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 月 9 日下午,曲阜師范大學文明傳習志愿者服務隊滿懷熱忱與期待,踏入了御景灣社區。一場以傳播文化為核心的三下鄉社會實踐大幕就此拉開,仿若一顆希望的種子,在社區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生根發芽,瞬間點燃了居民們的熱情之火,迎來了一場屬于他們的文化盛宴。
在活動籌備的漫長歷程中,志愿者們未雨綢繆,早早地便與御景灣社區展開了深入且細致的溝通協調工作。他們穿梭于社區的各個角落,與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的居民們親切交流,認真傾聽他們對于文化生活的渴望與訴求。經過無數次的商討與精心策劃,一個個精彩紛呈的活動環節逐漸成形,猶如精心雕琢的藝術品,只待活動當日驚艷亮相。從剪紙藝術傳授到文藝表演,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志愿者們的心血與智慧,承載著他們對這次活動的無限期待。
活動現場,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映入眼簾。志愿者們不辭辛勞,一到場地便立刻投入到緊張而有序的整理工作中。他們分工明確,有的拿起掃帚和簸箕,將場地的每一個角落都打掃得一塵不染;有的則小心翼翼地擺放桌椅,確保每一行每一列都整齊劃一。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本略顯雜亂的場地很快就煥然一新,為即將到來的活動提供了寬敞明亮、整潔舒適的環境。
剪紙藝術傳授環節無疑是本次活動的一大亮點。志愿者于華敏以其專業的素養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了全場矚目的焦點。他站在臨時搭建的講臺上,神情專注而自信,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向大家講述著剪紙藝術的悠久歷史和豐富的文化背景。從古老的民間傳說到歷代剪紙藝人的傳奇故事,居民們仿佛穿越時空,領略到了剪紙藝術在歲月長河中的獨特魅力。隨著講解的深入,于華敏開始親自示范剪紙的基本技巧。他手中的彩紙如同有了生命一般,在他的剪刀下翩翩起舞。不一會兒,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便呈現在大家眼前,引得居民們陣陣驚嘆。
在實踐操作環節,居民們迫不及待地拿起剪刀和紙張,紛紛效仿。然而,剪紙這門看似簡單的藝術,實際操作起來卻并非易事。一些居民在折疊紙張時遇到了困難,還有一些在剪裁圖案時出現了失誤。于華敏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些問題,他毫不猶豫地走下講臺,手把手地為居民們提供指導。在他耐心細致的幫助下,居民們逐漸掌握了技巧,臉上洋溢著成功的喜悅。他們發揮著自己的想象力,將一個個普通的圖案賦予了獨特的創意,剪出了許多令人贊嘆不已的作品。這些作品或許在技法上不夠精湛,但每一幅都蘊含著居民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尊重,是他們與古老藝術的一次親密對話。
剪紙環節結束后,文藝表演緊接著拉開了帷幕。實踐隊員李銘軒和于華敏強強聯手,為居民們帶來了小品《機器人》。舞臺上,李銘軒飾演的機器人呆萌可愛,一舉一動都透著詼諧與幽默;于華敏飾演的機器人主人則聰明機智,兩人之間的互動默契十足,逗得觀眾們捧腹大笑。小品以幽默夸張的表演形式,展現了科技與人性之間的沖突與融合,讓觀眾們在歡笑中感受到了文化的多元性與創新性。一位社區工作者看完表演后,感慨地說:“這次三下鄉活動組織得非常好,不僅豐富了我們社區的文化生活,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大學生們的活力與熱情。他們就像一群文化使者,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思想、新的活力。”
活動結束后,志愿者們并未急于撤離,而是與社區居民們圍坐在一起,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交流。他們認真傾聽居民們對活動的反饋意見和建議,將每一句話都銘記在心。居民們紛紛表示,希望以后能多舉辦這樣的活動,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和學習傳統文化。這種對文化的向往與追求,深深觸動了志愿者們的心弦。
此次三下鄉活動,曲阜師范大學文明傳習志愿者服務隊以文化為橋梁,以志愿精神為紐帶,成功地將文化知識與歡樂傳遞給了御景灣社區的每一個居民。他們在社區這片肥沃的土地上播撒下了文化的種子,讓傳統文化在這里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同時,他們也為社區的文化建設添磚加瓦,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在未來的日子里,這些文化種子將在志愿者們的悉心呵護下茁壯成長,綻放出更加絢爛的花朵,結出更加豐碩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