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馬山禮贊
發布時間:2024-09-03 閱讀:
朋友,你登過蒼馬山嗎?
蒼馬山位于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中心地帶,海拔只有399米,它是沂蒙山向祖國的東海延伸的觸角。據《沂州志》記載:“蒼馬山主峰蒼山,上可望東海,前有竇王墳,后有秦王柱,世傳安期生、徐則升仙處。”它不及黃山秀美、不如華山險峻、不像嵩山古老,更沒有泰山雄偉,但卻因她養育的臨沭人民蜚聲齊魯,譽滿華夏。
為了領袖的囑托朱村華麗轉身
在沂蒙山東部的沭河岸邊有一個朱村,它有一個奇特的習俗:大年初一的第一碗餃子不是敬祖宗,而是敬為保衛朱村而英勇犧牲的八路軍烈士。抗日戰爭時期,為了保衛朱村老百姓,八路軍鋼八連同進村掃蕩的日本鬼子浴血奮戰,犧牲了24名戰士,這些烈士最后都安葬在朱村。自此朱村的老百姓都自發用大年初一的第一碗餃子祭奠烈士。戰爭年代朱村就是魯東南有名的抗日模范村。2013年1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朱村視察,觀看這個抗戰初期就建立黨組織的支前模范村村史展,了解革命老區群眾生產生活。這是人民領袖習近平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后第一次視察山東親臨的第一個村莊。他叮囑隨行的省市縣鎮四級干部說:“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不能忘記那些為新中國誕生而浴血奮戰的烈士英雄,不能忘記為革命作出重大貢獻的老區人民,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共產黨的莊嚴承諾”。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朱村充分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多方籌措資金,全力打造朱村紅色旅游基地。先后建成朱村抗日紀念館、沂蒙支前館、沂蒙民俗文化展館等“朱村紅色旅游區”。朱村紅色旅游區免費開放以來,平均每天到朱村旅游研學的游客就上千人。旅游區的開放,不僅為村民提供了工作崗位,還帶火了“朱村味道”紅薯、花生、核桃、粉條等特色農產品銷售。曾全程參加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朱村的黨支部書記王濟欽逢人就講:“自紅色旅游基地建成開放后,僅去年國慶期間,村里就吸引游客50萬人次,日均接待游客達5萬余人次,高峰期一天接待了24個黨性教育團隊,經營綜合收入2000多萬,有的商鋪一天經營額就過萬元。”村黨支部還流轉土地興辦了珍珠苑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可提供500多個就業崗位,年產值2400萬元,村集體可以增收30萬元,現在的朱村華麗轉身又成為鄉村振興的示范村。朱村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的共同富裕道路帶火了臨沭縣鄉村振興之路,大興的“藍莓小鎮”,蛟龍的“航空小鎮”、玉山的“石材小鎮”,青云的“柳編小鎮”……如雨后春筍發展起來,帶領老區人民奔上鄉村振興的陽光大道。
常林鉆石的出土臨沭名揚世界
1978年的1月3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發布了山東省臨沭縣岌山公社(曹莊鎮)常林大隊魏振芳將重158.786克拉的天然鉆石無償獻給國家的消息。魏振芳一夜之間成為全世界都知道的名人,這顆鉆石后來被命名為“常林鉆石”。經中國科學院鑒定:這顆天然鉆石長17.3毫米,顏色呈淡黃色,質地純潔,透明如水,晶瑩剔透。晶體形狀為八面體和菱形十二面體的聚形,比重3.52,它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常林鉆石對于地球科學的研究、尋找原生礦以及研究天然金剛石形成的環境都具有重要意義。如何發現的這塊鉆石,很多人都十分好奇。魏振芳講起了發現這顆國寶鉆石和獻鉆石的經過:1977年的12月21日,常林村21歲的農村姑娘魏振芳,與生產隊的社員一起扛著鐵锨到大田翻整土地。當時都是生產隊長分配任務,誰干完了誰就可以回家。她挖完分給自己的地段準備收工,忽然發現臨近地頭誰撂下一小段茅草地沒挖。老實本分的她看時間還早,就決定義務給挖完。當她挖第二掀,突然發現從茅草里滾出一塊雞蛋大小的石頭,她拿到手里,驚喜發現是一塊鉆石。[根據《臨沭縣志》記載:臨沭縣地處沂河沭河斷裂帶,1668年(康熙七年)曾發生8.5級大地震,地下巖石發生斷裂,就使得億萬年間形成的鉆石被沖到地面。自此以后,斷裂帶附近的農民經常會在干農活時無意之中發現鉆石]魏振芳將鉆石拿回家,同父親一說,父親說:“這可是國寶。這塊鉆石誰買也不賣,誰要也不給,我們要獻給國家……”魏振芳在省市縣領導的陪同和公安干警的護送下將這塊鉆石送到北京,當時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將這塊鉆石命名為“常林鉆石”。迄今為止它仍然是我國現存的最大鉆石,其價值無法用金錢衡量。當上級領導問魏振芳要什么獎勵時,魏振芳說:“俺大隊太窮了,連臺拖拉機都沒有,要獎的話給俺大隊買臺拖拉機吧。”多么樸實的臨沭農民,為國家做出了這么巨大的貢獻,想到的都是集體,根本沒有自己。后來縣里將魏振芳農轉非并招工,成為國營企業工人,現已光榮退休。
六十多年的傳承為無責任退兵
