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的海洋文化魅力
發布時間:2024-10-26 閱讀:
汕尾,是一座擁有“百島十灘九灣” 的美麗濱海城市。我和幾位友人相約到汕尾度暑假。
“汕尾”,為何用此作市名?臨行前,我特地查資料考究。得知“汕”是指有水有山。至于“汕尾”則有多種說法。之一,是還其原名為“汕美”,指擁有美麗風光。后來,之所以又稱為“汕尾”,是與“汕頭”相對應,意為美景延至此。于是,我們帶著美好印象,來到了這個向往已久之地。
這個海濱城市,若論風景,她沒有香港那種熠熠生輝;沒有三亞那樣風光旖旎;沒有珠海那種風姿綽約。若論經濟,也比不上青島、秦皇島、廈門、北海。以及粵東其他沿海城市。但是,她卻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擁有極具魅力的海洋文化。
汕尾的海洋文化。首先體現在壯闊海景的自然風光上。
在煦煦和風中,我們踏入汕尾,在夏日海邊,面朝波瀾壯闊的海水,只見碧海藍天,海天一色,白浪軟沙延伸、視野非常開闊,絕美成詩,充滿傳奇色彩。微風吹拂青蔥樹叢,椰風搖曳,自然清新,風光無限。大家在晨覌日出,夜賞日落中,坐看潮起潮落,靜待云卷云舒。感受海天的唯美及林蔭道的愜意。一路上,我們在靜謐之旅中欣賞盛景,享旖旎風光。
晚上,我們來到汕尾金町灣,入住保利希爾頓逸林酒店,每間海景房,都可奢享絕佳景觀。當滿天霞光鋪陳海面,爍金粼粼,跳動的不只是光點,還有怦然心動。
其次,汕尾的海洋文化,還體現在紅海灣遮浪半島上。
提及紅海灣,我們腦子不斷浮現出浩瀚海洋,湛藍如碧,層層白浪,撞擊巖石, 吼聲震天的種種畫面。然而,來到遮浪半島,放眼一看,只見半島兩側景況竟是迥然不同:當東邊海面波濤滾滾,浪花飛濺,猶如“卷起千堆雪”之時,西邊的海面卻風平浪靜,一碧萬頃,波光粼粼。當東邊的海岸立著竿子,牽著護繩,上面寫著“禁止下海” 之時;而西邊卻是天然泳場,人頭涌動,人聲鼎沸,仿如熱鍋餃子。大家不禁追問:為什么僅僅半島之隔,就有如此天壤之別呢?原來遮浪半島位于紅海灣與碣石灣交接處,它突入海面,不管何方風向,都有如屏障,擋住風浪,因此名為“遮浪”,亦有 “粵東麒麟角” 之稱。
半島的東西兩個海區,如此一動一靜,的確令人嘖嘖稱奇,嘆為觀止。有人喜歡它的咆哮嘯叫,仿佛聽到滾動海浪的聲聲呼喚;有人喜歡它的溫婉可人,仿佛聽到水天相連的輕輕絮語。
我們并沒有下海暢游,只站在岸邊,沐浴涼爽海風,欣賞人海的歡樂,欣賞大海的雄渾蒼茫,感受一種無法言說的神秘生命力。接著,踏著柔軟沙灘,慢步向前,只見落日余暉下,水面遍布金光,那一片呈淡淡橘紅色的沙灘,被海水拉出一道優美的弧線。在遠處,還停泊一排排歸航漁船、一艘艘回港避風的船舶。
這一切,令悠然自得的我們,感覺到一種沉靜開闊的海韻美,把城市的逼窄、喧囂,把歲月曾經的潮水,生活曾經的無奈,情感曾經的困擾,全都拋諸腦后,人也好像年輕了許多。
紅海灣的海洋文化,不僅體現在旅游觀光,而且還體現在體育上。由于這里水浪動靜的特殊,非常適合帆船、帆板的各種項目比賽。故列為國家和廣東省體育水上訓練基地。1996年亞太地區帆板錦標賽暨奧運精英賽、1998年省八運會帆板賽,都在這里舉行。
此外,紅海灣的海洋文化,還體現在影視上。由于遮浪島海域異乎尋常,礁巖多姿多彩,“山、海、沙、石”兼備,“湖、島、灣、嶼”迥異,加上片片帆葉,非常寫意。因此《岸邊激浪》《南海潮》《年輕的朋友》《天涯并不遙遠》《快樂島奇遇》《蜘蛛夢》《馬戲情未了》等20多部電影、電視片的海島外景都在此拍攝。一個個長焦短距的鏡頭,把這種超越自然的深刻,藝術地定格在一卷卷的膠片之中。
汕尾的海洋文化。與其他海濱城市不同,還體現在媽祖文化上。我們的導游熱情地介紹媽祖石像。他說石像自1994年矗立至今,多年來,汕尾受到多次強臺風的正面襲擊,但馬祖石像仍巋然不動。他的話,一下子引起我們對媽祖的莫大興趣。于是,在游覽中,處處留心媽祖文化,感受其濃重氣息。
