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竿夢
發布時間:2024-11-01 閱讀:
疫情過后,旅游復蘇回暖,景區客流量增加,廬山的春天又來臨了。
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的美譽。一九八二年,被國務院頒布為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一九九六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二○○三年為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屬國家AAAAA級旅游風景區。
實話實說,是廬山的風水把我養大的。
我居廬山腳下,姊妹六個,一個哥哥,三個姐姐,一個妹妹。兄弟姐妹多,靠父親一人維持家中生計。一九七八年高中畢業,父親說會寫自己的名字就行了。于是,回生產隊里干農活,幫父母養個家。
一九八〇年廬山開發了二疊泉,對游客開放的第一天,好多游客要上山看泉。帶孩子登山的游客很多,都是在山坡野路上行走。我就幫登山的游客背孩子,那天就背了十來回小孩上山,一趟最多能掙五塊錢。父親說,五塊錢,就夠我們一大家人一天的生活費。
傍晚,當把掙的錢掏給父母時,我爹的眼光都瞪直了。他說,活了大半輩子,一個月都沒有掙過這么多的錢。
晚上躺在床上,睡不著覺。腰疼得厲害,大小腿都酸痛,上廁所都蹲不下去。想著我爹那開心的笑臉,第二天,我咬牙忍痛又上山了。
后來,我就和伙計們商量,買個藤椅,在山上砍兩根又直又長的竹竿,用繩子把椅子和竹竿牢牢地扎在一起。在椅子前面系上一個腳踏,在竹竿兩端各綁上半米長的竹杠作為抬肩,兩人一伙。抬多遠根據兩個人的體力,累了就休息一會。熱天搭上涼篷,冷天墊上毛毯。
二疊泉的開發,讓我看到了希望,也從此開始了我的滑竿生涯。
一九八八年,三疊泉景區的開發,當時就解決了五百多人的就業崗位,我成了已有八年工齡的滑竿人。
滑竿隊,也成了廬山一道靚麗的風景。
成立了有十六人組成的登山滑竿隊,大家推選我當了隊長。從下面雙溪橋抬到三疊泉瀑布,三千七百多步臺階。我們分八班接力,每一站都有兩個隊員等著。第一站抬到第二站的位置,再由第二站隊員抬到下一站,一直交接到景區觀賞點,隊員上下循環。太陽落山了,我們圍在一起,掙到的錢交完景區管理費后剩下的平均分配。伙計們有活一起干,有飯一塊吃。
我抬過最重的,是一個二百九十多斤的北方大個男人。我們四個人抬,每到一段平地就歇一歇。為了讓轎子平穩,減少客人恐懼感,上山時,抬前面的人都得弓腰前行。整個滑竿的重量都壓了在脖頸上,長年累月頸部和肩部的椎骨就會突出,駝峰也就成了滑竿人的職業病。一天往返十余趟,嘴上說著不累,一天下來全身肌肉酸疼,沒有一個好地方。你看,我肩膀上的黑膏藥幾乎沒間斷過。
滑竿人除了負責把游客抬到景點,一路上每路過一處風景,都要給游客解說。游客也愛聽我講大山里的故事。游客說,你們的講解,透亮了游客的心,點亮了大山的靈魂。我說,大家也不是天天出門游玩,很多好看的景色或者適合拍照的景點,都會提醒你們拍下來。有時還主動和客人溝通,幫忙拍照。不管是什么人坐,不管有多遠,我們都會把你安全地抬上去。
如果我不去滑竿隊,我家妹妹就不會成為九江學院物理系的大學教授,工資一月一萬多塊,大學里還給她一套住房,當初都是我掙錢供她讀書的。
二十年前的一個夏天,一個游客爬到距三疊泉還有一站路的時候突然暈倒,不省人事。我看到以后,立即通知各站點滑竿隊員停止接客,四人一班,全力以赴做好接力下山準備,搶救暈倒的游客。隨后,我又撥打了廬山120急救電話。
兩千多個臺階,近五公里的路程,大家一秒都不敢停歇,還要保持擔架平穩,二十多分鐘的時間將暈倒游客安全送到山下。等候在景區路口的120救護車,隨即把游客送往廬山區人們醫院進行搶救治療。
后來知道,游客叫郭慶順,五十二歲,是河北邢臺清河縣一個機械設備制造廠的企業經理,一家四口,帶著老婆利用孩子放暑假的時間來廬山游玩的。那天氣溫較高,郭慶順的身體狀況不太好,爬山又有點累,突發心梗。幸虧搶救及時,挽救了一個生命。感謝我們滑竿隊員的那面錦旗,至今還掛在廬山景區游客服務中心醒目的位置:病魔無情,人間有愛。游客遇險真情在,廬山清河一家親。
事后,記者采訪了我們的滑竿隊員,媒體也做了大量的報道。作為一名廬山滑竿人,救死扶傷是我們的責任。在危急時刻解人之危,救人之急已成廬山滑竿人的一種習慣,以后再遇到需要幫助的游客,我們還會毫不猶豫地沖上去!
