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海峽兩岸暨港澳臺青年科技人文交流,助力港澳臺青年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2024年港澳臺大學生暑期實習活動(北京)自6月正式啟動。
助力了解行業發展明確自身職業方向
為能更好地服務港澳臺大學生,活動前期,北京辦積極做好實習單位、崗位的征集。據統計,活動共征集25家優質單位132個崗位。北京項目辦加強與英才計劃活動的緊密聯動,通過積極深化與高校、中科院、知名媒體、科技企業等單位合作,提供許多與大咖共話的機會、給予大學生更多理論轉實踐的機會、為個人職業發展指明方向。
清華大學基礎醫學院實習生陳文琋剛到實習崗位時,覺得清華大學這樣科研氛圍濃厚。她表示在這里的學習感受不同,清華的實驗室的老師們都非常專注,一方面表現在專注科學研究、探討,遇到問題反復檢驗、交流。另一方面表現在專注的生活態度上,能夠有效分配生活與工作的時間,做到勞逸結合。這讓我感受到清華科研人的不同,同樣也加強我未來從事科學事業方向的研究的決心。
北京科學中心實習生鄒國成則表示,在北京科學中心實習與我所學專業非常契合,在這里學習后,我覺得未來自己會往這個方向努力發展。科學教育很重要,在這里學習了科技知識,還學會服務于大眾的耐心。
豐富參訪研學活動體驗科技文化魅力
在此次實習活動中,北京項目辦不但為港澳臺大學生提供了優質的實習崗位,還在工作之余精心策劃企業參訪、文化交流活動。實習生們參觀學習了京東亞洲一號智能倉儲,瀏覽了北京故宮博物院,感受科技與文化交流的沖擊。
北京科技報社實習生蔡景禾在聊到北京科技文化的時候,笑著表示,北京的科技文化場館資源非常豐富,在故宮博物館里能感受到故宮的建筑非常厲害,尤其是它的排水系統,非常精致,這是古代科技發展成果,是中華民族的智慧。希望下次有機會能在雨天觀摩一下故宮的排水系統運作。
而在中國科技館實習的黃景泓則被館內的人臉識別的自動販賣機所吸引,他覺得非常新奇的。他表示,與香港相比,北京是一個科技氛圍非常濃厚的城市,在北京到處都有科技元素,北京的科技場館一票難求,青少年對科學課程、對科技發展都有濃厚感興趣,這與香港的科技場館文化有很大的不同。
提供優質學習資源創造多元化就業條件
“此次在光明網這樣全國先進的傳媒公司實習,第一次將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感覺是非常不一樣。”光明網實習生張漢翰激動地說道。在光明網實習,張漢翰學習了PS、AIGC,AI圖文生成等技術的運用。通過導師的幫助,他還參與到采訪、節目錄制,項目執行等工作中,這些都為張漢翰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傳媒的大門。他表示,此次實習活動讓他更深入、全面、客觀了解北京傳媒行業的發展,讓他們在實習過程中提供優質學習資源、提升職業技能、積累工作經驗,同時也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港澳臺大學生暑期實習活動是中國科協和教育部共同主辦,市科協、市教委及相關高校共同承辦的一項港澳臺青年交流計劃。北京科學中心、北京科技國際交流中心作為項目管理辦公室,前期進行學生招募填報、企業見面會、企業導師培訓,2024年港澳臺大學生暑期實習活動(北京市)自啟動以來,先后共接收53名港澳臺學生。活動期間堅持實習+參訪、研學、交流“1+3”,組織模式和三導師(實習導師、科技導師、生活導師)服務模式,同時,活動期間還將開展學生總結交流活動,保障港澳臺學生在實習期間有人帶、有事做、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