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7日至10日,山東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學院“綠動齊魯,碳尋新路”調研團隊奔赴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糜鎮,圍繞農村家庭生活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這一主題展開深入調研。他們走村入戶,與村民面對面交流,調查農村家庭能源利用現狀,分析轉型困境,探索低碳發展路徑。
一、走進鄉村:探尋能源利用現狀
調研團隊抵達糜鎮后,馬不停蹄地前往糜鎮街村、前趙村等多個村莊展開實地走訪。在村干部的協助下,團隊成員分組行動,與不同家庭交流,了解他們日常能源使用情況,涉及炊事、取暖、照明等方面的能源消耗結構。通過觀察和訪談,調研團隊發現,目前當地家庭的主要能源來源包括傳統薪柴、煤炭、液化氣、沼氣以及日益普及的太陽能光伏設備,但不同家庭在使用習慣、經濟承受能力以及對清潔能源的接受度上存在較大差異。
“我們家冬天還是主要靠燒煤取暖,天然氣管道還沒鋪到我們村,電暖器又太費電。”一位村民向調研成員表示,而另一戶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的村民則表示,近年來隨著政府補貼政策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嘗試清潔能源,但仍存在安裝成本較高、冬季使用效率低等問題。
二、問卷調查:分析轉型意愿與困境
為了全面了解農村家庭能源使用習慣及對綠色低碳轉型的接受度,調研團隊設計并發放了問卷調查,重點關注農村家庭的能源消費支出、對新能源的認知、政策知曉度以及轉型意愿。在與村民交流的過程中,團隊成員耐心講解問卷內容,確保受訪者準確理解問題。
調查結果初步顯示,雖然大部分村民對綠色低碳能源持積極態度,但在實施過程中仍面臨技術支持不足、經濟成本較高、基礎設施不完善等挑戰。特別是在老舊農村地區,由于傳統能源使用習慣根深蒂固,新能源推廣仍需加強引導和政策扶持。
三、深入訪談:探索低碳轉型路徑
除了問卷調查,調研團隊還與村干部、供能企業代表、普通村民進行了座談,了解政府在農村能源轉型方面的政策導向、落地情況以及村莊發展的具體需求。當地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德州市大力推動清潔取暖改造、光伏發電推廣以及“煤改氣”“煤改電”等項目,但農村能源轉型仍面臨區域發展不均衡等問題。調研過程中,團隊成員還實地考察了太陽能光伏發電站、生物質能供暖試點、鄉村清潔取暖示范戶等項目點,進一步了解可再生能源在農村的應用成效。
四、總結展望:助力鄉村能源綠色低碳發展
經過多天的實地調研,團隊成員對農村能源使用現狀及低碳轉型的難點和機遇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成員結合調研數據進行定量分析,探討影響農村家庭能源消費轉型的關鍵因素,并提出針對性的政策建議,為政府制定農村能源轉型方案提供科學依據。
農村能源低碳轉型不僅關乎環境保護,更影響著鄉村振興和農民生活質量的提升。未來,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和村民需要形成合力,共同推動農村能源向更清潔、更高效的方向發展。
此次調研不僅增強了團隊成員的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也為農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費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寶貴的實地資料。未來,他們希望能夠繼續關注鄉村能源發展,為建設美麗鄉村、低碳鄉村貢獻青年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