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生活環境也開始有更高的追求。在國家的大力弘揚下,環保意識深入人心,垃圾分類成為社會校園關注的焦點。2024年3月至2025年3月期間,桂林航天工業學院“AI智能垃圾分類督導員管理垃圾分類”項目團隊積極開展對于垃圾分類的研究,致力于借助AI技術提升校園垃圾分類管理的水平,為綠色校園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一、廣納經驗,明確方向
項目起初,我們團隊成員分工合作通過廣泛查閱國內外智能垃圾分類的相關資料,深入了解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上海、深圳等城市在智能垃圾分類設備應用和研發方面的進展。從這些先進案例中,團隊提取出了諸多的寶貴經驗,像功能完善的設備設計,能精準識別各類垃圾;還有極具吸引力的積分激勵機制,通過給予分類正確的用戶積分獎勵,兌換生活用品,能夠有效提高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這些經驗為項目的推進提供了重要參考,讓團隊明確了研究方向。
二、深入調查,剖析現狀
為了切實了解我校垃圾分類的情況,團隊針對校內師生展開了垃圾分類意識和行為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師生都有垃圾分類的意愿,這是一個令人欣喜的發現,說明大家的環保意識在逐步提升。但同時也發現,分類不準確的問題也較為突出。比如,在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的區分上,很容易產生混淆。結合國內外案例的進行分析后,團隊深刻認識到在校園推行AI智能垃圾分類督導員管理垃圾分類項目的必要性,這不僅能解決當前分類不準確的問題,還能進一步強化師生的環保意識;但是,在推行過程也將面臨不少挑戰,像是設備成本、師生接受度等問題都亟待解決。
圖為向同學宣傳環保知識 吳慧婷 攝
三、克服困難,推進研究
在推進團隊項目實施的過程中,我們先后遇到了很多難題,但是其中資金短缺是最主要的,因為我們都還是學生沒有資金來源,但是在推進項目實施的各個方面的過程中需要花費的時間和資金還是很多的,導致我們的原計劃購買設備進行測試和實驗的方案無法實施,這也就導致了我們的項目在中途中斷了一段時間,但是我們團隊成員還在積極尋求一些折中的方法來解決遇到的難題。最后,我們決定和學校老師商量希望老師可以批準我們利用校園現有設備去做測試,這樣我們就不用花費資金去購買設備,然后我們借助校園里的監控攝像頭,這樣就不要我們團隊成員花費大量時間去獲取垃圾投放點的圖像信息以及同學們的使用頻率,以此分析師生投放垃圾的行為習慣。在分析數據方面,我們運用學校的計算機設備和網絡資源,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初步處理和分析,成功掌握了垃圾投放高峰期等基礎信息。經過我們團隊成員的整合發現每天晚餐后到晚自習上課前的這一段時間是同學們垃圾投放的高峰期,這也為我們后續合理安排垃圾分類督導員的工作時間提供了依據。
圖為同學辨別垃圾類別 吳慧婷 攝
四、成果顯著,展望未來
經過后期團隊成員的一起努力,我們進行了線下和線上對垃圾分類督導員的使用調查,并且整合了同學們的使用反饋,對垃圾分類督導員得使用也做出了一些相應的改變來滿足同學們的要求,做出改變后我們發現督導員的使用頻率也大幅上升。我們的項目也得到了老師同學們的肯定,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在理論使用的學習方面,團隊成員根據同學們反饋的關注點以及平常使用時出現的一些問題,總結出了一套適合校園的智能垃圾分類管理理論框架,涵蓋設備選擇以及使用標準、積分獲得激勵制度的設計原則以及垃圾分類宣傳策略等內容。在實踐方面,通過對校園現有設備的充分利用,初步建立了垃圾分類數據采集與分析體系。我們團隊先在校園內部分區域開展試點宣傳活動,為同學們詳細介紹垃圾分類督導員的使用,在試點初期便取得了不錯的成果。試點了一段時間后我們收集師生們的反饋意見并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后,師生的垃圾分類使用頻率和準確率都提高了15%。這一成果也得到了學校師生的廣泛認可,不但方便了師生們的生活,校園環境也得到了明顯改善。
當然,項目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校園現有設備功能有限,獲取的數據不夠全面和精確;團隊成員缺乏專業技術支持,在數據處理和分析上存在困難。針對這些問題,團隊積極尋求學校幫助,建議學校組織相關技術培訓,安排專業老師給予指導,并提供更多設備資源支持。學校也高度重視,積極回應,為項目的后續推進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望未來,項目團隊計劃進一步挖掘校園現有設備的潛力,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我們團隊打算在校園外也就是居民區和校園的中間地帶也安置幾個垃圾分類督導員,因為在學校內學生們大多數丟棄的垃圾都是紙,筆,衣服等生活用品的垃圾,如果將試點區域放大進入居民區我們便可以完善各種垃圾的數據采集和分析工作。同時,如果效果不錯的話我們也可以向學校或者居民社區委員會爭取更多資金支持,繼續投放更多智能垃圾分類設備,繼續擴大試點范圍,持續提升校園垃圾分類管理水平,為打造綠色、環保、智能的校園環境而不懈努力。相信在團隊的努力下,校園垃圾分類工作將取得更加顯著的成效,也能為其他學校提供可借鑒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