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邕江家鄉情
發布時間:2024-09-07 閱讀:37
春天的雨嬌柔纏綿,臥聽雨聲最為愜意。而我更喜歡家鄉邕江邊的春雨,其聲、其色、其味、其景甚美。讓人回味,讓人眷戀。
昨晚半夜時分下的雨,一直下到早上,雨,不大不小……
我正要出門去晨練,妻從廚房轉了出來,輕聲問道:“要出去嗎?下著雨呢。”
我點點頭。妻笑著說:“你真有癮啊!”
妻這句話的意思我懂,知我者吾妻也!是啊,別人棋癮,上網癮,球癮,舞癮,打牌癮。而我對邕江情有獨鐘,每天早晨必到邕江游泳鍛煉,一年四季不管刮風下雨,從不間斷,只有身體偶染微恙,才偶爾缺一兩天。
雨,淅淅瀝瀝,家鄉南寧的春雨,讓人有種特別的情致,空氣潤潤的,春風徐徐吹來,絲絲細雨,打在臉頰上,讓人頓感精神氣爽。邕江橋下,來游泳晨練的人,今晨比往日少了許多,只有幾位相熟的泳友,聚在一起閑談著,見了面很自然地點了點頭,打過招呼。
雨,有時嘩啦啦地下了一陣子,有時和著春風輕輕地飄下來。江面霧蒙蒙一片,是雨是霧分不清,周圍籠罩在一片煙雨中。忽然間,在早晨的雨霧中,我隱約看見江邊的小道上,有人影向這邊走來。“咦,在這樣的雨天中,還有人這樣閑情雅趣,在雨中漫步,真是難得。”我心里想。
在雨中走過來的是兩位白發蒼蒼的老人。顯然這是對夫婦,男的撐著雨傘,身板挺直,雖滿頭白發,但精氣神很好,滿臉紅光。女的衣著樸素,也是滿頭白發,身體比男的稍瘦弱。兩位老人走過我身邊時停了下來,男的對著我和善地點了點頭,微微一笑,算是打個招呼吧,我也會意地向老人點了點頭。
“洇沒洇?(本地平話方言冷不冷)你看,半邊身都濕了。”女的用愛惜的語氣對丈夫說,“我地去歸吧。”(本地平話方言我們回家)
�。∴l音,多么熟悉,多么親切的鄉音。在如今的南寧市,我已經多年聽不到這種平話鄉音了,在這早春二月,煙雨蒙蒙的早晨,能聽到熟悉的鄉音,就像遇見親人一樣,讓我倍感親切。
“呢種徵風細雨算得哪門。”(本地平話方言這種風雨算得什么)男的中氣很足,聲音洪亮。女的沒有做聲,用手輕輕拂去丈夫身上雨水,依著丈夫,又邁入那蒙蒙細雨中……
這時我才看清楚,丈夫怕雨淋著身邊的老伴,把雨傘靠向妻多一點,寧愿自己被雨淋著。多么有情的一對老人,多么感人的一幕。我想,兩位老人走過的人生路程,再大的風雨都見過了,再苦再累都經過,眼前這種風雨,在老人面前算得什么。望著漸漸遠去,消失在煙雨中的兩老人,我忽而好像想起些什么,但似乎又什么也想不起來,我在晨霧煙雨中沉思了許久。
雨,淅瀝不止。南岸江邊的草坪上,幾只不怕人的麻雀,待我走近它們時,“呼”的一聲飛了起來,又在離我不遠的地方落了下來。這幾只淘氣的麻雀竟讓我童心大發,向近在眼前的麻雀撲將過去。麻雀嚇得騰空而起,又在離我不遠的地方落了下來,抖了抖濕漉漉的羽毛“唧唧喳喳”側著頭望著我,好像在向我示威:來抓我呀,不怕你。望著草坪上蹦蹦跳跳的麻雀,我只能無奈地向它們瞪了瞪眼。
江面霧蒙蒙一片,我低下身,用手撩了撩江水,江水很清澈,一場春雨讓江水比往日都清。邕江的水流得很慢,很平靜,不像大江大河那樣洶涌澎湃,水流湍急。邕江的水很美,美得典雅又自然。
一場春雨一場綠。一夜之間,河灘坡上的野草嫩綠,嫩綠。微微春風和著毛毛小雨吹來,一陣淡淡的草青味,沁人心脾,那清新帶著濕潤的空氣,只有在這蒙蒙細雨,邕江岸邊,才能享受到大自然賜予的恩恵,我陶醉了……腦中閃出宋代大文豪蘇軾《前赤壁賦》里的名句:“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是啊,你看——只有江上的清風,山間的明月,耳朵聽到了成為悅耳的聲音,眼睛看到了成為悅目的顏色,多么精辟的至理名句。我靜心細聽那雨聲,望著一江向東流的春水,遠眺兩岸春色,這是大自然無窮無盡的寶藏啊,取用它們無人禁止,享用它們也不會枯竭。然而,現時的我,可惜啊,可惜我不是畫家不是詩人,繪不出精美壯麗的邕江煙雨圖,吟不出好的詩句,贊美我的家鄉——邕城。
大橋下不遠處有人持桿垂釣,孤零零的垂釣者端坐在岸邊用石頭壘起的石堆上,身披著塑料雨衣,沒有遮頭。春風夾著飄落的雨絲,吹得垂釣者那花白的頭發有些零亂,雨水珠順著淋濕的發梢,滴落在面頰、脖子上,垂釣者也不拂去,任那風和雨淋撫,直到我走近他也沒有察覺。
望著偌大的江面,眼前只有獨自一人坐在蒙蒙細雨中的垂釣者。
是癡迷嗎?是上癮嗎?望著孤零零一動不動,像尊石佛一樣的垂釣者,我不忍心驚擾這種僻靜的情景,打攪忘乎一切,與世無爭的垂釣者,轉過身悄悄離去。癡迷也罷,癮也罷。我想,垂釣者對于魚上不上鉤,釣不釣到魚已不在乎了,釣到魚固然是好,釣不到魚也沒有什么,離開喧囂的城區,獨享江邊的清靜,寬闊的江面,讓人心胸頓然豁達開朗。望著漂浮在江面,一動不動的浮子,忘記了塵世間的一切煩惱和愁苦,喜、怒、哀、樂已不入心。能進入到這種精神境界的人,是很少的,難得��!
