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之處,是故鄉
發布時間:2025-02-25 閱讀:
去年朋友去臺灣,我問她能不能給我寄一張蓋“玉山”郵戳的明信片,朋友說原來你喜歡臺灣的最高峰,我說不是,因為我的家鄉也叫玉山。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戴叔倫的一句“家在故林吳楚間,冰為溪水玉為山”為這座城市定了名——玉山。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我和玉山之間的關系,我覺得“戀人”最合適,從陌生到熟悉,追求到疏離,再到分離之后的想念,戀人之間會經歷的幾個階段,在我和我的家鄉之間也發生著。
起初,玉山對我而言就像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女神,為見一面等一年也樂意。
孩提時的我渴望著每年“十一”的到來,村里所有的小孩大概都懷著這種渴望,因為那天我們可以上縣城,幾乎是一年一次的機會。沿河路上兩塊錢一張的刮刮卡、宣布刮中豪華大禮的高音喇叭、折成不同形狀的氣球、香飄十里的涂滿豬油渣的春卷,還有新華書店打折后只賣五塊錢的口袋書,都對我們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彼時的玉山就是我努力追求的女神。
女神之所以有吸引力,是因為距離感和神秘感。一旦距離感縮小,神秘感消失,吸引力就會減弱。所以女神一旦被追到手,往往就沒有了最初的興奮感。
玉山于我也是如此。這種變化發生在中學階段。我是在縣城念的中學,不再像以前一樣一年才能去一次,除了回家其余時間都在縣城。不再相信刮刮樂,春卷成了每天的早餐,給一個氣球我也能折出不同的形狀,街角自以為隱蔽的“螢火蟲”網吧,還有“最高學府”玉山一中,瞬間都變得唾手可得。越熟悉越了解就越普通,那時的玉山,在我心中從女神變成了觸手可及的普通女孩。
疏離之后的戀人會走向分離,分隔兩地,但這種分離有時卻能促使吸引力重新獲得,這時促進吸引力恢復的不再是縹緲的神秘感,而是另一種真實的東西——情感。使我開始想念家鄉的,也是分離。
大學開學第一次坐火車,第一次離開家鄉,一個人奔赴廣州。
“玉山——廣州”,“廣州—玉山”,幾年來將我和家鄉串聯在一起的變成了一張張往返火車票,我和玉山,想要相見又變得很難了。
雖然我總是告訴自己要用“身在異鄉非異客”的心態在這座城市里生活,但是當身邊人講的語言我聽不懂,身邊人坐的專車我坐不起,身邊人吃的食物我吃不慣,我又分明感到了孤寂感,于是我開始想念家鄉獨特的鄉音,想念家鄉街頭的腳力車夫,還有那涂滿豬油渣的春卷。那時的玉山,在我心中,就像重歸于好卻又不得不分隔兩地的戀人。
今年八月,如果不是為父親過五十歲生日,忙于工作的我可能也不會坐上回玉山的火車。假期只有五天時間。
如今的玉山,早已不再是當年那個每到“十一”就是“刮刮樂節”的小縣城,同樣是人山人海,人們都是來參加“三清山旅游文化節”的。零八年的某一天學校突然宣布全校放假一天,因為三清山申遺成功了。
現在的玉山,也不存在一年只能上一次縣城的地方了。玉山南站都已經建了起來,能建高鐵站的縣好像也不多見。
說來慚愧,身為一個玉山人,我竟然沒有欣賞過三清山的奇觀,也沒有感受過南站高鐵的舒適,所以上面這兩張圖片是網上找的。并非我不愛,只是如果把日新月異的發展看做家鄉女神的一面,我對家鄉的感情更多地留在了她普通女孩的一面:生活在這片沃土上的人。
作者:大學生網報 來源:大學生網報
校園文學推薦
- 在春天里
- 早春就像潑婦一樣放肆,短時間溫度就從零下好幾度飆到零上20度,讓你感覺春天一下子就來了,其實沒那么簡單,它會不停的折磨你。
- 02-25
- 安心之處,是故鄉
- 去年朋友去臺灣,我問她能不能給我寄一張蓋“玉山”郵戳的明信片,朋友說原來你喜歡臺灣的最高峰,我說不是,因為我的家鄉也叫玉山。
- 02-25
- 感悟生活
- 我常常為我貧困的生活唉聲嘆氣,抱怨日子是這樣的平淡清苦,所以心情低落,感到壓抑。
- 02-24
- 回家的感覺
- 輾轉千里,在外漂泊多年,終于回家里了。
- 02-24
- 淡淡的感覺
- 我喜歡淡淡的感覺,也許是因為一種憂郁。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我是否快樂。
- 02-24
- 秋日隨筆
- 即將要告別十月,迎接著十一月的到來。南方秋季的天空依然很明凈,云朵很輕盈
- 02-24
- 聆聽寂寞
- 它就是夜,夜晚里,都市里的霓虹燈在閃爍,提示人們夜生活開始了!
- 02-24
- 新的生活
- 風簌簌吹著,讓人總以為像是下起了雨。望出窗,黑暗的樹影來回搖擺,才知道今晚的風真的很大。
- 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