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網報,大學生實踐新聞投稿平臺

返鄉創業筑夢合水新鄉村,產業振興助力百千萬工程——華南師范大學沁夏服務隊開展先進人物訪談工作

發布時間:2024-08-06     閱讀:
  為響應“百千萬工程”和“雙百行動”號召,華南師范大學沁夏風“茂”實踐團通過訪談挖掘合水當地鄉賢、產業帶頭人、非遺傳承人等先鋒榜樣故事和典型工作事例,撰寫“合水人物故事集”,以深描合水人物群像、樹立標榜作用,激發千百合水人民、鄉村各方角色為家鄉共富振興貢獻力量。
  品合水珍饈,傳非遺月餅
  7月20日,沁夏風“茂”實踐團一行對信宜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合水怡吉豆沙月餅制作技藝的傳承人楊氏兄弟進行訪談,旨在了解怡吉豆沙月餅的歷史來源、技藝迭新和申遺歷程。
  圖1沁夏服務隊隊員與楊師傅展開深入交流
  楊氏兄弟的月餅制作技藝,源于他們的童年記憶。家中經營的月餅作坊,常常飄散著豆沙月餅的濃郁香氣。那時的他們,雖是幼童,卻總愛圍在父母身邊,看著大人們做月餅的身影,偶爾還愛調皮搗亂。正是這些看似平凡的經歷,為他們日后成為月餅制作技藝傳承人埋下了種子。
  圖21981年拍攝的楊家人制作月餅照片
  隨著年歲的增長,楊氏兄弟逐漸接過了家族的接力棒,承擔起傳承月餅制作技藝的重任。在政府鄉村振興和文化振興政策的推動下,他們萌生了將祖傳月餅制作工藝申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念頭。通過與合水鎮文化站站長的多次溝通,他們最終成功申遺,使這項技藝得到了官方的認可和保護。
  在過去,豆沙月餅的制作全靠純手工,過程繁瑣且辛苦。楊師傅回憶道:“以前凌晨三四點鐘就要起床煮豆熬豆,要有人一直守在灶爐前炒豆沙。”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市場需求的增加,楊氏兄弟開始嘗試引入機械化生產。如今,月餅的成型與包餡早已被搬上了自動化生產線,炒豆沙也從大鐵鍋變成了電炒鍋,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圖3用傳統灶爐煮豆熬豆
  圖4新建的怡吉月餅生產線
  面對市場上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的新品牌,楊氏兄弟并未退縮。他們深知,要想讓合水豆沙月餅走得更遠,就必須不斷創新和改進。在保持傳統口味的基礎上,他們帶領團隊不斷研發新口味、新包裝,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同時,他們也積極參與政府組織的宣傳推廣活動,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圖5怡吉月餅的精美包裝袋
  圖6怡吉月餅制作現場
  圖7楊師傅教授實踐團成員月餅制作工藝
  談及未來,楊師傅充滿信心。他表示,將繼續致力于月餅制作技藝的傳承與創新,同時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接過這份責任,將這份傳統美味繼續發揚光大。在他看來,這不僅是一份家族的責任和榮耀,更是一種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傳承。
  楊氏兄弟的故事,是關于匠心、傳承與希望的故事。他們用自己的堅持和努力,守護著這份傳統技藝的薪火相傳。在未來的日子里,相信合水豆沙月餅將在他們的帶領下,繼續綻放光彩,成為更多人心中的美好記憶。
  圖8沁夏服務隊與楊氏兄弟在怡吉餅廠前合影
 
  鐵血鑄軍魂,翰墨書人生
  7月22日,沁夏風“茂”實踐團一行探訪了合水中學退休教師葉戈,葉老師對沁夏服務隊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不僅分享了他最愛的書法作品,還親切地招呼隊員們品嘗龍眼。
  圖9葉戈老師對沁夏服務隊的到來表示歡迎
  在訪談中,葉老師分享了自己早年的經歷。1979年2月,舉國上下春節團圓之時,葉戈與他的戰友們毅然奔赴前線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戰爭的艱辛使他收獲了深厚的戰友情誼和寶貴的人生經驗。回到合水鎮后,他通過自學和進修,不斷提升自己的學歷和教學水平,最終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
  在教學方面,葉老師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和心得。他注重培養學生的基礎能力和學習興趣,貫徹因材施教、循循善誘的教學理念。對于如何上好一節課,葉老師特別強調了備課的重要性,認為只有充分準備才能在課堂上應對自如、游刃有余。
  除了教學工作外,葉老師分享了他如何平衡工作、家庭和個人興趣。葉老師非常熱愛書法藝術。他利用業余時間練習書法、教授學生,并在書法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圖10葉戈家庭獲全國“書香之家”榮譽
  圖11葉戈老師與沁夏服務隊深入交流
  在訪談的結尾,葉戈老師對年輕一代寄予厚望。他鼓勵年輕人要有遠大的理想和目標,并為之努力奮斗。葉戈老師認為,盡管每個人的起點不同,但通過不懈的努力,每個人都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其中他強調了教育的重要性,并希望年輕人能夠珍惜學習的機會,堅定理想信念,用自己學到的知識更好地建設國家,報效祖國,譜寫青春篇章。
  圖12葉戈老師、合水中學黃主任與隊員在“書香之家”前合影
 
