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國》之我觀
發布時間:2024-10-13 閱讀:
《漢書》篇
“惟殷先人,有冊有典”,正是因為我們有浩如煙海的典籍,有煌煌“二十四史”,有一代又一代人篤定心志,傾盡心血的著書立傳,中國五千年文明才得以延續不斷,生生不息。
《典籍里的中國》第二季開篇巨著《漢書》,是由東漢班彪、班固、班昭兩代人接續編纂而成。全書一百二十卷,八十余萬字,共百篇,包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起于漢高祖元年,終于新朝四年王莽被誅,歷時十二世,跨越二百三十年。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位列“二十四史”,與《史記》、《后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
《四庫全書》曾說:“馬班之史,李杜之詩。”中國詩壇有李杜并肩的神話,中國史書亦有雙峰并峙的奇觀,就是司馬遷的《史記》與班固的《漢書》。《史記》開創了紀傳體通史的先河,《漢書》則開辟了紀傳體斷代史的先例,且影響了后世官修史書編纂體例兩千多年。司馬遷文采斐然,豪氣凜然,不拘形跡,慷慨任氣,班固則格局謹嚴,史料翔實,思想正統,堪稱“國史”。《漢書》之“十志”內容貫通古今,規模宏大,記事豐富。其中《刑法志》第一次系統敘述了法律制度的沿革和具體律令的規定;《地理志》記錄了當時各郡國行政區劃、歷史沿革、戶口數字、物產經濟、民情風俗;《藝文志》考證了各種學術別派的源流,記錄了存世的書籍,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圖書目錄;《食貨志》上卷談“食”,即農業經濟狀況;下卷論“貨”,即商業和貨幣的情況,是當時的經濟專篇。
舞臺,是目光聚集之處,燈光匯集之地,是最適合造夢的地方。《典籍里的中國》透過《漢書》,讓我們得以夢回大漢,得以窺見那個大漠孤煙,旌旗獵獵,名將輩出,馬鳴蕭蕭的大漢王朝,得以窺見那個天下一統,長治久安,為我們民族命名,為我們文明烙印的偉大時代。如果王朝有顏色,周朝一定是綠色,那是中華文明的春天,是少年的生機勃勃;秦朝一定是紅色,那是火的涅槃,是血的慘烈;漢朝一定是黑色,那是水的洶涌磅礴,是夜的雄渾悲壯;唐朝一定是黃色,那是李世民的英明,武則天的雍容,是唐玄宗的浪漫,楊玉環的明艷……
因為《漢書》,西漢,從此獨當一史。后世文人更是將其奉為案頭卷,枕邊書,縱使沒有紅袖添香,依然挑燈夜看。北宋蘇舜欽,有一次住在岳父家,某天躲在書房內獨自飲酒,卻不叫送菜,他岳父甚是奇怪,禁不住偷窺,卻發現他正在讀《漢書》。當讀到張良聘勇士埋伏在博浪沙,企圖以大鐵錐擊殺秦始皇時,蘇舜欽飲酒一盅,嘆道:“當浮一大白也”;當讀到勇士僅誤擊副車時,蘇舜欽又飲酒一盅,嘆道:“惜乎不中”。他岳父搖頭微笑:“有這樣的下酒菜也不枉了。”于是,“以漢書下酒”的典故流傳至今。
與蘇舜欽不同,蘇東坡對《漢書》的鐘愛表現在全書背誦。據傳,蘇東坡“過目成誦”。一天,有位朋友去看他,等了好久,蘇東坡才出來見他。客人很不高興。蘇東坡解釋道:“我正在抄《漢書》。”客人聽了甚是不解,憑蘇才子“過目成誦”的天賦,還用得著抄書?蘇東坡說:“我讀《漢書》到現在已經抄寫三遍了。第一遍每段抄了三個字,第二遍每段抄兩個字,現在只要抄一個字了。”客人半信半疑地挑了幾個字一試,蘇東坡果然應聲能背出有關段落,一字不差。學霸的世界,我們不懂,《漢書》的妙處,可見一斑。
常常有人疑惑不解:學史有何用?故紙堆里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王朝興替早成了過去式,被時間拋諸腦后。班固給了我們答案:“究其終始強弱之變,明鑒戒焉。”學史明智,鑒古知今。史書存在的最大意義便是讓后人看到歷史大勢,總教訓,求經驗,從中明悟治亂之道,確立治世之本,為后世鏡鑒,為世人謀福。
放眼世界,中國是公認的歷史記錄最完整的國家。中國上古史官記述《尚書》,開史書之源;周公藏書于金匱,一腔赤誠;孔子作《春秋》,微言大義,而亂臣賊子懼;春秋時期,齊國史官為如實記錄史事,兄弟三人兄死弟繼,讓兩千多年后的我們依然知道“崔杼弒其君”;太史董狐不懼權勢,不阿權貴,一句“趙盾弒其君”留下“秉筆直書”的成語和美名,“董狐筆”也成為剛正不阿的代名詞;司馬遷為著《史記》,忍辱含垢,宵衣旰食;班固為修《漢書》,從青春到白頭,用了整整一生;陳壽屢遭貶斥,失意病卒,卻留下赫赫六十五卷《三國志》;司馬光辭官歸隱,十四年專心編纂《資治通鑒》,從而有了“史學兩司馬”的美談……他們窮盡一生,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將千古興亡,銘記于器,篆刻于竹,揮墨于紙,流傳于世。他們世代相繼,以撰書寫史為己任,為史書而生,也為史書而死。他們讓每一個華夏子孫皆知我們從何處而來,將去向何方,生當如何,死亦怎樣?
