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進程加速的背景下,知識產權保護已成為國際貿易和投資中的重要議題。為響應這一趨勢,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與法學院聯合推出了“涉外知識產權多語種法務咨詢平臺”。該項目由王婭萍負責,張渝晴和賈韻儒為核心團隊成員,致力于為國內外用戶提供全面的知識產權法律咨詢服務。
項目背景與目標為了幫助企業有效應對這些挑戰,該小組成員決定聯合兩院的優勢,創建一個涵蓋多語言、多領域的知識產權法務咨詢平臺。該平臺不僅為國內企業提供法律支持,同時也面向國際用戶,尤其是拉美市場,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適應中國的知識產權法律環境。
研究與分析為確保平臺的實用性和有效性,團隊通過問卷分析、文獻閱讀及實地調查等多種方式深入研究了中方需求和拉美市場的特點。在問卷調查中,團隊收集了來自各行業企業的反饋,了解他們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面臨的具體問題和需求。
同時,團隊深入研讀了大量相關文獻,包括國內外知名學者的著作和研究論文,使團隊成員對知識產權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有了全面的認識。
實地調查與實踐團隊成員在中科云律進行了實習,實地了解知識產權咨詢服務的運作流程和市場需求。通過實習,三位同學積累了實踐經驗,為平臺的建設提供了寶貴的實踐指導。
圖1. 法務咨詢基地考察
平臺設計與搭建經過多次討論和修改,他們最終完成了平臺的初稿。該平臺包括多個模塊,涵蓋國內外知識產權政策、案例分析、法律法規、在線咨詢服務等內容,旨在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知識產權法律咨詢。
平臺的設計還特別考慮了多語言服務的需求,支持中文、英語、西班牙語等多種語言,確保不同背景的用戶都能方便地獲取相關信息。此外,平臺還將定期更新海外知識產權經典案例分析、法律解讀和新聞動態,為用戶提供最新的行業資訊。
圖2.網站首頁展示
社交媒體與宣傳為了擴大平臺的影響力,團隊還計劃通過社交媒體進行廣泛宣傳,設立微信公眾號、微博和抖音等平臺,定期分享知識產權法律知識和相關案例。這一系列舉措不僅有助于提高公眾對知識產權的認識,也為企業提供了法律風險防范的有效渠道。
該團隊表示:“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平臺,為更多的企業提供實用的法律支持,幫助他們在國際市場上更加順利地進行業務拓展。同時,我們也期待與各國的法律機構和學術單位加強合作,共同推進知識產權的國際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