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
發(fā)布時間:2024-09-07 閱讀:
“不畏浮云遮望眼”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山中的浮云能夠遮住登山人的雙眼,而人類社會這座高峰上又有多少“遮望眼”的“浮云”啊!不光是一切陳腐的陳規(guī)陋習,就連那些閑言碎語都可能成為遮擋我們視線、妨礙我們認清方向的“浮云”。
清人蒲松齡說:“墨染一身黑,風吹胡子黃,家有二斗糧,不當孩子王。”
鄭板橋也曾寫過一首《教館詩》教館本來是下流,傍人門戶度春秋。半饑半飽清閑客,無枷無鎖自在囚。課少父兄嫌懶惰,功多弟子結冤仇。而今幸得青云步,遮卻當年一半羞。
為師有甘苦,退休有回憶《從教四十三年感懷》“桑梓園丁民公半,桃熟流丹,李熟枝殘,種花容易樹人難……”
1977年,我高中一畢業(yè)便承擔了大隊民辦教師的重任(赤腳醫(yī)生,民辦教師是那個時代的產(chǎn)物,一群亦農(nóng)亦醫(yī)、亦農(nóng)亦教的知識分子群體。在那個時代,中國一窮二白,百廢待興。老百姓缺醫(yī)少藥,學校缺少教師,這些人彌補了中國尤其偏遠山區(qū)極度缺乏醫(yī)務人員、教師的現(xiàn)狀,撐起了一片天地,可謂中國當時的一道靚麗的風景),接五年級班。上第一節(jié)課,一個綽號叫‘板角羊子'的雙差生就給了我一個下馬威——捋著袖子說:“甭忙,先嘗嘗我的滋味!”同學們問他如何對付教師,他說要是我拉他站,他把桌子腿抱住或用刀子戳我的手臂。第一次登講臺,面臨這種威壓,怎么辦?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有多些拼搏和不認輸,才能少些悔恨和遺憾),擼起袖子加油干(努力不是為了讓別人覺得你了不起,而是讓自己過得充實有追求——當好學生的引路人,做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為師從教第一個學期就被木竹壩七年制學校評為“先進教師”,同時被木竹壩公社黨委任命為雙河小學負責人。
改革開放后大隊經(jīng)濟來源有限,學校條件艱苦,教師工作辛苦,特別是冬天的辦公取暖就是個大難題。
苦難化在心里,便成了一種力量。我們響應上級領導號召,發(fā)揚“延安精神和紅旗渠精神”,帶領師生們自力更生,開展勤工儉學活動——上山燒炭。經(jīng)與生產(chǎn)隊聯(lián)系,1979年在雙河六隊高山的陰坡上燒第一次炭,1980年在雙河四隊高山上的老林彎燒第二次炭。用愛生活,會使自己幸福!用愛工作,會使很多人幸福!
“凡是要工作、要交流的社會成員,都應學會寫作甚至擅長寫作,以便恰當、深刻地表情達意,傳遞信息。”每當遇到生活中的不尋常的點滴,寫作往往是最有效的。為此而創(chuàng)作的雜文《我為什么要寫作》也發(fā)表了。幸福的斗爭不論它是如何的艱難,它并不是一種痛苦,而是快樂,不是悲劇的,而是戲劇的。
風霜悲苦是寫作的源泉。為傳遞信息,呈現(xiàn)心靈傾訴情感,發(fā)表了《生日雜談》“三十八年苦已深,吾任民師廿一春。月薪一百五十整,豈能養(yǎng)活三口人?欠資難以度光陰,喊天叫地不應聲。窮則思變通則順,讓妻打工供學生。孩兒讀書應專心,一張試卷定乾坤。乙亥考試差半分,評聘小高慰余心。機遇玩笑開得慘,招轉至今無信音!”詩雖寫得淺露,情感確實真的,現(xiàn)在回想起來仍然有些惆悵。正如有人說:“美好的事物總是讓人憧憬,就像詩和遠方的田野,只是,它們更像空中樓閣,聽著讓人熱血沸騰,卻不能拿來當飯吃。”有些老師耐不住清貧的生活,逃離了自己奮斗十幾年的民辦老師的崗位,遠走他鄉(xiāng)討生活去了。
在別人眼里,這種職業(yè)甚苦,我卻甘之如醴;窮不失志,夢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為現(xiàn)實。1998年3月我被陜西省錄用為干部即轉為公辦教師。先是春光無限,隨后寒冬重現(xiàn):當民辦,待遇頗低難兌現(xiàn);錄干轉公薪酬欠。倒春寒,比冬更寒——風刀霜劍。風過留痕,記憶猶新。浮云遮眼,自然界的浮云有消散之時,可人類社會這座高峰上的陰霾卻不會輕易地被驅(qū)凈。面對“浮云”,我沒有躲避更沒有妥協(xié)而是與之抗爭。