我們來到鳳山,這個因形似鳳凰展翅而得名的景區,由鳳山公園、鳳山祖廟、鳳儀臺媽祖石像三大部分組成,景區的主角是媽祖,這里的海洋文化,就是媽祖文化。
我們主要參觀了 “媽祖圣跡館”,這在全國尚屬首座。通過文字及一組組造型藝術,我們了解了媽祖的生平、傳說,以及她“甘霖救旱”“靈藥卻病”“焚屋引航”“圣泉救疫” “錢塘助堤”“ 助克金兵”“苦雨求情”“興泉濟饑”“澎湖助戰”“救護鄭和”“收復臺灣”等一系列圣跡。終于理解了許多因果,難怪媽祖又稱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媽。也難怪自古至今,歷代海員、船工、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媽祖,把她供為心中的保護神。
此后,大家登上距地面八層樓高的山頂廣場,瞻仰全國最大的媽祖石像,這是汕尾市標志之一。石像高16.83米,重1000噸,由468塊優質花崗巖石雕成,基礎以56條鋼筋砼(tóng) 為樁,能抗12級臺風和八級地震,象征56個民族團結一致,根基深固。
石像上有全國政協副主席錢偉長于1997年親題的匾。下有“世界和平頌女神”七個大字,是民革中央主席屈武所題。旁有“冰心石”,上刻“天后圣母”四個大字,是我國著名文學家、世紀老人冰心先生在她94高齡時的題贈。
現在,這位海之女神高高挺立,手持如意,遙望遠方。端莊、靜穆,卻充滿活力和朝氣;華貴、神圣,并洋溢著秀慧和慈祥。她正默默祝福世界和平、賜予我們幸福、安康與吉祥。數以百萬計的中外游客慕名而至,由衷贊嘆這個現代中國石雕藝術的巨大精品。大家仿佛覺得,這位走向人間的女神,離我們很近很近,讓我們感受她慈祥的目光,博大的胸懷,以及一種戰勝艱險、勇往直前的氣概。
我們還來到鳳山祖廟正殿,殿中供著媽祖泥塑巨像,點燃平安燈塔。該廟始建于明末清初,歷代香火鼎盛。每年媽祖誕,市區民眾、疍家漁民、鄉間信眾都到媽祖廟祭拜進香,參加廟會活動,爭看媽祖出巡。隨著汕尾港的對外拓展,這里也成了汕尾人民追本溯源、海外赤子尋根問祖之圣地。
與正殿同一軸線,尚有天后閣及鐘鼓樓,前者有當代書法大師啟功先生親題的“天后閣”主匾,后者的題匾,為當代中國民俗學之父鐘敬文先生親筆所書。大家流連于此,除了欣賞鋒穎運轉的書法藝術之外,還再次領略媽祖特定的海洋文化。
這次到汕尾一游,從各方面感受其海洋文化魅力,無論精神上還是物質上,都收獲頗豐,令人難忘。
作者:大學生網報 來源:大學生網報
校園文學推薦
- 朝花夕拾杯中酒
- 我本不喜歡飲酒,所以,至今也品不出酒的個中滋味來,只知道酒入口后是辣辣的。
- 10-26
- 汕尾的海洋文化魅力
- 汕尾,是一座擁有“百島十灘九灣” 的美麗濱海城市。我和幾位友人相約到汕尾度暑假。
- 10-26
- 家鄉的小河
- 我的家鄉芳流墩是雷州半島廉江市橫山鎮的一個小村莊。一條歡快的小河承載著來自雍村、柯村山、甲竹塘上游的水源,不舍晝夜地嘩嘩流淌
- 10-26
- 彩色的童年
- 我有一個美好的童年,像彩虹一樣繽紛絢麗如夢如幻。小時候我長住在鄉下姥姥家,那時的北方鄉村,有山有水有小樹林,風雨霜雪四季分明,
- 10-26
- 夏有涼風
- 又到了二十四節氣的立夏日,陰氣漸收,陽氣漸長,夏天到了。
- 10-26
- 彎彎樹
- 在通往縣城的路上,長著一棵彎彎曲曲的大樹。
- 10-26
- 風區,那抹不去的綠
- 蘭新鐵路要穿越安西風庫、百里風區、三十里風口三大風區,這里的大風全國聞名。
- 10-26
- 八哥
- 八哥,是一種鳥,羽毛黑色,頭部有羽冠,兩翅有白斑,吃昆蟲、小活魚和植物種子,能模仿人說話的某些聲音,有的地方也叫鴝鵒,是我家鄉
- 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