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海
發布時間:2025-02-25 閱讀:
生在海島,長在海島,關于海,能說出的卻很少。雖然少,卻牢牢占據著心靈一角。
我七八歲的時候,為了生計,媽媽曾做過漁貨小買賣。夏天,從漁船上買來鰳魚,腌制成著名的“三抱鰳魚”。我的家離東沙古漁鎮相距不過幾公里。東沙古漁鎮北瀕岱衢洋,通達四海。那兒的山咀頭碼頭就是媽媽托運輸船把魚運到寧波、上海等大城市去賣的起點。有時候,漁貨裝船了,運輸船卻沒有馬上開,貨就要自己看管。這種時候,我就跟媽媽一起去。
晚飯后,我們來到船上。白天的忙碌和喧囂都消沉在夜色中,碼頭上靜悄悄的。在甲板上鋪上席子,躺下。甲板很硬,因為白天的辛勞,媽媽還是很快就睡著了。我卻睜著眼,興奮、期待、擔心、害怕……一種說不出的感覺,久久無法入睡。
碼頭上停靠著一排排的船,大的小的,木質的鐵殼的,風帆的機帆的。每條船上都亮著幾盞燈,不很明亮,卻連成一片,和天上的星光輝映。我的心漸漸靜下來,仰望夜空,偶爾看到一顆流星無聲地劃過。海風輕輕的,帶著濃重的海腥味。海水輕拍著船身,發出輕微的“咣當咣當”聲,船身輕輕地搖晃著,像搖籃,漸漸催我入眠……總希望能夢見點什么,如果是徐福當年帶領三千童男童女在此登陸的情景,那當然更好,我也可以把自己幻想成其中一員,成為流傳至今的神話……
可是海,呈現給我的并不全是安靜、溫和。
有一回,媽媽在寧波賣完漁貨,打算搭一艘同鄉的小木帆船回家。這樣可以省點船票錢,還可以捎帶點兒貨物帶回家鄉出售。那是艘小型的木帆貨運船,船長是位父親,他的兒子當大副,兒子因為年底要結婚,這趟裝貨來寧波順便也買了些結婚用品,包括一只半大的羊,準備辦酒席用。然而天公不作美,出發前一晚,突然狂風暴雨。時值8月,正是臺風多發季節,媽媽擔心要被困在寧波。船長則說,氣象預報說臺風還遠,我們可以趕在臺風之前到家。于是,第二天一早,開船了。
那是我第一次乘坐木帆船。木帆船完全靠風力前進。剛開始時,我覺得新鮮,看他們升帆、降帆、轉向,忙而不亂,覺得很有意思。漸漸的,風越來越大,浪越來越猛。我暈船了,大吐一番。船搖晃得厲害,每搖一次,我都覺得可能就這樣側翻過去了。浪從船的左邊打過來,蓋過船身,打到船右邊的海上。媽媽卻沉著地坐在船艙里,對我說,睡著就好了,醒來就到家了。我就這么一陣迷糊一陣清醒著……
經過2天1夜的航行,船終于靠上了山咀頭碼頭,所有人都長舒一口氣。媽媽給我洗了個臉,幫我換上新買的紅色T恤、短百褶裙,背上白色小皮包。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昂首挺胸。鄰居阿姨看到了,嘖嘖贊嘆:“呀,哪來的大城市里的小姑娘啊。”媽媽只是滿足地笑了笑。
9歲那年,我上學了,再也沒時間跟媽媽乘船去外地了。再后來,到市里讀書,到外面旅游,需要坐船時都是坐正規的交通船,基本上都是風平浪靜。然而,大海在我的腦海中始終有兩種聲音:安靜的,溫和的;躁動的,狂暴的。它們讓我安心,又讓我心悸;讓我喜歡,又讓我驚恐;讓我崇拜,又讓我敬畏……有時讀到描寫大海美麗、富饒以及海難的文章,可我覺得我連贊美或者悲憫的資格都沒有。海,在那兒,就在那兒。我遠遠地望著她,不知道怎么形容她;而她又離我那么近,不停歇地澎湃在我心頭……
作者:大學生網報 來源:大學生網報
校園文學推薦
- 夕陽
- 夕陽的余暉灑落在玻璃窗格上,愈發昏黃迷離,又近日暮,校園里開始熱鬧起來,放學的人群熙熙攘攘擁擠在路上,食堂里,開水房……
- 02-25
- 關于大海
- 生在海島,長在海島,關于海,能說出的卻很少。雖然少,卻牢牢占據著心靈一角。
- 02-25
- 風雨會來,陽光也會來
- 按照老奶的話來說,今年凈是鬼天。老奶說的時候一本正經,我望著窗外秋風打著秋葉,秋葉滴著秋雨,我回過頭又點著頭,說,確實是個鬼天
- 02-25
- 在春天里
- 早春就像潑婦一樣放肆,短時間溫度就從零下好幾度飆到零上20度,讓你感覺春天一下子就來了,其實沒那么簡單,它會不停的折磨你。
- 02-25
- 安心之處,是故鄉
- 去年朋友去臺灣,我問她能不能給我寄一張蓋“玉山”郵戳的明信片,朋友說原來你喜歡臺灣的最高峰,我說不是,因為我的家鄉也叫玉山。
- 02-25
- 感悟生活
- 我常常為我貧困的生活唉聲嘆氣,抱怨日子是這樣的平淡清苦,所以心情低落,感到壓抑。
- 02-24
- 回家的感覺
- 輾轉千里,在外漂泊多年,終于回家里了。
- 02-24
- 淡淡的感覺
- 我喜歡淡淡的感覺,也許是因為一種憂郁。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我是否快樂。
- 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