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2月10日,烏魯木齊市六十戶鄉星火村村委會舉行了例行升旗儀式,升旗儀式過程當中,來自本村的塔里木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返鄉大學生張文杰進行了一場意義深刻的國旗下思政宣講,主題圍繞“同心同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展開,結合鄉村實際情況與自身經歷,為村民們帶來了一場生動的思政分享。
當日清晨,陽光灑在村委會的廣場上,村民們整齊列隊, 伴隨著激昂的國歌,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升旗儀式結束后,返鄉大學生張文杰走上發言臺,他身著樸素整潔的服裝,眼神堅定而自信。
在宣講中,張文杰同學首先談到了鄉村的現狀。他指出,在星火村這個大家庭里,雖民族構成或許較為單一,但村民們之間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的氛圍,正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體現。他舉例說道,“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各族人民都要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牢記心間、融入血液,共守祖國疆土、共建美好家園,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越開越絢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各民族在黨的堅強領導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就必須堅守共同理想信念,不斷增強文化認同,實現全體中華兒女同心同德、團結奮斗。村里在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時,全體村民齊心協力,無論是種植技術的交流,還是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拓展,大家都毫無保留地分享經驗,共同應對困難,最終實現了產業的穩步發展,村民們的收入也得到了顯著提高。”這種團結一心謀發展的精神,正是中華民族團結奮進優良傳統在鄉村的延續。
隨后,返鄉大學生張文杰分享了自己在外求學的經歷。他講述了在塔里木大學大學的校園里,與來自不同民族的同學相處的點點滴滴。從最初因文化差異產生的小摩擦,到后來通過相互尊重、相互學習,彼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提到,在一次學校組織的民族文化交流活動中,他積極向同學們介紹家鄉的風土人情,同時也深入了解了其他民族的獨特文化,這讓他深刻認識到,正是各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才構成了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文化寶庫。

張文杰在國旗下宣講時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不僅是國家發展的需要,也是每一位村民應盡的責任。他呼吁村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繼續發揚團結互助的優良傳統,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習俗,加強交流與合作。無論是在鄉村建設、產業發展,還是文化傳承等方面,都要擰成一股繩,共同為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而努力。
此次國旗下的宣講,贏得了村民們的陣陣掌聲。村民們紛紛表示,通過返鄉大學生的宣講,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堅定了團結一心建設家鄉的決心。
張文杰同學的宣講不僅為村民們帶來了新的思想和理念,也展現了返鄉大學生在鄉村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積極作用。相信在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六十戶鄉星火村將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實現鄉村的和諧發展與繁榮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