  油茶花開興,綠滿鄉村旺
  合水鎮素有“油茶之鄉”的美譽,在鄉村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合水鎮種植了超6000畝油茶林,并投入鄉村振興資金建立油茶加工廠,將油茶產業發展成當地的支柱產業,沁夏風“茂”實踐團有幸采訪到了合水鎮油茶產業帶頭人張祿業。
  張祿業,出生于1985年,合水本地人。自2009年大學畢業以來,他一直投身于農業技術領域,積累了豐富的農技推廣經驗。2015年,在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推動下,張祿業敏銳地抓住了油茶產業的發展機遇,毅然投身于這一朝陽產業,成為當地油茶產業的領軍人物。
  圖13張祿業先生接受訪談
  “油茶產業是一項周期長、投入大的產業,從種植到產出往往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張祿業回憶起油茶產業的初期發展,感慨萬分。他介紹道,由于油茶生長周期長,且受臺風、滑坡等自然災害的影響較大,油茶產業一度面臨諸多挑戰。然而,張祿業并沒有被困難擊倒,他憑借著自己對農業技術的深刻理解和對油茶產業的堅定信心,帶領當地農戶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油茶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強大的技術支持和市場推廣能力。自2015年起,張祿業開始系統地學習油茶種植技術,到湖南、廣西等地考察并尋求油茶種植經驗,帶領農戶一起實踐、共同進步。此外,張祿業深知市場考察的重要性,他親自帶領團隊走遍了大半個中國,深入了解油茶市場的需求和前景,讓合水鎮油茶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圖14張祿業與沁夏服務隊隊員進行座談
  在張祿業的帶領下,合水鎮的油茶產業逐漸發展壯大。油茶不僅成為了當地農戶的重要收入來源,還帶動了全鎮的經濟發展。未來他將繼續致力于油茶產業的發展,通過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進一步提升油茶產業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張祿業以其卓越的技術能力、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堅定的產業信念,成為當地油茶產業的帶頭人。他的事跡不僅激勵了當地農戶投身于油茶產業的發展中,更展現出了新時代農業人的風采。在張祿業等“新農人”的帶領下,合水鎮油茶產業正向種植10000畝規模目標進發,合水油茶加工廠也即將建成,完善的產業體系將使油茶產業的發展更上一層樓。
  圖15張祿業與沁夏服務隊合影留念
 
  匠心鑄黑欖,產業興家鄉
  信宜黑欖種植歷史悠久,其中合水等鎮更是種植大鎮。近年來,隨著欖雕產業的興起,黑欖加工成為村民群眾家門口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7月17日,沁夏服務隊參觀了鴻泰欖核工藝制品廠,并拜訪了欖雕工藝傳承人黃宏,了解黑欖產業鏈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
  圖16黃宏師傅向沁夏服務隊隊員介紹
  據黃宏介紹,南粵地區自古就是黑欖的重要產地,在欖雕產業中長期處于最下游的原材料供應。入行伊始,黃宏也只是作為眾多原料供應商中的一員,為北方的客商收集欖核,賺取微薄的利潤。
  在積累到足夠客源后,黃宏敏銳地抓住市場需求和本地優勢,將經營范圍從原料銷售拓展到工藝制作,把原材料深度加工成欖雕工藝品后再進行銷售。黑橄欖生果收購價每千克16元左右,而經加工后直徑2.8毫米的橄欖核,售價可達4000元。
  圖17未加工的黑欖原材料
  黑欖加工產業的豐厚利潤提高了當地居民的收入,也帶來了不小的行業競爭。黃宏的工作坊通過自主研發加工機器、規范市場經銷秩序、開辟線上銷售渠道等一系列舉措,提升自身競爭力,逐漸在行業內站穩腳跟。現在,其工作坊共有5間分廠,欖核日加工達十幾萬粒,做成飾品暢銷北京、江蘇等地。
  “能夠造就這么多人就業,我也心滿意足了。”黃宏的工作坊不僅提供了家門口的就業崗位,更是允許附近的居民將“串珠仔”等手工活帶回家里完成,提供了“家門里”的就業崗位。
  圖18沁夏服務隊隊員欣賞欖雕飾品
  欖樹長青,一如往常蔭蔽著樹下的祖屋,與改革開放同歲的黃宏卻已年過不惑。鄉村手藝人們堅持“勤勞創新致富”的原則,是“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在南粵大地、在信宜合水的生動體現。在“百千萬工程”的謀篇布局下,改革開放的春風將繼續吹拂在南粵大地,鄉村振興的美麗圖景正在廣東徐徐展開。
  圖19黃宏祖屋后的橄欖樹
 