與浮云抗爭,需要膽識(不媚俗養(yǎng)骨氣),要辨清方向(方向不對,努力白費),更需有遠見(咬定青山不放松)。傲霜斗雪借助政治學習寫心得體會之機發(fā)表了詩歌《法制遭到破壞權益受到侵害》讀教師報2000年9月24日《領導拿獎金教師無工資如此怪事!》思緒萬千,浮想聯(lián)翩,夜不能寐,結合本地實際(渴望梅),憤然命筆(畫餅充饑)!“中共中央英明決策,依法治教科教興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教師工資一拖數(shù)月,牽頭討要就遇威嚇,法沒權大鄉(xiāng)鎮(zhèn)癥結。忍辱負重守崗敬業(yè),父老鄉(xiāng)親學生曉得。”經(jīng)湖南徐特立教育研究所、《特立教育》編輯部專家共同評審榮獲三等獎。
后來老師的工資全縣統(tǒng)一發(fā)放,解決了鄉(xiāng)村教師的后顧之憂;能消除煩惱就是慧,詩歌使人巧慧。
為了表情達意,傳遞信息,還發(fā)表的有散文,如《泥腿子教書》(……教好書,教好孩子,將來有機會轉為國家正式干部,他一點兒也不羨慕。“國家無財難安民,個人無財難養(yǎng)命。”教師工資長期拖欠,有的老師為賒貨借糧,屢經(jīng)尷尬;為近愁遠患,飽受憂傷。種好田地定大事,于是他全心投入到農(nóng)副業(yè)生產(chǎn)上,家里搞得好——是他本村的土財主,鎮(zhèn)里有名的富戶。輔導區(qū)學校校長把他叫作“泥腿子老師”);雜文,如《種田說〈外一章〉》……1999年夏季干旱,又無法抽水灌溉,精耕細作,稻種好,種植技術高也是白搭。同理,“教書育人是一件十分復雜、艱苦和長期的工作,教師必須有充沛的精力和毅力。”薪水不能保障按月供給,精力和毅力從何而來?“國家無財難安民,個人無財難養(yǎng)命。”老師們渴望梅、饑畫餅;能教好書,育好人?!“育人抓不好,江山也難保”!醇幽么竺淄炼渚啤2000年某月的一天,昔日的同學在班車上見了面,免不了要相互問長問短。當在城市工作的人問及在農(nóng)村工作的人時,幾位鄉(xiāng)村教師異口同聲風趣幽默地說:“我們從事的中國教育,吃的加(家)拿大米,喝的土耳其酒(土法釀造的苞谷酒)”。
詩可以怨,滴水藏海。“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一個人的聲音是微弱的,如果我寫下的文字能讓很多人看到,這份力量便有了加持,這個聲音便有了回響。”國家對于鄉(xiāng)村教師崗位從2014年9月1日起每年發(fā)放10個月的鄉(xiāng)村教師生活補貼。盡管退休后沒有了,但植根山區(qū)無悔怨——2017年教育部和人社部給我們頒發(fā)《鄉(xiāng)村學校從教30年榮譽證書》,人民沒有忘記鄉(xiāng)村教師做出的歷史性貢獻。不僅是對鄉(xiāng)村教師辛勤付出的認可,更是對其職業(yè)尊嚴的捍衛(wèi),對后來者投身鄉(xiāng)村教育也具有引領作用。
福來心至,悅喜成安。人這一輩子,不能總考慮物質(zhì),還要考慮精神方面的享受。風物長宜放眼量,不畏浮云遮望眼!
作者:大學生網(wǎng)報 來源:大學生網(wǎng)報
校園文學推薦
- 順德,何年十八
- 女性一生,最靚麗當數(shù)十八歲那時。如絕色的初春,無脂粉而天生麗質(zhì),輕錢財而生活自得;不懂造作,尚存嬌羞。
- 09-07
- 不畏浮云遮望眼
- “不畏浮云遮望眼”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山中的浮云能夠遮住登山人的雙眼,而人類社會這座高峰上又有多少“遮望眼”的“浮云”啊!
- 09-07
- 入夢泰伯湖
- 今晚月光很滿,暖風輕拂,空氣中彌漫著霽雨后甜潤的氣息。蟋蟀的躣躣聲叫個不停,催促我去小區(qū)后面的泰伯湖邊走走。
- 09-07
- 歌手
- 她沒有悅耳的聲音,沒有美麗的面容,沒有苗條的身體,一個平凡的農(nóng)村女人,在我的印象中總是從一縷炊煙中走出來,順手梳理發(fā)叢里的農(nóng)村
- 09-07
- 老房子留下的記憶
- 我的老房子,坐落在村西頭,離村遠遠地就能看得見。夕陽拉長著它的身影,靜靜地印在鄉(xiāng)間小院,炊煙緩緩地爬上天空,親吻著晚霞緋紅的臉
- 09-07
- 千古之謎誰解
- 在我生身的村子,桑和梓被老榕樹代替了,這好歹樹還是樹,讓人難堪的是腳下的地也被代替了。本來應該是養(yǎng)育我們生生不息的五谷地,卻換
- 09-03
- 湖畔遐想
- 黃昏,我漫步在巢湖大堤。堤邊湖水輕輕拍打著石塊,激起朵朵白浪。夕陽余暉下,碧波蕩漾的湖水金光粼粼。
- 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