2022年11月22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網站上,有這樣一則消息:山東省臨沭縣61年無責任退兵:老區征兵有塊“金字招牌”。這可不是普遍的榮譽,而是全國唯一的一個自建縣以來沒有發生一起有責任退兵的縣。61年無責任退兵金字招牌,正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首次提出“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沂蒙精神的最真實寫照。據縣人武部不完全統計:臨沭自1961年恢復建縣以來,先后為部隊輸送優質兵員2.5萬余名,1800余人次立功受獎,8次被國防部、山東省政府表彰為征兵工作先進單位。1961年臨沭恢復建縣之初,首任縣委書記趙立修就反復強調說:“選送優秀子弟參軍報國是臨沭的光榮傳統,關系國家安危,是我們的神圣使命。”截至2022年底,60多年里,歷任的19位縣委書記都牢記老書記的教誨,將這一使命代代相傳。“好男要當兵”這是臨沭縣委歷任書記的高度共識,只要是有利于部隊建設的事、有利于國防建設的事都是一路綠燈。2020年6月,臨沭建縣以來第一個研究生臧天天報名參軍,“政審和體檢”都合格后,他就開始服役前集中教育訓練。沒訓練幾天,教官發現臧天天精力不集中,訓練成績直線下滑。經過了解得知,原來臧天天之前報名教師在編崗位已經通過,并收到了縣教育體育局正式錄用通知。他一直都在糾結是從軍報國還是入編當教師。時任縣委書記劉飛聽取人武部匯報后,根據相關政策,當即拍板決定:讓臧天天帶編入武,退役后提高職級待遇。在歡送新兵大會上,臧天天鄭重表態:“請縣委領導放心,我到部隊后一定為臨沭人民爭光!”讓我們記住這些帶領臨沭人民創造這一奇跡的縣委書記的名字吧:趙立修、傅恩恕、高新矩、李芳華、魏耀林、楊廷古、李守克、張志奎、陳學明、張杰文、魏本建、王祖和、慕增利、丁鳳云、趙啟全、孫豐剛、任慶虎、劉飛、張雷。
管好農民的財務敢立全國標桿
臨沭盡管是個沂蒙老區人口和土地面積排名靠后的小縣,但卻創造了許多在全國都叫得響的典型經驗,并得到推廣。僅以1996年臨沭縣紀委監察局開展的農村財務清理整頓的經驗為例。1995年,臨沭縣紀委監察局在調查研究中發現,反映農村干部財務不清、貪占挪用的信訪案件居高不下,大部分村莊沒有建立規范的財務管理制度,致使村干部違反經濟紀律的案件是屢禁不止、屢查不絕。農村財務不清、村干部辦事不公已經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也成為影響黨群干群關系的重要癥結。為此在縣委縣府支持下,抽調830多名干部,用半年的時間對所有的村財務進行清理整頓。通過清理整頓,集體回收欠款707萬元,集體歸還債務329萬元。共處理有貪污挪用公款行為黨員、干部420人。清理賬務后,各村將現金賬簿全部移交給鄉(鎮)經管站,由經管站對農村賬、款實行“提級管理”,堅決杜絕亂支亂用。縣政府專門下發文件,公布實施統一規范的《村級組織預決算制度》《集體資產資金管理制度》等十項農村經濟合作財務管理制度:明確規定農村資金所有權、使用權不變,財務開支必須經村兩委集體研究。1996年6月9日,《法制日報》在頭版頭條以“臨沭縣農村財務由亂到治”刊登了臨沭縣的經驗做法,編輯部還專門加了編后話。編后話是這樣說的:“當前,農村財務管理普遍存在的混亂狀況,已成為農村問題的一個突出焦點,農民反映頗為強烈。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農民負擔,影響了干群關系,有損于農村基層組織的形象,并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怎樣管好農村財務?山東省臨沭縣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事實證明,理清財務,收支透明,不僅能改善干群關系,增強農村基層組織的凝聚力,而且它還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保障因素。”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蒼馬山雖然不高大雄偉,但是因為有臨沭人民這個“仙”也成為齊魯名山。朋友,你愿意來臨沭看一看嗎?我會免費為你導游,給你細說更多蒼馬山的故事。
作者:大學生網報 來源:大學生網報
校園文學推薦
- 石溪河記
- 石溪河,這塊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盡管名不顯赫,不見經傳,可在東安歷史上,卻有著一般地方少有的地理環境和人文淵源。
- 09-03
- 蒼馬山禮贊
- 蒼馬山位于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中心地帶,海拔只有399米,它是沂蒙山向祖國的東海延伸的觸角。
- 09-03
- 父親和母親
- 父親和母親都生于1939年,但不是青梅竹馬也不門當戶對,父親和母親是包辦婚姻。
- 09-03
- 大車奔前方
- 廣東省雷州市的東洋,那是一個鑲嵌在我靈魂深處的地方,無論身在哪里,每當我的心緒寧靜的時候,耳邊就響起《我的祖國》那雄厚寬廣的旋
- 09-03
- 感恩生命中的貴人
- 所謂貴人,是在需要的時候,伸出的溫暖之手;也就是說能給學習、工作、生活帶來好運之人
- 09-03
- 我愛家鄉的桐花
- 四月中旬的一個周末,艷陽高照,和風拂面。我陪從外地回來的朋友到我的家鄉武廟集鎮游覽留夢河谷。
- 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