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情懷
發布時間:2024-10-17 閱讀: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故鄉,每個故鄉都有著各自的模樣和所長。
在齊魯大地、渤海之濱、萊州灣畔有一方2180平方公里的平原沃野熱土。主宰這方熱土的是成方連片、一望無際、銀光閃閃的冬暖式蔬菜大棚。里面枝繁葉茂、青翠欲滴、碩果累累、四季泛綠、常年飄香,令人向往。這就是生我養我的故鄉——聞名遐邇的中國蔬菜之鄉壽光。
每個故鄉都是每個人眷戀熱愛和魂牽夢縈的地方。但人們對故鄉的情誼是不一樣的,有實力的往往對故鄉是實實在在的奉獻,而我作為靠養老金生活的退休族,只能懷著一顆對故鄉的赤誠之心和滿腔熱忱,把深情付諸筆端,躍然紙上,去講述故鄉在歷史的長河中,那些風雨兼程、歷盡滄桑、感天動地、可歌可泣的故事。向人們傳遞一點正能量,以盡綿薄之力。
壽光歷史悠久,古老文明,文化燦爛,物華天寶,人杰地靈。
古代這里因出現過不少值得驕傲的名人和值得夸耀的圣地,而促其成名由來已久。據史書記載:壽光得名于戰國,置縣于秦,著于西漢。據全國和省文物普查結果:境內發現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等古文化遺址143起,現館藏文物上萬件,其文明歷史可追溯到7300年之前。文字始祖倉頡曾在這塊土地上創造象形文字,秦始皇曾在這里筑臺觀海,漢武帝曾在巨淀湖畔御駕躬耕。歷史王朝丞相有13人生于此,西漢名相公孫弘,以法治國,名垂青史;東晉十六國時前秦丞相王猛,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千古農圣賈思勰長于斯,歷盡千辛萬苦,在這里寫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農學巨著《齊民要術》,彪炳青史,世人推崇。出自這里的文化名人有“建安七子”徐干,詩詞典雅,與“三曹”齊名;明末清初著名才子、學者、文學家安致遠,一生著作頗豐,詩詞歌賦文俱佳,且獨樹一幟,自成一家,影響甚廣而久遠。由此可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這里源遠流長!
打開壽光百年的近代史,是一部英雄兒女慷慨赴國難、熱血浴中華的紅史書。它圣潔、凝重、永恒、熠熠生輝,照耀千秋萬代。
早在1924年9月,受中共“一大”山東代表王盡美、鄧恩銘影響,由張玉山任書記、王云生、延安吉任委員的山東省第一個農村黨組織壽廣支部,在臺頭鎮張家莊村張玉山家光榮誕生,燃起齊魯大地農村革命的星星之火,讓人們在黑暗中看到了真理的光芒,信仰的力量,勝利的希望。在血與火的洗禮中,黨組織從小到大,由弱到強,不斷發展成為革命的中流砥柱。現已成為一部有著97年黨史的“紅色家譜”。是我們傳承紅色基因,普及紅色文化,搞好紅色教育的最好教科書。
在那炮火連天、硝煙彌漫的革命戰爭年代,壽光西北部巨淀湖畔的牛頭鎮,成為齊魯大地赫赫有名的革命根據地,被譽為“壽光的延安”。這里出了個抗日英雄馬保三,他一馬當先,揭竿而起,組織領導牛頭鎮抗日武裝起義,創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魯東游擊隊第八支隊”,在巨淀湖萬畝蘆葦蕩中安營扎寨,打響魯東抗日第一槍,成為蘆蕩火種。他們在蘆葦蕩中大擺“八卦陣”、“迷魂陣”,神出鬼沒,與日本鬼子斗智斗勇,浴血奮戰,英勇殺敵,譜寫了一曲曲英雄的贊歌。并奉命由此出發,東征掖黃,西戰清河,南下沂蒙,馳騁魯中,屢戰奇功,成為山東抗日戰場上的一支勁旅,把蘆蕩火種變成齊魯大地上熊熊燃燒的抗日烽火。
壽光南部有個范于村,從這里走出了一位巾幗不讓須眉的人。她就是傳說中的雙槍老太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陳少敏。大革命時期,在昌濰大地,在青島陰云密布的貧窟陋巷,在黨的北方局,在晉魯豫邊區,都留下了她斗爭的英姿,堅強的足跡,一串串動人的傳奇故事?谷諔馉帟r期,她與李先念、鄭位三、朱理治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一起,為開辟中原敵后根據地,付出不懈努力,作出重大貢獻,被譽為我黨長期主持一個地區全面工作和直接領導武裝斗爭的少有的女領導干部之一,堪稱女中豪杰。
