰也不敢拉扯。哥哥借機便逃了出去,中午吃飯的時候都沒有回來。下午父親便要母親和姐姐們都到外面去找,傍晚時分才找回來。看到哥哥手腳和后背上的血印,父親一句話不說,晚飯都沒吃就去睡了。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大家的日子都非常艱難,父親是家里的主要勞力,活干得最多,吃的卻是最差。家里悶紅薯時母親會在上面蒸一小碗米飯,父親沾都不會沾一下,全給最小的孩子吃。野菜、稀飯、紅薯渣,只要母親做出來了,父親就會吃得津津有味。那時家里也偶爾會吃從小溪里捕撈上來的小魚蝦,或者是打石灰時從稻田里撿的泥鰍。我們會搶著吃魚肉,碗里剩下的小魚小蝦的頭,基本上都是父母親吃的。那種艱苦日子里,在父母的照顧下,我們七個兄弟姐妹都長大成人了,沒有餓死一個。

在重大挫折前,父親也能保持著一顆平常心。聽母親說父親原來愛提意見,所以被劃為右派,并被從稅務系統開除回農村。回家時,他不要任何人接送,先天晩上把東西收拾好,把工作移交好,第二天早上去食堂吃完飯跟同事們一一告別,然后一個人背著行李平平靜靜地回家。回家后便跟農民一起出集體工,犁田收禾,挖山種樹,什么農活都干,而且是又快又好,從不偷懶耍滑,更不會給生產隊提要求、講價錢。慢慢地大家便都喜歡他了,很少有人把他當“五類分子”(指地富反壞右)另眼相看,加上父親讀過高小,算是有文化的人了,生產隊還打破常規選他擔任會計。

但因為畢竟戴著右派的帽子,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年代,仍然是重點監控對象。有一次,在老家與縣城中間一個供路人歇腳休息的亭子里發現了漫罵領導人的反動標語,上面布置嚴肅查處,大隊治保主任第一個就把我父親叫了過去盤問。他先問父親前一天有沒有上街趕集,父親明確回答去了,這時他便氣勢洶洶地質問亭子里的反動標語是誰寫的,父親平靜地說不知道,治保主任卻毫無依據地說從筆跡對比看就是父親寫的。父親仍然不溫不火地說,不要信口開河,我昨天上街一直是跟你老丈人一起走的,你去問問他再說吧,然后站起身就走了。此事經其岳父之口傳開后,很多年了仍然是治保主任留下的笑柄。

孝敬老人是那個時代的鮮明特征,也是父親給我們的重要傳承。在我的記憶里,爺爺是個留著長長的白胡子的老人,眼睛似乎總睜不開,有時還要用折斷了的火柴棍把眼皮撐開,走路時手里常常拄著一跟鐵棍。可能是經常使用,握手的彎頭部分發白發亮。因老人家排行第五,大家都稱他為五老兒。奶奶總是惦著一對小腳,行動特別遲緩。兩位老人由四個兒子輪留供養。輪到我們家供養時,母親總是在大家吃飯前先做好老人的飯菜用一個有蓋的籃子裝好送過去,有時也會由父親或者我們送。盡管家里生活艱苦,吃的多是蔬菜,但母親為老人做菜時油一定會比家里人吃的菜放得多。過年了或者來客人時,家里有時會殺一只雞,雞的內臟總是汆給兩位老人吃。老人吃多了,也吃精了,有次父親去收拾碗筷順便問問味道怎么樣,爺爺說味道是好,就是少了個雞心。回來后,父親追查了好久。

有一年春天,小溪漲水,父親戴著斗笠,披著蓑衣帶著我去撈魚,我提著一個鐵桶跟在父親身后。撈了好一會,只撈了一條七、八兩重的鯉魚,回家后父親就要母親煮了送給爺爺奶奶吃。我站在灶臺邊,看著鍋里又白又香的魚湯,饞得口水直流。母親只舀了一口湯讓我嘗,一整條魚全裝給了爺爺。我們家條件雖然不是最好的,大伯家有四個兒子,都是全勞力,老大還被供銷合作社安排進貨運商品,每月都有少量現金收入,生活比我們好;二伯家只生了一個女兒,負擔輕,條件也不錯;只有三伯是現行反革命,而且子女多年齡小,條件最差,但爺爺奶奶還是喜歡由我們供養。父親不止是對爺爺奶奶孝順,對外婆同樣關心。外公因走日本時受過槍傷,三十多歲就去世了,外婆一個人拉扯著七個孩子,吃了不少苦。我記得每年春節前,父親都要安排我或者姐姐去給外婆辭年,一般情況下是給外婆送四斤豬肉,四個舅舅每人三斤,一家還有一包白糖,捆扎白糖的麻線下面放一張長條型的小紅紙。外婆住在一個有幾十戶人家的大院子里,我每次去,大家都會夸贊我父親的好,我也會感覺臉上有光。

