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山水最美的人
發布時間:2024-10-12 閱讀:
閩南永春縣古稱“桃源”,后晉天福三年(938年),后蜀孟昶因之與湖南桃源縣重名,遂以境內草木繁盛,四季如春,改名永春縣。千年古縣,人文薈萃,地靈人杰,風景秀麗,被南宋蔡襄譽為:“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序春”。此后,永春縣便承受“天時”垂青,占有“地利”優勢,充滿“人和”福緣;西半縣丘陵起伏,梯田層迭;東半縣溪灘田坂,五谷飄香。春有北溪文苑桃花爛漫,夏有白巖鼎山驅暑納涼,秋有西江桃溪錦鱗游弋,冬有通仙橋惠風和暢。一年四季,各具特色,各擅勝場,宜居宜家,堪稱“最美”。
姑且不說距今3400~3700年的夏代晚期的苦寨坑窯遺址,或至今一千多年隋末唐初的永春紙織畫,或始于北宋初年與山西老醋、鎮江香醋、四川保寧醋并列的永春老醋,或肇建于南宋紹興十五年(1145年)長廊屋蓋梁式的通仙橋,或清朝康熙年間方七娘傳授的永春白鶴拳……僅僅描述一下永春縣獨具特色的晚秋豐韻,那就美不勝收了。
時序更替。永春的春天夏季差異不太鮮明,秋爽冬寒的區分不太懸殊。因此,晚秋的韻味,人們需要精心去觀察,細心去領略,耐心去體驗。
當永春人送走秋分,迎來寒露與霜降之際,人們沉醉于淡泊寧靜的秋之色,聆聽著動人心弦的秋之聲,欣賞著嫵媚成熟的秋之美,領略著雋永多情的秋之韻,純正恬淡的秋之香。
秋韻蘊含于秋色之中。秋分過后,永春的秋色更加五彩繽紛,藍藍的是天宇,澄澈的是秋水,金色的是稻浪,紅紅的是辣椒,紫色的是茄子,淺黃的是黃瓜……秋色富有美麗的層次感。空閑時間順著國道由東到西走一走,只見東半縣的早稻早已曬谷入倉,晚稻正處于成長分蘗的時節,插秧較早的稻禾甚至悄悄地揚花抽穗,幾個地勢較高的鄉鎮,層林盡染,疊翠流金。西半縣的中稻已經收割,田園的黃色逐漸消失或減退,秋地瓜、芋頭還在長大,一條條山麓一片片梯田呈現出一片斑駁;部分中稻收割后的田地種上蘿卜,剛長出的菜葉一片嫩綠;棵棵樹木染上秋天的色彩,漫山遍野的柑橘和房前屋后的柚子才漸漸由青綠轉微黃,梧桐樹葉也漸漸由青綠轉微紅。重重山嶺沐浴著朝霞暮靄,至于“霜天紅葉”“霜葉知秋”,暫時看不到?傊来旱纳搅质蔷G的,溪水也變綠的,青山綠水,綠色是永春永遠的主色調。
秋韻蘊含于秋聲之中。秋分過后,秋聲更富有人情,秋韻更為濃郁。永春很少有秋霖雨,只有那么幾天,夜色朦朧時分,秋雨才悄悄來臨,潤物無聲,俗話說:“夜雨日晴,天下太平”。不到兩個小時,雨悄悄停歇了,月亮出來了。間歇撒落的秋雨,不像綿綿的春雨那樣淅淅瀝瀝,糾纏不休;更不像喧鬧的夏天,暴風驟雨總是來勢洶洶,不期而遇。晚秋姍姍來遲,鶯雀蟲豸等萬物生靈也不甘寂寞,低吟淺唱,先后發聲。時當水落石出的寒秋,山間泉水無休止地潺潺作響。隨著天色向晚,山色也變得更加蒼翠。秋蟬還是日夜嘶叫,不解風情,擾人清夢,似乎要再撒嬌賣萌;百鳥爭鳴,不懂時宜,不分場合,一味玩弄歌喉。不過,山里人愛熱鬧,他們秋聲必須如此的柔美而又動人,自然念念不忘……總之,永春的秋聲是典雅的,溫情脈脈而有雋永的韻味。
秋韻蘊含于秋思之中。古代的遷客騷人,今朝的文人墨客,寫詩填詞,抒發秋思。秋思是因人而異,秋思又是多種多樣。
一訴鄉思。永春人安土重遷,生于斯,長于斯,大多在故土守土耕耘,艱難創業。故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秋光秋色、秋容秋態,無不融入永春人的肺腑而產生共鳴;對家鄉悠長的情愫,對親人深深的緬懷,對故土殷殷的眷念,無不讓永春人的心弦齊聲回響。
二遣悲懷。如果是出外謀生,隨著年齡漸長,鄉思越來越濃,時時縈繞心間。流落于異國他鄉的永春人,如果遇到的是一派凄涼衰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羈泊異鄉的凄寂情懷和報國無門的揪心煩惱。永春是一個僑鄉,在外的僑親就有一百多萬人,他們會比故土的親人肯定多些歷練,多些挫折,多些失敗,泛起濃濃鄉情,生發重重鄉愁,才能重視新生活的締造。
