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鄉愁——安徽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赴安徽省天長市暑期實踐活動
發布時間:2024-07-26 閱讀:
7月14日上午,安徽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鄉音振興”暑期實踐小隊前往天長市鄭集678鄉愁記憶館開展鄉村振興之文化振興活動。本次活動主題為“留住鄉愁”,旨在讓更多人記住鄉愁,留住鄉愁。
鄉愁是鄉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留住鄉愁,是對時代發展和人民情感需求的呼應,也是鄉村文化振興的應有之意。
在當地善行千秋公益協會會長的帶領下,“鄉音振興”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前往鄭集678鄉愁記憶館尋找鄭集的記憶,也是老一輩人的記憶。


記憶館里展示的是60、70、80年代中國人特別是鄭集人生活與文化交流所使用的工具以及娛樂的方式。從那里,團隊成員能夠感受到作為中國人民的根源所在,切實地理解和感受專屬于我們中國人的鄉愁。
會長最開始介紹的是石磨、鐮刀等農作工具。一件件熟悉而又不熟悉的工具穿越了歲月,讓團隊成員大開眼界的同時了解到了專屬于那個年代的農耕文明。

緊接著會長便向團隊成員介紹了60、70、80年代的生活起居情況。經過會長的介紹,團隊成員不僅感受到了60年代人人出門必帶毛主席像章的自豪感,而且感受到了70年代來自“十大名牌”的震撼,更是感受到了來自摩登時代的進步與繁華。


活動最后,在仿舊的會場里,會長給我們放了一部關于鄭集記憶,尋訪鄉愁,助力鄉村振興的短視頻。我們聚精會神地聽著、看著。在那一刻,仿佛置身于鄭集人的記憶中,在他們的帶領下,一直走到了今天。


記憶館之旅和反饋訪問,都是團隊成員對鄉村振興板塊的深入了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團隊成員不僅看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與智慧,也看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執著與熱愛,更看到了中國人民的根源所在,也理解了這份代代相傳的精神。相信在本次暑期實踐活動結束之后,這次活動所帶來的感動與震撼,會一直在團隊成員們的心里面生根、發芽,他們將記住這份鄉愁,留住這份鄉愁。這份鄉愁背后的精神將成為隊員們的指引,不斷地激勵著這些當代青年人去敢于奮斗,勇于奮斗,為國家鄉村振興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周金燕 來源:安徽大學“鄉音振興”暑期實踐團隊
社會實踐推薦
- 溯源追根,履踐致遠
- 為調研臨江愛國教育文化建筑修繕現狀,結合專業知識提出修繕方案,中國礦業大學“溯源薪火筑夢隊”暑期實踐團赴吉林省臨江市大栗子溥儀
- 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