喜看近在眼前的現代史,我們記憶猶新。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壽光人民“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勇立時代潮頭,再創輝煌,并涌現出了一批追求卓越,值得全市、全省乃至全國學習的先模人物。
土生土長的壽光人王伯祥,在壽光任縣委書記五年半,堅持人民至上,傾心、傾情、傾力,帶領全縣人民打響了壽光歷史上著名的史詩般的三大戰役:一戰,大建冬暖式蔬菜大棚,大力發展蔬菜產業;二戰,組織20萬人齊上陣,大搞壽北開發;三戰,掀起“工業革命”,打造壽光工業航母。“三戰”告捷,拔掉窮根,讓壽光迅速崛起,一躍進入全國百強行列。
王伯祥在離任18年后的2009年11月,壽光被中宣部、中央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領導小組確定為全國重大典型。作為“后典型宣傳”,經受住時間考驗,更讓人信服。先進事跡報告會12月31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時,給予了“新時期縣委書記的榜樣”的高度評價。在壽光老百姓的心目中,他就是活著的孔繁森,新時代的焦裕祿。
在壽光一提起冬暖式蔬菜大棚之父、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人們永遠不會忘記,1989年他帶領17名黨員,冒著“殺青”風險,砍掉20畝未成熟的玉米,建起17個冬暖式蔬菜試驗大棚,種上黃瓜,一舉成功。當年冬天,黃瓜市場價格每斤10元,17個大棚造就了17個雙萬元戶的動人故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綠色革命”從壽光很快席卷全國。王樂義的名氣從此越來越大,成為全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帶頭人,新時期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的杰出代表。“樂義精神”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引起轟動,隨著中央媒體的宣傳報道,很快傳遍大江南北。
王伯祥,王樂義兩位時代楷模強強聯手,相得益彰,在廣袤的紅色大地上,引發的一場“綠色革命”,波瀾壯闊,讓壽光走出了一條發家致富奔小康之路,為蔬菜改變命運、改變中國貢獻了“壽光模式”,譜寫了一曲高亢嘹亮催人奮進的綠色贊歌,具有里程碑意義。
追本溯源,壽光蔬菜聞名于世,絕非朝夕之間,早在《齊民要術》一書中,就有蔬菜在壽光種植廣泛、技術領先的詳實記述。后經不斷傳承和創新,尤其喜逢盛世,才有今天的大好局面。
壽光創下了中國蔬菜發展史上的多項之最和第一:蔬菜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質量最好,成為“全國無公害蔬菜示范基地縣”達標單位,被譽為“中國第一菜園”;菜農學科學、用科學,始終站在科學種菜的最前沿,種菜能手在外指導種菜的最多,達8000余人;國內外名特優新蔬菜品種最全,成為“世界蔬菜種子硅谷”,全國最大的種苗繁育基地;勇于實踐,不斷創新,擁有蔬菜生產經營的最佳模式;率先開通“網上通道”,成為全國第一家蔬菜網上交易市場;直供北京的蔬菜綠色通道最暢行無阻,“早上壽光菜園子,中午北京菜籃子,晚上家庭菜盤子”,第一時間成為CCTV鏡頭下的重磅新聞;中國·壽光農產品物流園,成為中國最權威的蔬菜標準形成中心,最權威的蔬菜價格形成中心,最大的蔬菜物流配送中心,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和最大的蔬菜信息交流中心,是亞洲最大的農產品物流航母……
這張沉甸甸的成績單,足以證明壽光作為中國蔬菜之鄉,當之無愧,無與倫比。
為了確保壽光蔬菜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長盛不衰,市委、市府決策者們的經典杰作,就是一年一度定于4月20日舉辦的菜博會。菜博會堅持創新理念,以“服務三農”為宗旨,以“綠色、科技、未來”為主題,突出經貿洽談活動、科技交流合作、農業觀光旅游和蔬菜文化藝術四個重點,以菜為媒,為干部謀思路、商家尋新機、農民群眾求致富、廣大游客觀景致,打造了一個極好的平臺和載體,彰顯出獨特魅力。
