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農村
發布時間:2024-11-22 閱讀:
篇一:記憶中的農村
原本富足而幸福的三口之家,過著不缺吃不少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式的快樂生活。讓我沒想到的是,在我七歲那年突然冒出個弟弟,父母告訴我說:“弟弟是奶奶從村邊的河水里撈的”,年幼的我就一直想不通,“為什么河水里還能撈小孩”?說起弟弟的降生,還真有一段小小的插曲。當時正好趕上我們國家實行計劃生育,提倡少生優生,父母開明,就在村大隊報了“獨生生子女戶”,奶奶受封建思想的影響根深蒂固,死活不同意,非得要父母給我再生個小妹妹,還說“以后孩子長大后不孤單,有伴,不受人家欺負”,最后父母無奈之下又要了一個,沒想到生下來竟是個弟弟。一年后由于奶奶腦血栓,半身不遂,無法照看弟弟,我也由于生日太小,學校不收,就理所當然在家照看弟弟,農村村子小,學校兩年一次招生,導致我照看了兩年弟弟,10歲時才開始上學。我平時在家不是打掃家就是澆菜園,要不就是照看弟弟,我上一年級時不會數數,每當數到99時就不會數了,每次上課就怕老師叫我數數,心里就像裝了個小兔子一樣“碰碰”亂跳,但經過我自己一年的努力學習,在二年級時我的成績就趕上來了,再也不用過擔驚受怕的日子。
現在回想起那段美好的小學時光,還是那樣興致勃發。那時和同學在一起玩的最多的就是丟沙袋、跳老驢、騎馬打山仗和闖拐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籃球、什么是足球,從沒見過羽毛球和乒乓球,讓我記憶最深刻的籃球比賽,還是在我五年級的時候,我們的老師籃球比賽。那天,我們班是活動課,寫完作業沒什么事跑出去玩,剛出教師門口就看見操場上圍著一群人,我就好奇的跑過去(還以為有人打架了呢),跑到操場,我個小體瘦,怎么跳也看不到,鉆過人群,擠到前面才發現原來是老師們在打籃球,那時的場地條件很差,滿場塵土飛揚,還有好多人在不停的喊“好、好、加油”,這是我平生第一次接觸到籃球,也是當時我所能看到的最高級別的籃球比賽。
當然,讓我覺得最有意思的就是嚇唬女同學了。我們學校組織學生挖黃耗子,所有同學都參加了,只有一個女同學沒參加(害怕的原因)。我們幾個比較調皮的在一起商量好了,把耗子裝進罐頭瓶子里帶回學校,嚇唬一下怕耗子的女同學。回到學校后,我們悄悄的把裝著耗子的瓶子放在了最膽小的女生書桌閣里,裝作沒事人一樣,回到座位,等待老師來上課。幾分鐘過去了,上課鈴聲敲響,老師慢步走進教室,“上課,老師好,坐下。”話音剛落,只聽見“媽呀”的一聲尖叫,那個女生奪門而出,所有人都愣住了,老師也驚呆了。只有我們幾個人在捧腹大笑,老師見此情形,立刻怒氣沖天,把我們幾個叫進辦公室一頓批評。雖然挨了老師的批評,但是我們幾個心里還是美滋滋的,如同獲得了全校的最高榮譽一般,手舞足蹈,但是最慘的就是回到家里,挨了一頓打罵。就這樣,在充斥著老師的嚴厲批評和父母的嘮叨和打罵聲中度過了充滿無限童趣的小學時光。
隨著歲月的流逝,讓我再次想起許多陳封的童年趣事,一件件往事像黑夜中星星一樣在記憶中閃爍,那美麗動聽的上課鐘聲時時縈繞耳旁。真的好想回到那個沒有壓力,沒有競爭,沒有任何復雜社會關系的童年時代。它不僅可以讓我獲得快樂,而且還會讓我更加珍惜現實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卻又稍縱即逝的美好瞬間。
篇二:記憶中的農村
時間流逝,掐指一算,參加工作已有4年之余,父母也已經離開土生土長的農村,搬到了城里和我一起生活,安享晚年,我也已經為人丈夫,成家立業。但我仍無法忘記有著美好童年記憶的農村老家,那里有我童年的伙伴、有我無法忘卻的父老鄉親、有我親手澆灌過的菜園,有我最喜歡吃的葡萄樹,有我曾經修理過的泥巴墻,還有那條從小養大的忠實的大黃狗……我是農民的兒子,有著農村人的樸實與厚道。父母是勤勞、堅強而有信念的地地道道的老一輩農民,也是我們村子里出了名的能干人。