  種植“新蔬菜”,開辟“試驗田”
  走進菜地,個大飽滿的絲瓜、茄子、苦瓜正被果農們采摘下,送進蔬菜集散中心。冷庫里,工人們正忙著將瓜果分類放置,上車裝貨。隨后,這些新鮮的瓜果將在極短的時間內被運往大灣區,成為香港和珠三角居民飯桌上的美味佳肴。而這里,就是合水鎮橫水村新建的農產品集散展銷中心、鄉村振興車間和農業合作社。
  返鄉創業新農人楊佐沐熱情招呼著沁夏服務隊的隊員們,不僅倒上了熱茶,還請隊員們品嘗新鮮采摘的黃瓜。黃瓜咬起來清脆可口,自帶一絲清甜。“這就是供港品質,吃起來是不是水靈靈的?”楊佐沐的打趣讓拘謹的氣氛一下就變得輕松起來。
  圖20沁夏服務隊隊員品嘗基地黃瓜,與楊佐沐交談
  本以為楊佐沐也是個地道的農民,不曾想隨和質樸的他,竟已在珠三角從事供港蔬菜行業十余年,并有著自己的蔬菜公司和檔口。約四五年前,早已事業有成的他毅然決定返鄉創業,在合水鎮建立高品質蔬菜基地。經過漫長的土地整合、政策審批和場地建設,2023年,投資上百萬的蔬菜基地在合水鎮橫水村正式運營。
  圖21楊佐沐接受實踐團訪談
  “天災是不可控的,如果沒有天災的話,要有過硬的技術才能更勝一籌。”身為農民,楊佐沐深知自然災害對農業收成的危害;但作為新農人,他也懂得利用新技術增收創效。200畝的蔬菜基地,為節省人工成本,全面覆蓋了噴灌滴灌設施;通過輪作黃瓜、茄子、荷蘭豆、西蘭花等多種作物,判斷當地的氣候、土壤條件是否符合要求;未來還會建起大棚,讓蔬菜的生長“風雨無阻”。
  圖22個大飽滿的茄子正被分裝
  蔬菜基地的建立,離不開駐合水鎮幫扶工作隊的牽頭和橫水村兩委的大力支持。當地政府和村委幫助楊佐沐完成了土地整合和政策審批,讓項目得以迅速落地。吃水不忘挖井人,蔬菜基地建成后,楊佐沐大量招募本地菜農,解決了50歲以上人口的就業困難;并免費為農戶提供菜苗和種植技術,將成熟的蔬菜種植經驗推廣開來。
  時值盛夏,正是瓜果飄香時,這片合水鎮蔬菜產業的“試驗田”也迎來了豐收。栽好梧桐樹,自有鳳凰來,合水鎮引才返鄉之舉,讓愿意扎根田野、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新農人楊佐沐逐夢鄉野,在與鄉村的“雙向奔赴”中,共同繪就鄉村產業興旺的美好圖景。
  圖23沁夏服務隊與羅書記、村干部、楊老板在蔬菜基地前合影
  撰稿|張源莉 李奕蕾 謝華泉 姚碧映 張紫嫻 房培松 廖嗣賢
  供圖|王一凡 刁語霏 楊瑋敏 范霈誠
  初審|葉紫琪
  復審|葉紫琪
  終審|廖克環
作者:張源莉 李奕蕾 謝華泉 姚碧映 張紫嫻 房培松 廖嗣賢    來源:華南師范大學
    掃一掃 分享悅讀
社會實踐推薦
  • 墻繪產業成就,綠美多彩鄉村——華南師范大學沁夏服務
  • 返鄉創業筑夢合水新鄉村,產業振興助力百千萬工程——
  • 深入調查來優品:品質與服務的雙重探索
  • 牢記囑托使命|保護“薛家洼”生態,我們在行動
  • 實踐出真知——兩所石油高校實踐隊參觀長慶油田銀川生
  • 心向石油為黨行——感碳石光實踐隊和中國石油大學(華
  • 石油魂 環保路——感碳石光實踐隊與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大學生網報©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2010258號-8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欧洲selulu| 色老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强迫的护士bd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电影院| 第一福利视频导航| 国产在线a免费观看| 97久人人做人人妻人人玩精品 |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色哟哟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一级肉体片在线观看| 美美女高清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电影| jizz大全欧美| 无码专区HEYZO色欲AV| 亚洲一区二区观看播放| 男人j进女人p一进一出视频| 国产主播福利一区二区| fc2免费人成在线视频| 最新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人妻无码久久中文字幕专区| 草莓视频秋葵视频在线观看ios| 国产精品四虎在线观看免费| japanese日本护士xxxx18一19| 无翼乌日本漫画| 乱爱性全过程免费视频| 欧美肥妇毛多水多bbxx水蜜桃| 医生女同护士三女| 超兴奋的朋…中文字幕|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在线播放| 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性盈盈影院免费视频观看在线一区| 久久精品一本到99热免费| 男人j进女人j啪啪无遮挡动态| 四虎电影免费观看网站| 麻豆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品区|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 我两腿被同学摸的直流水| 久久国产精品老人性|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