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春日限定霧氣靄靄的茶山,東方初明,輕盈的朝露彈跳滑落在疊疊葉片,最終歸于沉穩的泥土。卻是第一次在仲夏時節,頂著酷暑驕陽,來體驗采茶的意趣。一大早我們鄉村振興調研團學著采茶農的模樣,將小竹簍穩穩地系在腰上,用力地綁緊草帽的系帶,就這樣朝著茶園出發了!茶館老板領著我們來到她自家的茶園,向我們簡單介紹了東固茶園的分布與歷史發展。俗話說“不入茶園,怎知春色幾何”,但切身走進茶園,所見到的又怎只春色。滿眼的綠,所見皆是生機盎然,空氣中是淡淡的青草泥土味,又帶著清新茶意。
圖為實踐團前往茶園。施夢媛 供圖
采茶需講究,一葉一嫩芽
聽茶館老板說茶園所采摘的茶葉都是有講究的,須得一葉一嫩芽,是新生的葉片,尚帶著還未伸展略微蜷曲的弧度,和嫩芽一起摘下,切勿用指甲掐斷,以免斷面變色,賣相不佳。茶芽充分汲取了陽光雨露,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茶香。摘得一捧茶芽,有露水的濕涼,有指尖的溫度,還有蘊含其中的生命力。

圖為實踐團成員采摘茶葉。施夢媛 供圖
一芽一葉一縷香,一人一簍采茶忙,真安靜啊,我滿心采茶,能感受到的除了鳥叫蟬鳴,便是在驕陽炙烤下不斷滑過臉龐的汗水,再從下巴滴入泥土,浸濕衣襟,汗漬亂了發絲,酸痛一點點噬咬著脊柱。溫度漸漸升高,灼日噴涌著熱浪,一顆心焦躁起來,我的躁郁如一顆悶雷,等待著某刻毀滅性的轟炸。素指輕挑,指間茶菁掉,往竹簍一拋,翠芽在陽光中劃出一道曲線,穩正地落入簍中。燦日之下,我們一行隊伍開始閑聊賦意,相互分享趣事。指間摩挲新葉,揉出一縷茶香。是自然之美的召喚、勞動者的笑語將猶疑的我拽進這個清朗美好的世界。一顆心在歡聲笑語與重復的動作里靜了下來。勞動的樂趣,此刻從腳下的田地抽芽恣長,隨著夏風而上,傳達著新鮮的豐收訊息。指尖的青翠欲瀉,每一片墜落的茶葉將苦悶驚醒。勞作的瞬間被隊友拍下,竟產生了那么多精彩畫面。我又驚又喜,漸漸醉暢茶野,無法自拔,竹簍里的空間越來越小,那小芽堆起的小山愈發的高。我小蹦小跳,顛著漫身的日光、滿筐快樂的資本開始返航。

圖為實踐團采摘的茶葉。施夢媛 供圖
炒茶有手法,高溫鐵掌壓
了解到我們一行人對東固傳統茶文化的興趣,熱心的茶館老板特意為我們找來了經驗豐富的古法炒茶大師。大師是個很好的老師,詳盡地為我們答疑解惑,在燒鍋的間隙向我們解釋了炒茶背后的原理。鍋燒熱,大師用手掌試溫,前期工作準備就緒,將茶倒入,頃刻間,香氣彌漫,茶葉微響。這炒茶所用的工具便是手掌,為了更好地感受到茶葉的受熱情況,沒有任何隔熱保護,手掌所感便是我們與茶葉對話的唯一橋梁。待到葉質柔軟,手掌輕壓、起鍋抖落,如此反復,茶條變得細秀扁平。我們不僅是進行了眼睛上的學習,更是在合適的溫度下進行了實際操練。看大師操作如此流暢靈巧,我們一行人都躍躍欲試,嘗試下來,卻是被鍋燙得嗷嗷大叫。大師屬于鼓勵式教育一派的,看我們稍微有了些起色,毫不吝嗇地說“你們不用一個月就可以出師!”高于一個月的基本水平,我們聚在一起喜笑顏開好不熱鬧!但是我知道,大師那手法的高超之處不在于表面所見的不懼高溫,鐵砂掌的強大不僅僅在于本身的強硬,更是在日復一日的熾燙下、在手心滿是燎泡的堅持練習下,一點點累積起的對掌下之物的熟知通感。鐵鍋高溫磨煉出手心厚厚的繭,困難打壓下堅持會開出頑強的花。

圖為團隊成員學習古法炒茶。施夢媛 供圖
茶園自動化,科技振農達
數字賦能,科技助農。這片土地上可不只保留下來了古法炒茶這一傳統工藝,也開出了科技之花。我們隨著茶館老板的腳步參觀了全自動化的產茶廠,看著茶廠內井然有序的生產線,從采青到包裝,全自動化進行。科技強則農業強,科技興則農業興。農業現代化,科技是根本性決定性力量。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對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開創農業現代化建設新局面有重要作用。強農興農,科技先行。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我們就是要吹響科技強農、科技興農號角,讓“科技之花”開遍希望的田野,推動我國農業科技創新活力競相迸發,用一個又一個豐收為國家糧食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夯實基座,讓農業現代化征程行穩致遠、鏗鏘有力!
科技讓傳統更親切鮮活,傳統讓科技更豐富厚重。時序輪替中,始終不變的是奮斗者的身姿;歷史坐標上,始終清晰的是奮斗者的印記。走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茶香撲鼻,只此青綠,莫要辜負茶園好風景,莫要荒度青春年華好時光,時不我待,我們都應本著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去傳承,去創新,去奮斗,讓科技與人文齊飛,讓創新與傳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