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車轆溝
發布時間:2024-10-03 閱讀:
一位記者以車轆溝石林景區寫了一篇文章,在“觀音山杯.美麗中國”海內外游記征文評選中獲獎。車轆溝石林景區隨之聲名鵲起。它在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紅山窯鎮毛卜喇村。金秋時節,一群文友慕名來到車轆溝石林景區,驚嘆不已。車子出了永昌縣城向西北行20公里到“邊塞小鎮”毛卜喇村。毛卜喇村四面環山。朝陽照在山上五彩斑斕。車轆溝在村子的西北面,走5公里到達目的地。車子在車轆溝的柏油路上緩行,我搖下車窗,千巖萬壑的大山出現在眼前,下車駐足觀望,山勢錯落有致、大氣恢宏。幾個文友不約而同地發出“好一個萬象石林景區!”,引得一位文友詩興大發——“遠看石頭大,近看大石頭;果然石頭大,石頭果然大。”他剛說完,有人說這是詩人郭沫若游云南石林做的打油詩。大家哈哈大笑,笑聲飄蕩在山野。“各位,各位!是借用,借用!”“我也借用著名社會活動家趙樸初贊美昆明石林的詩說一說車轆溝石林。”另一位文友誦詩,“高山為谷谷為陵,三億年前海底行。可惜前人文罕記,石林異境晚知名。”前人對車轆溝石林留下的記載確實不多,當地老百姓一直稱此山為石頭山。“觀物者審名,論人者辨志。”這山名的來歷與一場戰爭有關。據《史記》載,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發生了漢匈河西之戰。民間流傳:霍去病的大軍追擊匈奴人到毛卜喇石頭山,眼見匈奴騎兵逃到山中,漢軍緊追,當騎兵和戰車沖到山腳下,發現戰車根本無法通過,匈奴騎兵不知從哪條羊腸小道逃遁了。漢將一邊下令騎兵下馬不要追趕匈奴騎兵,制造不追擊的假象,迷惑匈奴人慢慢逃走,爭取修路的時間;一邊下令士卒和毛卜喇的百姓搶修戰車通過的道路。道路沿峽谷很快修好了,剛能單車行進。漢軍仍以騎兵為先鋒,戰車隨后,人推馬拉迅速出了山溝,突然出現在匈奴人面前。漢軍利用戰車在平地作戰的戰術,截斷匈奴騎兵的后路,一舉殲滅了匈奴人。從此,石頭山就被稱為車轆溝(當時的戰車車輪是用木頭做的車轱轆)沿用至今。
車轆溝石林如趙樸初所說“三億年前海底行”,經過地殼運動,改變了這里的地貌,森林和湖泊變成了山石溝壑。大車轆溝和小車轆溝兩側山石形態各異,似人間萬物,渾然天成、活靈活現。我驚嘆大自然的偉力神奇,迷戀于車轆溝一景一石的山勢美。我沿著棧道上山,看到形似動物的石頭:有的像猴王觀海,有的像海獅戲耍,有的像象鼻吸水,奇石羅列,形態萬千;有的像海豚望日,有的像仙龜守關,有的像青蛙喚子,神情自然,饒有風致;有的像企鵝伴行,有的像雙鳥比翼,有的像鸚鵡依人,神態可掬,自由自在。真是“大鵬展翅恨天低”“雪貓戲撲風花影”。我們坐在亭子里觀飛豹攻守石,靈貓撲鼠石,蟒蛇吐信石……我的腦海中一會兒浮現出劉海戲金蟾的典故,一會兒想起玄奘西行時豬八戒的耳朵……石頭各有故事。那些酷似植物的石頭:有的像雨后的春筍,有的像雞腿蘑菇,有的像玉管花星羅棋布。你看:大象正馱著如意寶瓶向你走來,祝你太平如意;四靈之一的烏龜趴在山巒背上,祝你健康吉祥;金蟾在山石旁悠閑地曬著太陽,為你招財進寶。俗話說“‘吉祥三寶’山中見,回家幸福萬萬年。”我看著美好寓意的石頭自然很高興,思緒沉浸在石頭上。我的眼睛應接不暇,看了這塊石頭,又錯過了那塊石頭。忽然聽到朋友的叫聲,我循聲望去,隨他指的方向看到了擎天一柱石、定海神針石、金剛裂變石、百鳥護主石、嘯天石、下馬石、念佛石……我看過作家李淑存寫車轆溝石頭來歷的故事。車轆溝的石頭是真的,也許故事是虛構的,但這些石頭因形象逼真會讓它今生前世的故事活在車轆溝。隨著人與自然的親近和諧,車轆溝一定會給我們帶來更多更精彩的故事。這不能不說是車轆溝石林構景豐富,引人遐想!