眺望遠處籠罩在煙雨中的兩岸高樓大廈,江對面的古城墻,防洪古堤,兩處古跡見證了家鄉千年滄桑和變遷。觸動了我的記憶神經,讓我想起童年時邕江邊的往事……
小時候,我一大樂趣是去江邊玩,有些往事已忘記,有些已模糊不清。而讓我記憶最深的,莫過于邕江邊用石板砌成高徒的臨江碼頭,那年紀和我一樣大的兄弟倆,抬著滿滿的一桶邕江水,弟弟在前面,哥哥在后頭,沿著高陡的碼頭石級,小心地邁著步子,一級,一級,往上抬,灌滿家里的大水缸,要來回五六趟。水桶里的邕江水揺搖晃晃,灑在碼頭的石級上……泊靠邕江邊的民船,從船頭走到船尾裸露全身,胸前背后各綁著一個防溺水竹筒的疍家仔,那頑皮可愛的樣子,我現時還記得清楚。還有那漂浮在碼頭江邊的四四方方水排,笑著、鬧著嬉水的孩童……
年少的時光是單純真切的,兒時的回憶是最有味,最有趣。
故鄉是家,故鄉是人的根。無論離開故土多長時間,漂泊多遠,人們總會記得回鄉的路途,哪怕顛沛流離,浪跡天涯,鄉音,家鄉的山山水水,家鄉的風土人情,從童年時起早已深深地印在人的腦海中,烙在人的心里,永不忘卻。
一艘機輪船鳴著汽笛,從桃源大橋方向溯江而上。汽笛聲把我從回味兒時的往事中,喚醒過來……
剛剛停了一會兒的雨,一下子又飄落下來,絲絲細雨和著早春二月的春風。江面霧蒙蒙一片,分不清是雨還是霧。
作者:大學生網報 來源:大學生網報
校園文學推薦
- 我擁有一支歌
- 只輕輕一聲,心隙間就狂長出片片春光,悠揚的笛音響在生命之途。
- 09-07
- 煙雨邕江家鄉情
- 春天的雨嬌柔纏綿,臥聽雨聲最為愜意。而我更喜歡家鄉邕江邊的春雨,其聲、其色、其味、其景甚美。讓人回味,讓人眷戀。
- 09-07
- 閑話“涇渭分明”
- 小時候,老師教授成語,講到“涇渭分明”的時候,解釋說:“涇渭分明”源自陜西的涇河、渭河。
- 09-07
- 邂逅桃花源
- 我和姐姐嗑著開心果,小桌板上,有金色余暉。列車一直向南開,夕陽正照著我們。極美。這是清明時節。我和姐姐要坐高鐵奔赴一個地方,那
- 09-07
- 遠去的鄰居
- 20世紀50年代中的一個春日,我家從農村搬到城市,住在父親所在機關宿舍的一個胡同里一個大院中。
- 09-07
- 順德,何年十八
- 女性一生,最靚麗當數十八歲那時。如絕色的初春,無脂粉而天生麗質,輕錢財而生活自得;不懂造作,尚存嬌羞。
- 09-07
- 不畏浮云遮望眼
- “不畏浮云遮望眼”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山中的浮云能夠遮住登山人的雙眼,而人類社會這座高峰上又有多少“遮望眼”的“浮云”啊!
- 09-07
- 入夢泰伯湖
- 今晚月光很滿,暖風輕拂,空氣中彌漫著霽雨后甜潤的氣息。蟋蟀的躣躣聲叫個不停,催促我去小區后面的泰伯湖邊走走。
- 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