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那一灣碧水
發(fā)布時間:2024-10-23 閱讀:22
每每想起兒時家鄉(xiāng)的日子,總會有一種“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感覺。青蔥的歲月雖漸行漸遠。但經(jīng)過時間過濾沉淀的記憶卻怎么也揮之不去。隨著年齡的增長,懷舊好像也成了常態(tài),記憶也日漸清晰了許多,尤其是家鄉(xiāng)盛夏那一灣灣碧水,時不時地蕩滌于胸,縈繞于心。
記憶中家鄉(xiāng)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藍藍的天,清粼粼的水。一條條水網(wǎng)密布的河流,生長荷藕、菱角、雞頭(芡實)以及鮮美的魚蝦……所有的這些水生植物、生物都成了我們那時生活不可缺失的果品和菜肴。正是它們的存在也造就了家鄉(xiāng)的水質(zhì)清純而甘甜。同時也給我們童年的生活帶來無窮的樂趣——嬉水、采蓮、崴藕、摘菱角、撿鴨蛋、夠“雞頭”……
“每憶兒時歡樂事,童音猶在河畔呶”。夏天是炎熱的,但對于我們男孩來說,卻是展示泳技絕佳的時機。每人脫下褲衩,光著屁股站在河邊,隨著孩子王“水猴子”的一聲令下。五六個伙伴猶如幾條白色的河豚爭先恐后地向著對岸游去,最先游到對岸的“水猴子”,揮動手臂在歡呼雀躍,不停地在呼喊著:加油,加油!我們不僅比誰游得快,還比誰在水底憋氣時間長。幾人同時深呼一口氣,捏著鼻子猛蹲了下去,水面上不停地翻著氣泡。由于時間一長身體在水中重心失去了平衡,就會蜷著身子,貓著腰,盡管頭埋在水里,屁股卻露出水面。實在憋不住了,沉下屁股,抬起頭來,雙手不停地抹著從發(fā)間淋到臉上的河水 嘴里各自不停地吹著噗噗的聲響。此時的頭發(fā)油光可鑒,一絲不亂。今天想起那“丑態(tài)”還會忍俊不禁。就這樣還是覺得不過癮,幾個人爬到河邊歪脖子的柳樹上,看誰爬得高,跳得遠,隨著撲通……撲通……的聲音,歡聲笑語伴著水花四處亂竄。那飛濺的水花倏地一下滾落在蓮葉之上,猶如晶瑩剔透的珍珠。珍珠的一絲清涼似乎也驚醒了匍匐在荷葉上休憩的綠底黃紋的青蛙,它像游艇一般滑過水面,消失在這茫茫的綠波之中。一靜萬籟,一動百動,河里鴨子受了驚嚇,伸長脖子,撲棱棱著翅膀,嘎……嘎……地逃離了我們。它們在自認為安全的區(qū)域,直起了身子,搖了搖頭,蓬松了一下羽毛,然后以河為鏡,以水為油,唇喙頻點水面,時不時的地扭過脖子,全神貫注地梳理著自己麻褐色的妝容。它們的這份專注與投入,似乎忘卻剛才狼狽與失態(tài)。一向警覺的紅蜻蜓在笑聲、水聲、鴨聲中盤旋了幾圈之后,才戀戀不舍地飛向遠方……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水是葉的乳,葉是花的衣。在盈盈的碧水之間,那濃妝艷飾荷花,白中帶粉,粉中透紅,嫩蕊含金,清香陣陣。在習(xí)習(xí)的夏風(fēng)之中,那不勝涼風(fēng)嬌羞的荷葉,如幢如篷,如傘如蓋,淺綠和深綠相互交織著,若隱若現(xiàn)泛著粉紅的色彩。在炎炎的烈日之下,那形同陀螺的蓮蓬,也如同我們這些頑皮的孩子一樣,抖落彩色的外衣,裸露出恰似蜂巢的軀體。只要我們跳入水中信手一擰“陀螺”便在手中,輕輕掰開“蜂巢”,里面便露出花生米似的青白蓮子,放在嘴里一嚼,甜甜的,脆脆,香香的。
“請君試采中塘藕,若道心空卻有絲。”“水猴子”是我們中水性最好的,對于采蓮的活兒是不屑一顧的。他最拿手的是“崴藕”——他只要在荷莖旁停留一會,然后一個“猛子”鉆入水底,不一會就一手鳧水,一手舉著白生生的荷藕。幾經(jīng)入水每人手中都有了他的果實,一口咬去絲絲縷縷。恰似伙伴間扯不斷的情,分不開的誼。我們也不能白吃他的東西,每人很自覺地下水摘菱角或去河中間的小島茅草里撿鴨蛋來作為回饋,他也不客氣全然收下。至于菱角如果誰想吃,照拿不誤。