三抒豪情。永春的年輕人要比別人多些砥礪,多些鍛煉,多些實踐,不再是無端的傷春悲秋。他們要歌頌秋天的壯美,表達自己的樂觀情緒和昂揚奮發的進取精神,唱出一首首多么雄渾高華、富于浪漫氣息的勵志的歌謠。
永春人詩情四溢,面迎習習的金風,懷秋飲美酒,醉筆寫金秋,秋思一直像縷縷秋風飄飄蕩蕩,飄過桃溪兩岸,蕩過金雞山巒。金風吹拂,永春人喜歡在秋天的清晨,仰望著天宇的稀疏的星星,斟酌著今昔歲月,多情而又婉約,撩起萬千思緒;金風送爽,永春人凝視著世間的萬家燈火,品味著個中滋味,安靜而祥和,深感歲月靜好。
山美水美人更美,永春縣鐘靈毓秀,人才輩出,臥虎藏龍。
永春人為家鄉出了個林俊德而驕傲。“大漠,烽煙,馬蘭。平沙莽莽黃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劍河風急云片闊,將軍金甲夜不脫。戰士自有戰士的告別,你永遠不會倒下。”“馬蘭精神”精神就是家國情懷,就是為國為家作出畢生的奉獻。林俊德將軍的一生,就是“鄉愁”的具體實踐,就是秋思一種表現形式,就是“馬蘭精神”的真實寫照。
永春人為家鄉出了個余光中而自豪。余光中的《鄉愁》是一篇懷念祖國、渴望回歸大陸的愛國詩章,它以民謠的歌調深沉而憂郁地傾訴了詩人對祖國統一的強烈愿望,是永遠閃爍光芒的無價瑰寶。2003年9月17日,那是秋思最濃的日子,我有幸見到了鄉親余光中,聆聽到他對鄉愁的解析。這位白發蒼蒼的兄長訴說時,聲調緩慢而悠長,感情真摯而深沉。他說,鄉愁就是深切思念家鄉的憂傷的心情 ,是一種對家鄉眷戀的情感狀態。遠離故鄉的游子、移民、漂泊者、流浪漢,誰都會思念自己的故土家鄉。當下時節,鄉愁就是秋思的一種表現,一種思忖,一種夢想。
永春縣是祖國東南沿海的一個小小的山區縣,永春縣的形象是祖國的一幅小小的影像。鄉村振興帶動永春的振興,永春的美麗象征著中國開始更加美麗,永春的富強象征中國開始走向富強。
秋韻在于秋色,在于秋聲,更在于秋思。只有志存高遠,拼搏進取,逐夢圓夢,秋韻就會更加濃郁,更加雋永,更加瑰麗!
作者:大學生網報 來源:大學生網報
校園文學推薦
- 入畫
- 偶然的閑著翻看書柜子,拿到的一本女兒剛買回來的繪畫本《秘密花園》,被它吸引,拿著隨便玩畫了一張,所加彩筆之處,頓時生動形象幻化
- 10-12
- 最美的山水最美的人
- 閩南永春縣古稱“桃源”,后晉天福三年(938年),后蜀孟昶因之與湖南桃源縣重名,遂以境內草木繁盛,四季如春,改名永春縣。千年古縣
- 10-12
- 大美不言
- 我曾去過一些都市的森林公園,而走進原始森林還是第一次,這片森林名叫“金灘古林”
- 10-12
- 鄉愁
- 故鄉是李白詩中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故鄉是杜甫詩中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 10-11
- 秋月
- 又到了楓紅葉落的季節,天氣逐漸變冷了。晴秋的月亮清明而高遠,日復一日地承受著孤獨。
- 10-11
- 我愛春天
-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具特色,各有獨特魅力。人們對四季的感悟,亦有不同,各有所愛。實話實說,我愛春天。
- 10-11
- 夜燈
- 幾乎每個清晨,我都會去尋找鳥鳴,仿佛只有這樣,才能讓綠色浸滿全身。
- 10-11
- 丁家的金鳳
- 聽母親說,1942年的金秋9月,風雨飄搖中的舊中國,正遭受著日本帝國主義慘無人道的虐殺和侵略,一只吉祥鳥從天空,騰云破霧悄悄地落在
-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