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學子三下鄉感悟:銘記歷史,緬懷先烈
7月的一個清晨,我和安徽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社會實踐團的同學們一起踏上了前往和縣的旅程,我們的目的地是西梁山革命烈士紀念館。這次活動是為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凝練支部“支部+新四史”的黨建品牌特色。作為當代青年大學生,我們肩負著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任,此次參觀既是對革命歷史的一次回顧,也是對我們自身使命的一次深刻認識。
抵達西梁山腳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巍峨的山體和矗立其上的革命烈士紀念碑。西梁山與東梁山隔江相望,構成“天門山”的壯觀景象。1949年的春天,這里曾上演了一場決定性的戰斗——渡江戰役的第一槍在這里打響。這場戰斗不僅打破了國民黨軍隊的長江防線,更為后續的大軍渡江創造了有利條件。站在紀念碑前,我們心中充滿了對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進入紀念館內部,仿佛穿越回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館內設有8個展廳,展覽時間跨度從1840年至2004年,分為三個階段七個部分,詳細記錄了和縣這片熱土上發生的革命歷史。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再到改革開放,每一段歷史都承載著無數仁人志士的血淚與奮斗。通過珍貴的歷史照片、文獻資料以及實物展品,我們得以親眼
目睹那些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犧牲的英雄們的事跡。
圖在館內部分介紹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湯正 攝
在館內,一件件實物、一幅幅圖片、一段段紅色印記,真實再現了革命烈士們為了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的英勇事跡。我們跟隨講解員的腳步,認真聆聽每一個故事,心中涌動著對革命先烈的無限敬意。他們那種為了理想而奮斗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每一個人的心靈。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接過先輩手中的接力棒,繼續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觀結束后,我們來到了革命烈士陵園,瞻仰革命烈士紀念碑。全體實踐團成員整齊有序地站在紀念碑前,向革命先烈鞠躬默哀。這一刻,我們的心情格外沉重,因為我們深知,今天的和平與繁榮,是無數烈士用生命換來的。這種沉甸甸的歷史責任感,激勵著我們在新
時代的征程中勇往直前。
圖為實踐團為瞻仰人民英雄紀念碑。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湯正 攝
青山埋忠骨,翠柏勉英魂。在參觀之后,實踐團成員們紛紛表達了自己對革命先烈的崇高敬仰之情,并表示要繼承先烈遺志,弘揚革命傳統,時刻牢記青年的時代使命,充分發揮青年的先鋒模范作用。我們認識到,作為當代青年,應當具備堅定的理想信念、強烈的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光發熱,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對于實踐團來說,和縣西梁山革命烈士紀念館之行不僅是一次對過去的回顧,更是一次對未來的啟迪。這提醒著我們,不僅要緬懷先烈,同時也要不斷激勵自己,在新時代的征程中勇往直前,為建設更加美好的祖國而堅持奮斗!
圖為實踐團團員在館前合影紀念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湯正 攝
此次參觀活動雖然短暫,但它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不僅了解到了革命先烈的光輝事跡,更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將把這份感悟轉化為實際行動,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通訊員 張嘉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