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見槎山
發布時間:2024-10-03 閱讀:
暮春時節,我們去拜會一座山。
其實說一座山頗有不妥,然而,用一片一面一排一群一組皆不能概括表達這山的雄渾俊逸奇妙風雅獨特,姑且就用一座來代替吧。
這是一座叫作“槎山”的山,它橫臥于榮成南部黃海之濱,是道教的重要發祥地,其間的云光洞在名典《封神演義》一書中有詳細而生動的描寫,更多關于它的傳說典故早已被載入史冊,縹緲如煙云般縈繞在山巔,等待每一個來訪者的探究。
也許是因為地理位置偏狹的緣故,它沒有泰山華山那樣大的名氣,但不乏大家閨秀的風度,走進它無須大汗淋漓氣喘吁吁。我們談及泰山華山,會習慣性地問:去爬了嗎?事后腰酸腿疼的大有人在,本來想賞心悅目地一覽無限風光,到頭來往往忘記了初衷,變成了一場拼體力的比賽。
在槎山,那是怡然自得的漫步。踏著槎山地貌特有的花崗巖石階,穿行在暮春時節的山林里,松風輕拂,鳥語呢喃,花影襲人。襲人是因為槎山的春花映山紅并不成群成片,總像活潑調皮的少女,冷不丁自樹后巖石后,這一叢那一簇地跳出來,撲棱棱入了你的眼,攪起心底黏稠的春意。野山桃更是潑辣率真的海邊妹子,搶在山松的前面粉彤彤出鏡,把自己映襯得嬌若仙子。
同行者有人提起黃山松,事實是讀到了槎山松的風姿,絕不亞于哪一棵黃山松,就算那株名揚全球的迎客松,在這里也能找到它的替身。槎山還有更多形態離奇的松吸引著眼球,有的貼了巖石表皮,虬枝老裂地盤旋長出兩三米有余,有的松針全都向著一個方向,宛若一個少年被風吹過的短發。一些黑松嵌生在石縫里,雖身形微小,猜年頭卻幾十年不止。人們常常喜歡用觀海聽濤來形容看到大海的一些情懷。登臨槎山,大海就在眼底,濤聲卻不僅僅是大海吟唱的,漫山的松風也會向你吟誦一曲古意幽深。
雖海拔高度不足六百米,一座臨海的山自有它獨到的詩意。春夏和初秋時節,海上多霧,彌漫到岸上,集聚在山巒溝壑間,如輕煙縷縷裊裊浮動。此時遠遠看向槎山,似仙山瓊閣,時隱時現。它連綿的九頂就像葉葉扁舟漂浮在霧海之上,“山如海上槎”,“槎”字在古代是作“筏”字解釋,就是“船”的意思,再加之通體的花崗巖呈現著青黛與瓦藍的鐵色,也因此槎山被稱為“九頂鐵槎山”。
我們來拜會槎山的這天沒有海霧,山間是晴朗開闊的。得幸細細品味很多文人墨客留下的摩崖石刻,云光洞前八百多年的老銀杏樹也被我們看得真真切切。槎山上的巨石千奇百怪,除了形似龜龍神獸佛祖的種種,最值得一瞧的當屬海蝕石,佇立面前,端詳著巖石上的千瘡百孔,無法想象這是大海的杰作,幾千年幾萬年甚至幾萬萬年前,我們不得而知這里發生了什么,是大自然在一點點教給我們學會敬畏,感知渺小,珍惜擁有……
山是良友。它讓我們聆聽天籟,讓我們認知草木,讓我們觸摸筋骨,讓我們放松神經。它無所求,一味地奉獻,一味地沉默。沉默是金。我們與山的碰面會談是一種緣分,不管千里迢迢抑或近在咫尺,感知的氣場會神秘地呼喚我們的接近與深入。
槎山沒有九華山五臺山繚繞密布的香火,一切都是淡淡然的。真人修煉過的千真洞云光洞遺跡尚在。千真洞雖然不大,里面共有雕刻佛像一千零七尊,是“中國海岸第一石窟寺”。石窟是什么時間什么人開鑿的?所用內陸石窟造像技法如何傳入膠東沿海?為什么石窟造像是佛,而洞窟外題刻“千真洞”?為什么千真洞既有道教痕跡又有佛教痕跡?走過問過,歷史留下多少未解之謎。
在山口覓得古人題詩一首:峰影與云連,乘槎直上天。蒼藤攀絕頂,黃葉下飛泉。苔蘚龍池畔,煙嵐蜃氣邊。偶然謝塵事,來訪洞中仙。讀罷覺得頗合此行心意。
山不在高,入心即好。
作者:大學生網報 來源:大學生網報
校園文學推薦
- 霏霏細雨中與你相遇
- 定安有冷泉,有人知道,也有人不知道。知道的人,早已前往體驗再體驗。不知道的人,更加渴望前往,一睹冷泉芳容。
- 10-03
- 悠然見槎山
- 其實說一座山頗有不妥,然而,用一片一面一排一群一組皆不能概括表達這山的雄渾俊逸奇妙風雅獨特,姑且就用一座來代替吧。
- 10-03
- 氣候
- 氣候是對空氣冷熱程度的概括,我有幸領略南方與北方不同時間段的氣候,真可謂是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好,一般的常理認為是候鳥一樣南方
- 10-03
- 新藏線
- 進入西藏的幾條線路中,人們最熟悉的是,青藏線、川藏線、新藏線,最驚險、豪邁、雄渾壯烈、神秘,當屬新藏線。
- 10-03
- 溪的韻味潛
- 潛溪,正如其名,潛隱于義烏上溪鎮西北一山谷里。因是宋濂故里,故聲名遠播。
- 10-03
- 游車轆溝
- 一位記者以車轆溝石林景區寫了一篇文章,在“觀音山杯.美麗中國”海內外游記征文評選中獲獎。
- 10-03
- 射陽河的神韻
- 遠離城市的喧囂,尋一片凈土,掬一方碧水,讓夢想在藍天白云下任意舒展。終于,在這疫情波動后的秋日,我如愿以償地隨夢的足跡,獨自一
- 10-03
- 潛溪的韻味
- 潛溪,正如其名,潛隱于義烏上溪鎮西北一山谷里。因是宋濂故里,故聲名遠播。
- 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