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川北醫學院“醫心向美·筑夢健康”美育實踐隊于2024年7月10日下午三點半在綿竹市孝德鎮射箭臺村探索非遺瑰寶,共繪年畫村新篇。此次活動不僅是一次視覺與心靈的盛宴,更是一次深度體驗與傳承非遺文化的實踐之旅。

一、漫步年畫世界,聆聽歷史低語
踏入年畫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錯落有致的年畫墻,它們如同色彩斑斕的畫卷,緩緩展開在每一位訪客面前。這些年畫墻不僅裝飾了村莊,更成為了展示綿竹年畫藝術的獨特窗口。講解人以其豐富的知識和生動的語言,引領我們穿梭于這些畫作之間,逐一解讀其背后的故事與寓意。從神話傳說的生動再現到民俗風情的細膩描繪,從后繼無人的舉步維艱到萬眾矚目的代代相傳,每一幅年畫都以其獨一無二的圖案來傳遞民俗風情,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寄托了人們的生活理想和美好憧憬。隨后,我們走進了木版年畫的工作室,此時年畫傳承人陳剛老師正在仔細雕刻《迎春圖》的木板。《迎春圖》被譽為“綿竹版清明上河圖”,圖中共計描繪了460多個人物,每個人物的臉型、表情各不相同,且畫中配有房屋、樹木、街市等不同的場景,甚至有些人物只有指甲蓋大小。這種復雜性和精細性無疑增加了木版年畫創作的難度。據陳剛老師所言,在每天八小時高強度的雕刻作業下,完成整幅《迎春圖》的雕刻仍需三年左右,其每一刀一鑿都透露出匠人的精湛與用心。這些精美的年畫作品,不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傳統文化的瑰寶。

二、動手實踐,體驗年畫與拓印的創作樂趣
在參觀了豐富的年畫作品后,大家迫不及待地投入到了年畫繪制的動手實踐中。大家或低頭沉思,或相互討論,力求讓自己的作品更加完美。而當一幅幅色彩斑斕、富有創意的年畫作品逐漸成形時,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滿足與自豪的笑容。除了年畫繪制,陽刻拓印木版畫制作也是此次活動的一大亮點。在老師的演示下,大家學會了如何將設計好的圖案通過拓印技術再將其呈現在紙上。這一過程不僅考驗了大家的耐心與細致,更讓大家深刻體會到了傳統工藝的魅力與價值。

三、展示交流,共享創作喜悅
隨著實踐活動的結束,參與者們紛紛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進行交流分享。年畫繪制的作品各具特色,色彩斑斕,每一幅都承載著創作者的情感與故事。大家相互欣賞、相互點評,不僅增進了彼此之間的友誼,更激發了對傳統文化的無限熱愛與敬仰。習近平美育理論指出,美育的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在這次活動中,我們不僅學到了年畫繪制和陽刻拓印木版畫制作的知識與技能,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實踐中體驗到了美的力量和價值。我們學會了用美的眼光去觀察世界、用美的語言去表達情感、用美的行動去創造生活。四、結語此次三下鄉活動不僅是一次對綿竹年畫村的探訪之旅,更是一場深刻的美育實踐課。我們在這片充滿藝術氣息的土地上,感受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美育的無窮魅力。未來,我們將繼續秉承習近平美育理論的精神,將美育融入生活、融入學習、融入工作,努力成為具有高尚審美情趣和創造力的新時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