車轆溝石頭粗獷、恢宏、堅硬。常說女人是水。我自以為石頭山不吸引女士,想不到同游車轆溝的女士樂此不疲上山,談論著石頭,與這里的石頭合影。仿佛車轆溝的石頭是她們生活中最美的背景。風吹披巾,在溝壑山巒氣息的襯托下,她們像來到了蓬萊仙島。我早就聽小區的領舞說過,她的“美娘舞隊”有30多人,每年都要去車轆溝取景。這不能不說車轆溝石林帶給游客美好的追求!
長期居住在毛卜喇村的人告訴我:車轆溝與他們祖祖輩輩的生活息息相關。山勢險要的車轆溝是抵御外侵的天然屏障,是古代的軍事要道。漢朝和明朝修筑的兩條長城在車轆溝交匯,依著山勢的石頭長城,把戰火和狼煙拒之邊外,把安寧與幸福留給河西走廊。車轆溝是上天留給毛卜喇的自然景觀,是自然歷史和人文歷史的見證,是毛卜喇人的精神寄托。仰望車轆溝堅強的力量油然而生,對生活充滿無限希望。今日的車轆溝煥發出勃勃生機,已成為觀光旅游、休閑度假的好去處。毛卜喇村已是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2018年,《蘭州晨報》首席記者董開煒報道)。這不能不說是車轆溝帶給毛卜喇村的幸福!
行程安排很緊,我們無緣到車轆溝石林景區的紗帽翅溝和花草灘珍珠林海觀景。太陽已經偏西,下山的游客鐘情于車轆溝,還在說著石頭。這像什么,那像什么。其實,車轆溝的石頭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觀賞。
車轆溝,我會再來!
作者:大學生網報 來源:大學生網報
校園文學推薦
- 溪的韻味潛
- 潛溪,正如其名,潛隱于義烏上溪鎮西北一山谷里。因是宋濂故里,故聲名遠播。
- 10-03
- 游車轆溝
- 一位記者以車轆溝石林景區寫了一篇文章,在“觀音山杯.美麗中國”海內外游記征文評選中獲獎。
- 10-03
- 射陽河的神韻
- 遠離城市的喧囂,尋一片凈土,掬一方碧水,讓夢想在藍天白云下任意舒展。終于,在這疫情波動后的秋日,我如愿以償地隨夢的足跡,獨自一
- 10-03
- 潛溪的韻味
- 潛溪,正如其名,潛隱于義烏上溪鎮西北一山谷里。因是宋濂故里,故聲名遠播。
- 10-03
- 在那遙遠的地方
- 高原清涼的夏季,列車飛馳在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境內,車廂里播放著悠揚動聽的《在那遙遠的地方》小提琴曲。
- 10-02
- 田廬有約
- 春雨已過,驚蟄將來,繁花即將漫過額頭。春色無邊,河流閃耀,我們去壇頭看風起山青,風歇水綠,雨來小巷夢囈般絮語,雨去蜜蜂歡天喜地
- 10-02
- 彩云之南愛之旅
- 2017年4月16日,天倫一行登上春秋航空9C8823航班,抵達昆明機場,預約網租車一到,煥兒便開始了自駕“親情愛之旅云南八日游”。
- 10-02
- 實習札記
- 有一年的秋季,跟著兩個班的學生到大青山舊窩堡林場實習植物課。兩輛大轎車順著盤山路奔馳時,隨著路基的盤升有種被懸空的感覺。
- 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