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文化交流活動不斷深入,壯錦作為廣西文化的重要名片,正逐漸走向世界。通過電商平臺和國際展會,相關產品已經開始吸引國內外消費者的關注。廣西壯錦這一古老而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近期,“紋韻雅集”團隊圍繞這一主題展開了社會實踐調研活動。
壯錦,作為中國四大名錦之一,承載著廣西壯族人民的智慧與文化記憶。然而,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壯錦技藝面臨著傳承者減少、市場需求不足、創新設計不足等諸多困境。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團隊成員深入廣西多地,開展了關于壯錦傳承與發展的專項研究,并對消費者、傳承人、從業者等群體進行了廣泛的調查與訪談。
研究結果顯示,年輕一代對壯錦的認知度較低,但整體購買意愿較高。在21位受訪者中,95.24%為18至30歲的年輕人,其中71.43%表示雖未購買過壯錦制品,但有強烈的購買意愿。這表明,壯錦在年輕市場中具有巨大的開發潛力。此外,消費者對壯錦的了解主要來源于博物館、展覽和網絡媒體,不購買的主要原因是實用性不強和款式不符合個人喜好。同時,政府和社會的支持也至關重要。受訪者普遍認為,加強宣傳推廣、開展技藝培訓、提供資金支持和建立產業園區是推動壯錦發展的關鍵措施。
1月14日,團隊走訪了廣西的三街兩巷、壯錦文創產品市場、廣西壯錦博物館以及壯錦傳承人譚湘光的工作室。通過與零售商店店主、消費者、傳承人等的交流,發現壯錦文創產品在設計和銷售上已取得一定進展,但目前仍需在創新設計、實用性和市場推廣方面進一步努力。壯錦傳承人譚湘光表示,壯錦技藝的傳承需要更多年輕人的參與,同時要結合現代科技和市場需求進行相應創新。她認為,壯錦的紋樣、色彩和制作材料不僅是其文化價值的體現,也是未來創新的重要基礎。通過與現代時尚元素的結合,壯錦有望在國際舞臺上煥發出新的光彩。
圖為譚湘光大師工作室陳逸供圖
現如今,壯錦的傳承與發展不僅是文化保護的需要,更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壯錦的傳承與發展對促進當地文化傳承、增強民族認同感、帶動旅游業發展、提供就業機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圖為新華書店文創產品陳逸供圖
為了更好地推動壯錦的傳承與發展,團隊在調研后提出了創新發展的建議,包括圖案設計現代化、開發實用型產品、結合現代科技進行數字化展示和線上銷售,以及與其他文化或品牌進行合作推廣。期望通過這些措施,助力提升壯錦的市場競爭力,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這一傳統技藝。相信在政府、社會和傳承人、我們每個人的共同努力下,壯錦這一古老技藝將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