自2000年以來,菜博會作為國家正式認定的5A級農業專業展會,已連續舉辦22屆,越辦越精彩,越辦越成功,成為國際展覽業協會(UFI)大中華區蔬菜科技展會領域唯一雙認證單位。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連續三任總書記都光臨過菜博會,夸咱們的展會辦得好。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肯定“壽光模式”,給我們莫大鼓舞,為我們堅定不移再接再厲創新提升“壽光模式”、譜寫“壽光模式”新篇章,立起了主心骨。
在會展經濟方興未艾的時代,一屆奧運會、一屆世博會就可以造就一個城市,振奮一個民族的精神。
壽光正是得益于歷屆菜博會產生的“超越綠色”的巨大能量,不僅推動了農業產業化自身的壯大,還惠及二、三產業,并大大促進了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你看。菜博會扎起匯集和推廣科技致富“金鑰匙”的大舞臺,讓農民用這把金鑰匙開啟了奔小康的大門;菜博會宛如一棵參天梧桐大樹引來無數金鳳凰投資興業,大企業群雄競秀,大項目千帆競發;菜博會變成帶動城市建設的“火車頭”,帶著壽光城建朝著獨具菜鄉特色的現代化中等城市目標,一日千里往前跑;菜博會帶出了大力發展三產“產業鏈”,讓壽光的商貿、交通、旅游、住宿、餐飲都搞得紅紅火火。
故鄉依托菜博會產生的菜效應,帶來了巨變,有目共睹。現已成為“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環保模范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這一張張金名片,就是這巨變的有力見證。
憶過去,看現在,道不盡故鄉美,說不完故鄉好,訴不止故鄉愁,講不夠故鄉紅色故事。故鄉啊,我愛您,我為您自豪,我為您驕傲!
展望未來,“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為我們展開更絢麗的畫卷。為慶祝黨的百年華誕廣泛深入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凝聚起我們全面加快建設現代化高品質中等城市的強大力量。只要我們憑借故鄉得天獨厚的紅色資源優勢,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開局決戰,起步沖刺,奮力攀登,勇爭一流,就一定能在新征程上奪取新的偉大勝利!
我堅信,故鄉壽光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作者:大學生網報 來源:大學生網報
校園文學推薦
- 鴨兒冤
- 這天晚上,我親自導演了一起比竇娥還冤的冤案,蒙冤的“竇娥”是一只鴨子,而我,則是這起冤案的“劊子手”。今記錄下來,是為《鴨兒冤
- 10-18
- 故鄉情懷
-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故鄉,每個故鄉都有著各自的模樣和所長。
- 10-17
- 心酸的旅行
- 于是提前半天,我和單位請了假,吃過午飯我和兒子收拾好簡單的行囊周轉兩次公交車,傍晚時分幾經打聽終于找到了旅行社集合的地方。
- 10-17
- 泱泱華夏,巍巍中華
- 夜晚,月掛枝頭,微光透過縫隙籠罩,無聊又寂寞,我的記憶也隨之縹緲起來,站在記憶的深處,徘徊了好久,總有那么一兩件事緩緩浮現,勾
- 10-17
- 空山絮語
-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清澈的河水終年潺潺流淌,巍峨的高山連綿不斷,漫山遍野的奇巖怪石,奇松怪樹,奇花異草,鳥鳴蟬叫,使人如入仙境。
- 10-17
- 過河
- 母親離開我多年了,我最難以忘懷的是她那天背著我趟過兩條河。
- 10-17
- 流淌在甲板上的情
- 夏天的一個下午,我和幾個朋友聚在一起喝茶聊天,用餐后已是黃昏。朋友說:“今夜晚風習習,皓月當空,湖面美麗又涼爽。
- 10-17
- 微光
- 小區門口,有一條漫長逼仄的通道,它是小區通往外邊的唯一道路。
-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