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隊上罱河泥
發布時間:2024-10-28 閱讀:
罱河泥作為一種農活,曾經是我們江南水鄉一道最美的風景。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生產隊上種田植桑多用自然肥料。水鄉地區河網密布,河底下都有一層沉淀下來的淤泥,因為有水中的動、植物在泥里腐爛發酵,河泥中的有機質含量很高,是水稻生產中的一種優質基肥。尤其是桑樹地,每年秋季的九、十月間,是桑地短暫的“空閑”季,又值河水回落,正是罱泥養地的大好時節。湖州有句諺語,“地上蓋河泥,來年桑樹漲破皮”。其時,各隊上所有的罱泥船都傾巢而出,我們善璉公社夾塘大隊的大小河中,到處可見有罱泥人的忙碌身影。
隊上的社員們,每天撐起罱泥船出村,去外港罱河泥。一座小巧石拱橋,半圓的橋洞倒映在水中,合成一輪圓月。一條罱泥船從圓月里穿出來。有一個戴草帽的壯小伙一面罱泥,一面撐著罱泥船慢慢過來。這便是我記憶中舅舅張茂祥勞動的美好場景。
“兩竹分手握,力與河底爭。吳田要培壅,河泥糞可成。罱如蜆殼閉,張吐船隨盈。”清代詩人錢載的一首《罱泥詩》對罱泥描述形象逼真。1975年10月,我練市高中畢業后,回鄉參加勞動。在村東邊的沃潭里罱河泥。那是我第一次,有社員教給我方法。罱泥是個技巧活,不光要有蠻力氣,更需要有好的動作協調性。罱河泥的捻具是捻篰,連接著兩根交叉的長竹竿,兩手握住竹柄使捻篰開合。滿滿一罱子泥有七、八十斤重,出水前因為有水的浮力,并不覺得太沉,關鍵是出水后向船艙中提放的那一刻就需要有一點技巧了。先要將盛滿泥的罱頭支在船幫子上,握住罱篙上部的那只手用力向下一壓,另一只手順勢拎起罱篰,將泥倒進艙中,這就是“巧勁”,其實是利用杠桿原理。罱泥的船,過去隊上都是木船。載重量在3—4噸之間,5噸多的船就稍嫌大了,因為船幫子太高,拎罱篰會更吃力。那時,我們生產隊里共有四只罱泥船,其中兩只木船,兩只水泥船。水泥船穩定性好,船拉子離水面比較近,能省去罱泥人不少力氣。在小隊水泥船和木船共用的那些年,社員們都喜歡用水泥船。
嘴上說的容易,做起來很難。半天下來,我已感到很累。罱的泥裝滿了中艙,就算是完成了一船泥,下一步是攉泥,就是將艙中的泥運送到港邊的泥塢塘里。這在我就更加笨拙了。“攉”的時候,先是彎腰向艙中取泥,接著用力向上“攉”,同船的兩個人面對著面,動作要保持協調。我在東風學校讀書時拍攝過一張照片,穿著布鞋雙腳踏在泥塢塘邊,河對岸是一片廣闊的桑樹地,我笑得很燦爛。
我們村上有個圣堂洋,罱泥船出口都要從此經過。有時看見社員們的罱泥船能罱到河底的魚,概率不多,收獲喜悅。后來,大隊上有了一艘“吸泥船”。 吸泥船是機動船,它裝有大功率吸泥泵和20厘米粗的吸泥管,工作效率奇高,吸滿一船河泥不到半個小時。新世紀初,我從湖州城回故鄉去,見到大隊支部駐地,有吸泥管通過隊上水泥路,直接從半干的圣堂洋底抽到桑樹地和稻田里,省下了許多勞動力。
進入20世紀八十年代,隨著河道清淤機械的出現,罱泥船慢慢退出了人們的視線。桑基魚塘,傳統的農耕文明生態系統在工業化,城鎮化當中漸漸被打破。土地承包責任制后,每家農戶對土地使用都有自己的安排,這樣,吸泥船自然也被淘汰了。運河兩岸,拉纖成為歷史鏡頭;在河里罱泥的活兒,成為人們美好的回憶。我們村上河港中,最初,有農戶用上大噸級的水泥掛機船,去城里從事建材運輸。現在,我們福溪兜里的罱泥船依舊有存,擱淺在岸邊,已經多年棄置不用了。過去,大家知道罱河泥是為了積肥,為了養地。現在,人們飲水用上自來水,家家都有。忽然發現,河里的淤泥沒人去“罱”后,河水黑了、臭了,不但不能喝,連洗澡都不行了。
近幾年來,湖州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大力開展“五水共治”,整治河道環境。由于水鄉河網密布,不少“毛細血管”中,清淤機械無法作業。面對這樣的情形,有的村上便將罱河泥清淤方式“喚醒”。一天,我回到故鄉,走上一座石拱小橋時,重見了驚喜的一幕:又有罱泥船在罱河泥了!引來許多人在觀看。據說,這是屬于南潯區政府組織的生產技藝領域的一項非遺項目。
作者:大學生網報 來源:大學生網報
校園文學推薦
- 故鄉的紅松
- 紅松,以其蔥蘢濃郁、四季常青而著稱于世。
- 10-28
- 難忘隊上罱河泥
- 罱河泥作為一種農活,曾經是我們江南水鄉一道最美的風景。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生產隊上種田植桑多用自然肥料。水鄉地區河網密布,河
- 10-28
- 我聽見鳥的叫聲
- 差五分鐘夜半十二點,在樓下鄰居響亮的 “唰啦”一聲拉窗簾的聲音中,我的這夜睡眠戛然而止。
- 10-28
- 巍巍井岡美如畫
- 井岡之“紅”,譽滿神州。這里是名副其實、當之無愧的“紅色圣地、革命搖籃”。
- 10-27
- 居延海的變遷
- 發源于祁連山南麓的額濟納河,匯集消融的冰川和叮咚的泉水,流過祁連山山脈。
- 10-27
- 春雨江南
- 不得不說每年江南三四月的春雨真的是如風拂面,潤如酥油。常年濕潤天氣會讓南方的某短時間里的大街小巷充斥著一絲絲的雨氣,但是春雨卻
- 10-27
- 我愛青山常蔥蘢
- 我家大門南方,209國道邊,有一座二百余畝茂密大山,蔥蘢郁深的綠色,總是令人喜愛。
- 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