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富蘭克林的這句話與我們此時身處的快時代不謀而合,飛機當天返、高鐵朝發夕至、素食變為摯友,快節奏的生活讓我們變的焦慮、不安,唯恐落人之后。
快時代確實給讓我們的生活充滿了便利,但它帶來的浮躁與功利也成為了不爭的事實。倘若靜下心來,在初春欣賞花草漸漸露芽,在涼夏注視夕陽慢慢隱退,在深秋看繁花落盡、層林盡染,在冬至看雪花飄揚、素裹大地。這慢下來的生活不就是撫平你焦慮與不安心情的一劑良藥嗎?
身處于快節奏的時代,我也曾迷失過自我。
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警笛在全國各地長鳴,各行各業按下了暫停鍵,原定于大年初六開學的我們,也將陣地轉移到了線上。看到班主任下發的“線上補課”通知,除了悲感于疫情帶來的影響,但不用開學的一絲僥幸也涌上心頭。“云上課”不就是“不上課”的代名詞嗎?
離開老師的現實管理,我像一直脫韁的野馬,每天都遨游在網絡的大草原,除了“釘釘原”和“騰訊課堂原”,幾乎哪里都有我的身影。抖音、快手的短視頻給我帶來滿身的快感,網絡上的小游戲讓我得到滿身的放松。起初,我還會在課堂上跟緊老師的思路,漸漸的,我開始對老師的講課方式嗤之以鼻,書本上的知識在網絡上的變現太慢了!班主任很快意識到我的問題,每天都會打電話或者發微信給我,有時,還會一直給我講重點問題。可我,完全沒有被這快速的文本和語音所打動,甚至愈發放縱,直到,我收到了它,那封真摯而又熱烈的信,我,改變了……
“我不讓你網購,你怎么又買東西了”,手機上的快遞信息與媽媽碰了個正著,懶散的我不愿回答,乖乖的去下面拿了快遞。快遞件很薄,我隨意打開,信封上的小菊“刺”著我的眼……
我不愿意去讀,也不敢去讀,不是覺得很煩,而是不敢面對那個自己,最終,我還選擇打開它,信中,班主任這樣寫道:“我知道你們可能會被短視頻的快感所迷惑,但你可以試著想想,你昨天刷的視頻,你現在還記得嗎?可我昨天給你講的知識點,你大概率會記得吧。雖然語文的文言文在段視頻面前顯得晦澀難懂,雖然數學課本上的拋物線不如小游戲生動形象。但當你真的去回憶時,你會發現:書本知識變現得的長久性絕對是網絡不可比擬的。”她沒有埋怨我,也沒有批評我,只是把她對我最真實的感情通過筆尖流露出來。
當今的快時代確實會讓我們變得浮躁,但慢下來的生活也別有一番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