曾經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每到春天就經常站在村子河邊,看父親下水撈魚柴,剛剛初春解凍的河水是透骨的冰,一般人是不敢下水的,當時由于生活拮據,父親為了在夏天家里柴火夠用,就根本顧不上河水刺骨的寒冷,聽不進母親的勸說,每次父親都說,“要不現在趁著老河來水把柴火弄夠,夏天還得另外去摟柴火,這時整夠了,等以后就不用為柴火的事擔心了,而且等到春耕的時候就可以安心的耕作了”。所以母親每次勸說都以無果而告終。看著父親凍得發紫的嘴唇和讓水泡爛的棉褲,年幼的我唯一的想法就是“我一定要讀書,絕不在家種地”。
每年入冬以后,在別人每天都在打牌玩耍的時候,父親總要每天上午都挑著挑子到大街小巷撿豬糞,為了第二年給莊家當肥料(當時根本買不起化肥)。等吃過了午飯,拿上磨好的劈斧,到山上去砍柴,我經常也跟著父親去砍柴,父親砍下一塊我就給撿起來裝到框里(大小塊分層裝),每次父親劈累了就坐在木堆上,給我講怎么樣劈才省力氣,把干活的技巧講得頭頭是道,年輕的我也確實學習了很多劈柴火的技巧(有時我還拿起來也劈兩下)。等劈夠兩框后就算完成任務,多半這時也已經太陽將近落山,父親挑上劈好的柴火,我為父親提著劈斧,很有收獲的屁顛屁顛的跟在父親身后,但那時我很少說話,只是覺得農活太累了。記得每年冬季父親劈好的劈柴都能賣好多的錢,劈夠一馬車就拉到集市去賣掉,買點家里生活用品,偶爾也給我買個冰糖葫蘆,那時能吃到冰糖葫蘆真是幸福死了。
等到了夏天,父母的農活開始忙起來了,可能是農村的孩子早當家的緣故吧,我每天放學回家洗碗、做飯成了我的習慣。當時只有九歲的我個子不高,比同齡孩子還要瘦小,雖然只有農村的鍋臺那么高,但是為了父母下地干活回家后能吃到熱呼呼的飯菜,我每天放學到家后先寫作業,完成作業后就燒火做飯,有幾次由于邊寫作業邊做飯,把飯給做糊了,母親回來后還打罵過我,當時心里很不理解母親的行為,有一種恨的感覺,到現在還記憶猶新呢(不過現在已經想通了)。隨著年齡的增長,上了小學的我也逐漸學會了很多東西,一年四季幫父親收拾院子、打掃房前屋后、收拾馬廄、喂馬、放馬全成了我的“專利”。
那時的我天真、幼稚,根本就不懂什么是生活,什么是日子,受父母的影響,有一雙勤勞的小手和一顆善良的心靈,還有那剛直的性格與敢闖敢拼的膽識。曾無知的認為上學比上山干活輕快,但確從不知上學的意義是什么,那時真的無知透頂了(現在想想真是可笑)。每天雖然有父母的責罵和嘮叨,但是一旦與小伙伴在一起玩耍起來就會忘記所有的煩惱,基本上處在沒有理想,沒有目標的隨意的生活狀態之中,可以說是:簡單、快樂、單純,父母就是我的天地。三口之家過著不富裕但也不算貧窮的純樸的鄉村生活,幸福而滿足!
作者:大學生網報 來源:大學生網報
校園文學推薦
- 閑談的文章
- 昨夜無事,邀二三好友,坐茶樓閑談,清茶一杯,空談感慨一番,到也怡心怡神,天南地北的不覺談到了吃。
- 11-22
- 記憶中的農村
- 原本富足而幸福的三口之家,過著不缺吃不少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式的快樂生活。
- 11-22
- 過往煙云的文章
- 氣溫昨晚開始零下了,沒有體會過北方零下二十好幾度的嚴寒,南京的冷凌我覺得已經是極寒。
- 11-22
- 病中吟的文章
- 干了一年等同于搬運工的工作,終于身體被搞垮,腰酸腿疼,雙手麻木,全身有氣無力。
- 11-22
- 那時的我們
- 昨天看到菲的一篇說說,想起高中的夏天我們時常相約去那家冰淇淋店吃美味的冷飲,那時的我們啊,每次去都會和老板說放那首“傾國傾城”
- 11-22
- 平平淡淡的日子
- 在經歷過一些事情、一些挫折之后,忽然好渴望過一種平平淡淡的日子,工作時投入的去工作,下班后在家靜靜的看看書
- 11-22
- 關于一米陽光的文章
- 風肆意揚起我的長發,拂過我白皙的臉頰,眼角的淚痕早已被風吹干,就如同你,在我的生命中,早已沒有你存在的痕跡……
-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