干滑竿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愛面子,都外出打工了,打工的工資也高。
在我看來抬和坐都沒有什么,人家也沒有高人一等的想法,只是體力不行,實在爬不上去了,但又想去欣賞山頂的美景。他們樂意出錢,我們愿意出力,成全了別人,也沒有虧待自己。途中,每一個滑竿休息點都有景區管委會標注的價格表,按照路程計費,讓顧客明白消費。靠自己的力氣掙錢吃飯,這有啥?
我覺得做一個滑竿人是快樂的。在山里呼吸著新鮮空氣,聽鳥鳴,聞花香。每天都和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聊天,廣交天下朋友,天天都是新鮮的,開闊了滑竿人的眼界,充實了滑竿人的生活。滑竿人早已和廬山的山川秀水、蒼翠樹木、爛漫山花融為一體了,滑竿人就是大山的守護者。
扛起了簡易的滑竿,也把游客的責任放在了肩上。蜿蜒的石階上,沉浸了滑竿人的汗水,刻錄了滑竿人的擔當。滑竿人的皮膚是黝黑的,但臉上的笑容是燦爛的。面對陡峭的臺階,用堅實的腳步不息前行,給游客送去了歡樂。
今年十月我滿六十周歲,也是最后一年上山了。這一滑,已過四十五個春秋,但我覺得還年輕。實話實說,我舍不得這份工作。滑竿,已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廬山養育了我,養育了我的家人,我要回饋廬山,回饋自然。明年春天開始,我做一名廬山清潔義務工,讓廬山風景美如畫,讓廬山環境更宜人。
夢想,不再是遠方,在我腳下,在我奮斗不息的路上。
作者:大學生網報 來源:大學生網報
校園文學推薦
- 我遇見了野人
- 聽說,古老而神奇的神農架原始森林里有神秘的“野人”。
- 11-01
- 滑竿夢
- 疫情過后,旅游復蘇回暖,景區客流量增加,廬山的春天又來臨了。
- 11-01
- 尋夢
-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 11-01
- 我與草原有個約會
-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對草原的印象一直以來都源于各樣的詩歌與旅人的游記。
- 11-01
- 簕杜鵑
- 清晨六點,我漫步在東濱路上,這條路就在我家門口。這是一條橫跨蛇口半島的大動脈,東邊伸向大海,經跨海大橋直通香港
- 10-31
- 綠意
- 我最喜歡的顏色是黑色,總覺得黑色穩重大氣又不張揚。黑色就是低調的存在,把它與白色比,顯得白色更白。
- 10-31
- 喜歡杜仲
- 朋友,有一種植物,看似普普通通,無花無果的,毫不起眼,但是當你身患痛楚時,它忠肝義膽地為你獻出一層皮的服務,并解除你身體上的痛
- 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