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遼闊的土地上,大慶以其石油之城的獨特魅力吸引著無數游客,而葫蘆島的興城古城則保留了古老的歷史文化,仿佛訴說著古代的故事。南翔古猗園則是上海這座現代都市中的一片寧靜,園中曲徑通幽,四季花開,令人陶醉。向西而行,我們來到成都的都江堰,壯麗的水利工程見證了古人智慧的結晶。而在寒冷的哈爾濱,中央大街的歐式建筑則散發著異國情調,成為冬季旅游的熱門目的地。這五個地方,各具特色,匯聚了歷史與自然的精華,讓人流連忘返。
實踐隊成員魏詩遙,來到了一代偉人大慶鐵人王進喜紀念館。館內陳列的一件件實物、一幅幅老照片,生動展現出鐵人王進喜的奮斗歷程。從他在艱苦環境下帶領工人打出大慶第一口油井,到克服物資匱乏、技術難題等重重困難,為新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奉獻出自己的一切。“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鐵人精神,是一種不畏艱難、勇于拼搏、無私奉獻的精神力量,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為國家建設不懈奮斗。
實踐隊成員張珈溪來到中國四大明代古城之一的興城古城,走訪城內大街小巷,感受到了“全面振興東北”口號在這座小城煥發的生機與活力:四條主街拆除了存在了幾十年的現代裝潢,業已完成了全面復古整改。夜色下的威遠門外燈光秀大放異彩,人們感受有著六百多年歷史的興城古城的磅礴莊嚴。正是在“古韻承今聲”中,興城人民實現了經濟復興。
實踐隊成員韓宜錚來到上海南翔古猗園,這座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間的江南古典園林,五百年的歷史沉淀讓每一處景致都浸潤著文化與自然的交融。隊員走過逸野堂、不系舟、微音閣、白鶴亭……在這里,歷史不再是書本上的文字,而是檐角的風鈴、池中的錦鯉,是每一塊青磚對時光的忠誠記錄。
實踐隊員李汶霖來到了鐘靈秀毓的都江堰,古時,都江堰被稱為都安堰,宋元時期后改稱都江,都江堰被譽為“獨奇千古”的“鎮川之寶”,李冰父子運用魚嘴堤分水、飛沙堰溢洪、寶瓶口塌啟引水的方法,將西蜀平原變為富饒的天府之國。都江堰至今仍在使用,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年代最久、唯一留存的無壩引水工程。這項工程不僅是中國的寶貴遺產,也是全世界水利工程的典范,被譽為“活的水利博物館”。
實踐隊成員閆欣碩來到哈爾濱,探尋這座城市的魅力,中央大街承載了多年來的考驗,留存了眾多的歐式建筑,馬車行進的痕跡,圣索菲亞教堂是歐式建筑在哈爾濱的圣·索菲亞教堂屬拜占庭式建筑風格,是哈爾濱近代歐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具有極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建筑藝術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