父親從單位回到農村后就不大喜歡與人講話,但一直喜歡喝酒。條件好一點以后,基本上中、晚餐都會喝上小半碗。酒是父親自已做的,先是做酒曲。入秋后,父親便上山采回六、七種草藥,我只認識紅辣蓼,因為哥哥曾帶我扯過,剁碎后撒到廁所里殺蛆蟲。把草藥剁碎榨汁再與用早稻米磨成的米粉和勻,團成一個個乒乓球大小的圓子,放到竹墊上蓋上一層薄薄的粗紗布發酵,等到上面長滿菌絲時再拿出去曬上幾天,酒曲就做好了。做酒時,把酒曲用瓶子碾碎,撒到已經有些涼了的米飯上拌勻,再用壇子裝好蓋嚴,放通風陰涼處靜置八、十天,酒坯就做好了。揭開蓋子,屋子里便會飄滿酒香。這時候的酒已經可以喝了,但那是甜甜的湖之酒,也有人叫醪糟,要制成燒酒還必須蒸溜。蒸溜就是把酒坯倒進大鍋里,上面立一個木制圓筒(鄉下俗稱甑),最上面放一口天鍋,天鍋加滿冷水,灶里的火把酒坯加熱到八、九十度時,酒汽就會上升,與冰冷的天鍋一接觸便凝結成酒往鍋子中間最低的地方流,匯到一起便往下滴,滴到圓木筒中間的木槽再流進酒壇里。

父親釀制的米酒,酒精度不高,但卻有白酒的清澈透明,而且米香濃郁,還不上頭,在整個村子里都很有名氣。那時鄉里有一家聯診所,幾名受人尊敬的醫生都喜歡到我家與父親喝兩杯,鄉中學有幾個老師也喜歡找父親邊喝酒邊聊天。親戚朋友來了,父親也會舀上米酒招待。在糧食欠收的年份,父親便會用紅薯釀酒,酒也很香,就是略顯辛辣。父親愛酒,但從來沒有看到父親醉過,他一般只喝一小碗就不喝了。

父親除了愛喝點酒,還愛看書講故事。那時候農村沒有通電,父親總會把煤油燈罩擦得通亮,睡覺前就在煤油燈下看一會書。書都是發黃的舊書,有些是橫排的,有些是豎排的,有些還有黑白插圖。我現在還記得父親的書有水滸傳、三國演義、三國志、薛仁貴征東、揚家將、三俠五義等。夏天在屋外納涼時,院子里和對面院子的小孩都會纏著父親講故事,父親就把水滸傳里的內容節選成一個個小故事如武松打虎、魯智深拳打鎮關西、智取生辰綱等講給大家聽,有時也會講一些民間故事。有一個故事至今仍清晰地留在我的記憶里。父親說,有一對中年夫妻因當地條件不好,日子一直過得緊巴巴的,好在兩人會做酒,酒就挑到街上賣,酒糟就喂豬,一家人總算可以勉強度日。一天一個老人路過向他們討碗水喝,女主人立馬從井里舀一碗水遞給老人,老人喝完水又問還有剩飯沒有,自己實在太餓了。男人猶豫了一下說,有是有點,但冷了,不知道行不行。老人說有口吃就行,三兩口吃完女主人遞上的飯后,老人往井里丟了三粒米,然后就飄然而去。第二天清早女主人到井里提水,只覺酒香四溢,舀一勺水嘗了,竟然是酒。于是兩口子便每天都從井里挑酒上街賣。過了一年,老人又來了,問中年夫婦現在日子好一點沒有。女主人說好是好了,就是豬沒有酒糟吃了。老人聽后,左手在井面上一拂,三粒米便被撈了上來,右手食指在井邊石頭上題詩一首:天高不算高,人心最為高。井水做酒賣,還說豬無糟。之后長嘆一聲,瞬間便不見了蹤影,井水也由酒變回了水。

1978年,中央決定對右派平反,在落實政策的大潮中,父親也摘掉了右派帽子并重回稅務系統工作。考慮到父親年過半百又在農村吃了很多年的苦,局領導征求父親意見,想照顧安排到縣城周邊工作,但父親說他從內心里感恩黨的關懷,自己一定要去最偏遠、最缺人手的地方工作。局里便把父親分配到了祁東最西邊的黃土鋪區稅務所,所里又尊重父親意見將他安排到最偏遠的馬杜橋鄉負責稅收征管。