“芡實遍芳塘,明珠截錦囊。”家鄉(xiāng)“野雞頭”的葉面好似大匾,比荷葉大了許多,它的油亮與翠綠是荷葉遙不可及的,并且凹凸不平,錯落有致。也許因為葉面太大的緣故,它不能像荷葉那樣亭亭玉立,婀娜多姿。而只能平鋪于水面了。更美中不足的是“野雞頭”外圍和它的葉面的反面都有刺,所以夠“雞頭”活兒要煩瑣得多。首先得拿來鐮刀綁在竹竿的一頭,然后伸進水里朝著它的莖部割去,“雞頭”猛然往上一頂,頭和身子便橫躺在水面。手是不能拿的,只能用刀頭鉤上岸來,穿上鞋子,踩向豐滿“雞頭”,它的嘴里便會“吐”出青綠色的小球。把小球放到嘴里一嗑,甜甜的,綿綿的……時至今日才了解芡實具有促進消化,益氣祛濕等功效。
“暮踏斜陽晨景多,竹竿一線浮云釣 。”夏天放牛也成了我們男孩子喜歡的農(nóng)活。放牛不但能掙得工分,而且還可以釣魚改善生活。我們把放牛釣魚稱為“走釣”。也就是邊走邊釣。它不同于目光如炬,正襟危坐的“垂釣”。漁具制作十分簡單:只需從自家竹園里砍一根細竹竿,打去旁枝,拿來母親納鞋底的線和針,針頭放在煤油燈的燈頭燒紅,然后用老虎鉗把針頭彎曲便有了魚鉤,再從刷鍋“把子”上抽下一根高粱棒子(有時也可用鵝毛),剪成幾節(jié)“浮”系在線上,漁具制作就算大功告成了。至于魚餌可以就地取材——從牛身上拍牛虻虻作為魚餌即可。水牛一旦在河邊吃草,就會引來很多簪魚(銀飄魚,因體形像簪子,所以在我們老家管這種魚叫簪魚)。這種魚夏天會浮游在水面,只要裝上魚餌,拋出魚線,它就會咬著魚餌拖著就跑,只需輕輕一提,就會釣上岸來。一般下午放牛,“走釣”是最佳的時機。一旦牛肚子吃飽,差不多能釣好幾串,串條也是信手拈來,稻田里有的是稗子。此時我們把一串串的簪魚掛向牛角,跨上牛背,披著“小幅子”(由紗布做成的披風(fēng))像凱旋的騎士,趕著水牛,踏著夕陽的余暉向家的方向走去......
“有多少花開花謝,陰晴圓缺,我依然想你當初的笑臉,如今已時過境遷,滄海桑田,你我已不是當初的少年!”親愛的伙伴,現(xiàn)在一切靜好吧!親愛的家鄉(xiāng),我心中的那一灣碧水今天你還在嗎?
作者:大學(xué)生網(wǎng)報 來源:大學(xué)生網(wǎng)報
校園文學(xué)推薦
- 春游秋賞南宮湖
- 家鄉(xiāng)在華北平原、冀南大地,有商貿(mào)“旱碼頭”、抗戰(zhàn)“小延安”之譽。
- 10-23
- 我心中的那一灣碧水
- 每每想起兒時家鄉(xiāng)的日子,總會有一種“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感覺。青蔥的歲月雖漸行漸遠。
- 10-23
- 故鄉(xiāng)的老井
- 故鄉(xiāng)讓人留戀的東西有很多,可最讓我忘不了的,還是故鄉(xiāng)的那口老井。
- 10-23
- 綠道深深處
- 歲月靜好,現(xiàn)世安穩(wěn)。拾得周末半日閑,與先生漫游在玉環(huán)湖綠道上。
- 10-23
- 口袋公園的生態(tài)反哺
- 我所在的城市,在這幾年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拆遷工作,曾經(jīng)在荒地繁茂而起的房屋,在時間洗刷和發(fā)展規(guī)劃的變化下又被淘汰,再用現(xiàn)在的發(fā)展
- 10-23
- 爺爺,我不該偷那棵白菜
- 一個難忘的周末,天氣格外晴朗,氣溫在18攝氏度左右,幾個朋友臨時約好去高登山游玩。
- 10-23
- 第一朵迎春花
- 今年第一朵迎春花開啦!它開在紫金山上的櫻花大道邊的護坡上。昂首怒放,黃燦燦的花十分亮麗。
-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