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樹上的雞
發布時間:2024-10-25 閱讀:
我家的雞常年在十五、六只,三只雄壯威武的紅毛公雞,其余便是黃色和黑色的母雞。傍晚時,它們會回到小時候住過的雜房前,吃過我們投喂的稻谷或玉米后,便全部飛上一棵高大的桂花樹上過夜。不管是狂風暴雨,還是下雪結冰,它們都不為所動。
經常地飛上飛下,讓它們全部練就了敏捷的身手。當有蟲子從頭頂飛過時,它們能迅速鎖定目標,先是伸長脖子跟著快跑,看準時機突然彈跳起飛,喙瞬間準確地啄住飛蟲。如果是個頭稍大的如蚱蜢、飛蛾,它就會放到地上猛啄幾下再吃,小的則脖子一伸直接吞下。整套動作如武林高手般行云流水,一氣呵成。
逢年過節,抓雞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特意買了一把三米高的人字梯,用細鋼筋做了個長鉤。夜深人靜的時候,躡手躡腳地把梯子架到離雞最近的地方,爬上去用不太亮的燈光照準雞的位置,慢慢地把鉤子伸過雞腳后再往回拉,雞爪便被卡牢在鉤子里了。被抓住的雞拼命的撲騰聲,嚇得一樹雞四散飛開,東躲西藏,想要再抓一只便不可能了。
平日里,三只公雞帶著母雞四處活動。它們最喜歡用爪子翻動滿山的樹葉枯草甚至是松散的表土層,尋找鮮活的小蟲或蚯蚓,有時也會下到田里啄食收割時掉落的稻谷或者是小魚蝦,嫩草、漿果也都在它們的食譜中。不停地運動加上吃的都是有機食物,多年來,我家的雞很少生病,除非是誤食了噴灑過農藥或除草劑的食物,它們才會垂頭喪氣,遲鈍厭食。但除了極個別外,大多數的幾天后就會康復。
這些野雞般的土雞,只能清燉或蒸了吃,生炒任你再好的牙口也極難咀嚼,只能囫圇吞棗般整塊吞下。燉雞時,香甜的氣味滿院子飄散。燉好后,黃亮的雞湯鮮香醇厚,讓人不忍下咽。雞蛋與外面買的更是大不相同,煮熟的雞蛋撈出后,一小會就干了水汽,用手抓起,蛋殼滿是粘手的感覺。蛋黃黃中泛紅,吃起來又香又沙,有時還能噎住喉嚨。
老人們常說,春天鳥都有窩蛋。意思是,春天是母雞產蛋的高峰期。我家的雞有一部分把蛋下在我們準備好的草窩里,也有一些習慣躲到外面下。偶爾發現一只母雞從草叢里跳出來,并發出抱雞婆特有的低沉的咯咯聲,找過去便會發現一窩十多只碼成一堆的蛋,蛋殼已被孵去光澤,估計小雞都快成形了。
春末夏初,雨水豐沛,氣溫也還較低。為了不讓母雞和蛋被淋濕,趁母雞外出喝水吃食的機會,我們迅速把一把舊傘綁上一根削尖了的木棍,牢牢地插到雞窩旁。一心孵蛋的母雞回來時,顧不上察看環境變化,急忙又爬到了蛋上。除了偶爾會用爪子把蛋輕輕地翻動一下,絕大多數時間都在不聲不響地專心孵蛋。
十多天后,就可以聽到小雞稚嫩的叫聲和母雞溫柔的呼喚聲。慢慢靠近,便可以看到母雞腹部下面的羽毛里鉆出了好幾只黑色的、黃色的毛茸茸的小雞頭,黑亮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著外面的世界?赡苁菍δ鸽u有種天然的信任,膽子大的居然不怕人,也有膽小的迅速把頭縮到了母雞的羽毛里。再過兩、三天,小雞出齊后,母雞就會帶領它們跑下來,咯咯咯地叫個不停,找人求食。
剛開始時,給小雞喂的是碎米。親戚和鄰居便勸我喂小雞飼料,說這樣小雞才長得快。我知道飼料里有這個素、那個素的,才催得小雞快速生長而且還不易生病。但這樣喂出來的雞便與外面買的差不多了。我也明白,要養出純天然綠色的雞難度實在太大,但至少要盡力養成放心雞,產出放心蛋。所以我口頭上應承著,但一直都沒有買過飼料。
晚上,當小雞在母雞身下睡著了的時候,我和愛人拿個籮筐和蓋子輕輕地走過去,蹲下身子,用雙手把母雞和小雞一把抄緊,平穩地捧到籮筐里,蓋上蓋子端放到雜屋里,然后關上門,以防蛇鼠侵害。在雜屋里喂養一個月左右后,小雞已經能夠小跑低飛,而且還能吃整顆米粒了。選擇一個晴朗的下午把雜屋門打開,母雞就會不停地叫喚著把小雞帶出來,一直在附近活動到傍晚,然后又會回到屋里。
山區多老鷹、鷂子,春天也是它們的繁殖季。食物不夠時,它們便會在清晨或黃昏光線不好時向在外活動的小雞下手。母雞雖然不是對手,但正如俗語講的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它會把脖子上的羽毛根根張開,奮不顧身地與之搏斗,并大聲呼叫人類的支援,讓它們不能得手。有時在野外突遇大雨,母雞會張開翅膀,把所有的小雞攏在身下就地庇護起來。雨停了,母雞全身透濕,而小雞大部分的羽毛依然干燥。此情此景,讓我們不能不對母雞肅然起敬,并確信母愛并不是人類的專利。
當小雞能正常覓食并起飛了,母雞就會帶它們先飛到較矮的樹上,再飛到它過去過夜的桂花樹上。再過一段時間,母雞就會完全放任不管,任憑小雞怎么跟隨、叫喚,它都會躲開,有時還會對小雞開啄。于是,半大的小雞便極不情愿地開始了獨立生活。住在樹上的雞,隊伍又一時壯大起來了。
作者:大學生網報 來源:大學生網報
校園文學推薦
- 老家村民的“鬧心事”
- 老家位于群山之中的山東省魯南山區,居住的縣城離老家并不太遠,平日忙于工作很少回去。只有年節或農忙時,才來去匆匆地回家看看。
- 10-25
- 住在樹上的雞
- 我家的雞常年在十五、六只,三只雄壯威武的紅毛公雞,其余便是黃色和黑色的母雞。
- 10-25
- 重返故鄉
- 我的故鄉坐落在縣城西南十多里一個不起眼的地方,雖然在地圖上找不到她的影子,但在歷史長河中曾經立下可歌可泣的豐功偉績。
- 10-25
- 雪雪
- 一句樸實的諺語,真切地道出了二十四節的奇異變化。尤其是立冬給人的感覺最為真實。
- 10-25
- 云嶺大地上的天籟之音
- 有人說,音樂是上帝的聲音。那些感恩美麗自然、歌頌人間親情的歌謠,常常激起人們感情的共鳴。
- 10-25
- 唱響生態旅游歡歌
- 肇源,是一片神奇豐饒的土地,燦若云霞的6500年悠久文化歷史,閃耀著璀璨的文明之光
- 10-25
- 濱江園記
- 依青峰玉嶺,擁全城靚景;臨松江綠水,伴旭日東升。繁華城中織旖旎, 滿山翠色書溫馨;松滋橋頭筑瓊樓,一方寶地日月新。
- 10-25
- 夢中紅柳
- 一上班,好友興高采烈地把起早在布爾哈通河邊拍的照片放在我的桌上。
-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