1979年暑假,我在參加“雙搶”時被碎碗扎傷了腳,在診所清洗包扎后又開了幾天藥,但是幾天都不能下水,母親便要我去父親單位休息幾天。父親住在鄉政府一樓一間小房子里,只有一張床,一張辦公桌,一個木挑箱,最醒目的是墻上掛著的七成新的斗笠和端端正正地貼著的全縣稅務系統先進個人的獎狀。吃飯時父親從食堂端過來兩份飯菜,和我座在辦公桌前一起吃,我看到父親的臉和手還像在農村時一樣,又黑又糙。第二天一早父親帶我去衛生院換好藥又戴著斗笠提著一個黑色的小皮包下鄉去了,直到吃晚飯才回來。

父親工作幾年后便提前退休了,因為當時有頂職的政策,老人退休后可以安排一個符合要求的子女接替工作。家里年齡大的姐姐已經出嫁,哥哥也從煤礦工人轉為了國家干部,我從學校畢業后被分配到中學當上了老師,只有最小的姐姐還在農村。考慮到頂職的年齡限制,父親便提前退休并為姐姐辦好了入職手續。

恢復工作的幾年,并沒有改變父親勞動的習慣。父親退休回家后,農村已經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田土分給了農民承包耕種,父親便和母親一起耕種母親的那一份田一份山。有一年我岳父(也是剛恢復工作的右派)岳母到我老家玩,正碰上父親挑李子上街賣。看到親家上門,父親高興得不得了,把李子寄在別人家便陪著客人回家。事后岳父多次跟我說,你父親做事太辛苦了,一擔那么重的李子只怕是一般的年輕人也挑不起。我們也曾幾次接父母到城里玩,來的時候,他們總是蔬菜、雞蛋一袋一袋的提過來。但父親只住一兩天就要回去,他說放心不下鄉里的蔬菜和雞鴨,母親告訴我,其實是父親不勞動就不習慣。父親退休后仍然像農民一樣堅持勞動,直到生病住院不能行動才停下來。所以在我們的心里,父親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也是勞動的一生。
作者:大學生網報    來源:大學生網報
    掃一掃 分享悅讀
校園文學推薦
  • 母親的話
  • 母親出生在舊社會,沒有進過學校門,但她教育我們的話卻總是那么有道理。今天,她已經離開我們十多年了,很多的時候,她的話仍然會在我
  • 11-07
  • 平凡的父親
  • 父親是平凡的,平凡得像一粒沙,一滴水。走的時候,平靜而安祥;生活之中,從不掀一絲波瀾。
  • 11-07
  • 走進千年古郡桂陽
  • 初夏的五月,萬物并秀,生機盎然。應桂陽縣關工委鄧主任邀請,資興市關工委一行12人,到桂陽縣夜宿梨山紅色教育基地參觀學習,也讓我再
  • 11-07
  • 散落在星城長沙的記憶
  • 有時候,思緒會飄到很遠很遠,人會忍不住懷舊。泛黃的舊照片凝固了時光,挑起我無數次回憶。
  • 11-07
  • 窗外亮麗風景
  • 如果靜下心來,我們一定會發現身邊那些習以為常的東西,也蘊藏著獨特的美。
  • 11-06
  • 黃漆斗笠
  • 我的校長和別人不一樣,校長夫人是惠安女。
  • 11-06
  • 參觀定陵之后延伸的思想
  • “春光杯”組委會安排的兩個采風地點都是特別的有名氣,而且都是沒去過的,居庸關在這里就不說了。
  • 11-06
  • 北京・直線的美
  • 人的一生有多少時間在追求自己的理想,尋求自己的夢。人生苦短,總有那么一群人時刻銘記自己的初衷,一直念念不忘。
  • 11-06
大學生網報©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2010258號-8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人av高清无码| 岛国在线播放v片免费| 国产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色偷偷人人澡久久天天| 欧美日本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孕交videodesexo孕交| 亲胸揉胸膜下刺激网站| 222www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在线观着免费观看国产黄| 再深点灬舒服灬在快点视频| 中文字幕免费高清视频| 男女边摸边吃奶边做免费观看| 好硬好湿好爽再深一点视频| 免费黄色网址网站| 92午夜少妇极品福利无码电影| 最近2019免费中文字幕视频三| 国产乱子影视频上线免费观看|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精品综合 | 一区二区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美女大量吞精在线观看456| 天堂а√8在线最新版在线| 伊人网综合在线视频| a一级毛片免费高清在线| 炕上摸着老妇雪白肥臀| 国内一卡2卡三卡四卡在线|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日韩精品|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91 | 色播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夫前被强行侵犯在线观看| 交换交换乱杂烩系列yy| 欧美jizzjizz在线播放| 无码av无码天堂资源网| 午夜剧场1000| 伊人影院中文字幕| 日韩在线播放全免费| 国产中文字幕乱人伦在线观看| bt天堂在线最新版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人成| 国产三级日产三级韩国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