《典籍里的中國》選用了以班昭的視角去演繹班家兩代人修《漢書》、護西域的千秋功績。中國歷史上向來不缺牛人,牛人家族也不少見,建安文壇,曹家父子分了三杯羹;唐宋八大家,蘇家父子獨占三席。可要說最牛家族,還得是班家。班固,作為東漢史學家,一部《漢書》名垂千古;作為東漢文學家,一首《兩都賦》被昭明太子選進《文選》,大名鼎鼎的《封燕然山銘》亦是出自其手。其父班彪,采集前朝歷史遺事,從旁貫穿奇聞逸事,寫下《史記后傳》數十篇,從而肇創《漢書》,后著賦、論、書、記、奏事等共九篇。其弟班超,出使西域三十余年,收復西域五十多個國家,建立西域都護府,被封定遠侯,我們熟悉的成語“棄筆從戎”“聲東擊西”“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皆因此人而生,被史家盛贊“文采超一流,武略超一流”。其妹班昭,續寫《漢書》中的“八表”和“天文志”,從而最終完成這部巨著。后人推崇備至的《百官公卿表》,即是八表之一。這篇表講述了秦漢分官設職的情況,各種官職的權限和俸祿的數量,用分為十四級、三十四官格的簡表,記錄漢代公卿大臣的升降遷免,把當時的官僚制度和官僚的變遷清清楚楚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天文志》則保存了上古至漢哀帝元壽年間大量有關星運、日食、月食的天文資料。后來,她奉旨講授《漢書》,為它能流傳后世可謂功莫大焉。因夫家姓曹,她被弟子尊稱為“曹大家”。她還被召入宮成為皇后、妃嬪及公主們的老師,后又被鄧太后奉為“國師”,作《女戒》。對,你沒看錯,就是被古代女子們奉為德行必修課圣經的《女戒》。她是第一位進入修撰“二十四史”行列的女史學家,也是第一個見諸正史的女教育家。莎士比亞說:“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非也!非也!
故事最后,早已兩鬢斑白,垂垂老矣的兄妹三人隔著生死,面對著父親班彪,感傷卻無憾。班固說:“修《漢書》,我用了一輩子。”班超說:“守護西域,我用了一輩子。”班昭說:“完成班家修史心愿,我用了一輩子。”曹操曾無比羨慕地說:“生子當如孫仲謀。”班彪卻無比自豪地說:“古人說‘虎生三子,必有一彪’,我的三只小老虎,各成一彪。”
作者:大學生網報 來源:大學生網報
校園文學推薦
- 萌寵的灰灰
- 灰灰是我收養的一只貓,它可愛而又萌寵。
- 10-13
- 《典籍里的中國》之我觀
- “惟殷先人,有冊有典”,正是因為我們有浩如煙海的典籍,有煌煌“二十四史”,有一代又一代人篤定心志,傾盡心血的著書立傳,中國五千
- 10-13
- 櫻花樹下
- 如果每一朵花都是一個故事,那一定是美麗而甜蜜的。就像生命中,所經歷的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愛,雖然短暫,卻藏在你心底,成為一輩子
- 10-13
- 品鮮桃還看界浜桃
- 筆者坐在周康5路公交車一路風塵,車水馬龍,人流滾滾,春光惹人醉,清香撲鼻來。
- 10-13
- 家有小兒已長大
- 從小就愛花侍草的我,并沒得到蒼天的眷顧,十月懷胎,一朝分娩,迎來的竟然是個帶把的小子。
- 10-12
- 讀書悅心
- 明代陸紹珩說:“一愿識盡天下好人;二愿讀盡世間好書;三愿看盡世間好山水。”
- 10-12
- 入畫
- 偶然的閑著翻看書柜子,拿到的一本女兒剛買回來的繪畫本《秘密花園》,被它吸引,拿著隨便玩畫了一張,所加彩筆之處,頓時生動形象幻化
- 10-12
- 最美的山水最美的人
- 閩南永春縣古稱“桃源”,后晉天福三年(938年),后蜀孟昶因之與湖南桃源縣重名,遂以境內草木繁盛,四季如春,改名永春縣。千年古縣
-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