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州三章
發布時間:2024-08-19 閱讀:
丹霞山話語
丹霞山位于韶關之北,仁化境內,丹霞地貌因其而得名,山形似物而傳名于世。以陽元石為最,其余若僧帽峰,寶珠峰,拇指峰等不一而足,群峰點綴,為山增色。
陽元石屹立于叢山之中,傲然挺拔,直指蒼穹。游人慕名而至,玉女駐足,粉面含羞,嘆天地之造物,欲走還窺。俊男止步,心存慚愧,怨世上之不公,欲說還休。天造地設,隔江相望,不遠處藏有元陰洞,與陽元石遙相呼應,真乃天下奇觀。陰陽平衡,萬物生命之源,和諧山川之楷模也。長老峰冠絕群山,上有御風亭,觀日之最隹處也。然上山之路甚難,曲折回轉,步履頗艱,猶以丹梯鐵索為最險處。長約三十余米,仰角80余度,階梯沿巖壁而鑿,兩旁貫以鐵索,人要貼壁而行,猿攀而上,上者兢兢。下者栗栗。站立高處,俯身遠望,唯見翠山如簇,錦江如帶,綠水繞峰環林,逶迤而來。山風拂面,衣袂飄飄,人走高處,如凌空虛步,緊握護欄,恐一松手則身在山外矣。
要觀日出,需于凌晨四五點時分攀過丹梯鐵索,上御風亭坐待天明。黎明漸至,曙光乍現,霧山云海,群峰隱現于其中,流云飛逐,彩霞炫目,忽于天際處涌出一輪紅日,霞光萬丈,映照巖壁,紅如渥丹。正此謂丹霞是也。
珠璣巷傳說
珠璣巷位于梅嶺腳下,南雄境內,距梅關十余里。自古入粵,翻越梅嶺,行需整日,入粵時已是黃昏。行商賈客,避亂難民,赴考仕子,天涯過客,俱于此憩息,久而成集。
納八方之來客,容各地之風俗,存百姓之異同,無大族之欺凌,無族小之卑微,和諧共處,其融樂也;日出而作,日落而歸,背藜荷鋤,孺子牽牛,男耕女織,其勞樂也。溪曲水清,鳥嗚谷靜,楊柳輕拂,裊裊炊煙,其景樂也;和睦鄰里,排憂解困,守望相助,親密無間,其情樂也。無鬧市之紛爭,無權利之榮辱,其心樂也;夜幕降臨,舉燭而談,黑白交錯,煮茶品茗,楚漢相爭,車轟轟,馬銜枚,炮無聲,象踞河,身先兵卒,仕衛將帥,其娛樂也。
古道雄關
梅關,位于南雄之北,粵贛之間,關設梅嶺之巔,古道穿越而過。兩旁遍植梅樹,寒冬臘月之際,怒放于風雪之中,漫天皆白,香溢于野。
梅嶺地勢南緩北陡,自古以來,南來北往,俱從此過。山下有北伐軍起始點,懷想當年,征旗獵獵,整裝待發。越雄關而震五岳,出贛江而驚九州。沿古道向上前行,有六祖遇險處。一代高僧,尚不免衣缽之累,況常人乎。唯其舍得,棄衣缽而存佛志,弘法南疆,使佛光普照,遂成千古傳奇。
山上有泉,沿古道而下,行人隨手可掬。泉水清涼甘洌,勞困頓解。雄關建于山隘之上,高7~8米,寬10余米,厚3~4米。真乃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關前陡然峭壁,寒風凜冽,鳥瞰贛境,唯有一小道逶迤而下,直通大余。內戰期間,開國元帥陳毅曾遭困于此,寫下豪邁名句;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壯哉!
作者:大學生網報 來源:大學生網報
校園文學推薦
- 肇慶裹蒸情
- 裹蒸,也常被稱為裹蒸粽,是肇慶特有的美食,也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 08-19
- 韶州三章
- 丹霞山位于韶關之北,仁化境內,丹霞地貌因其而得名,山形似物而傳名于世。以陽元石為最,其余若僧帽峰,寶珠峰,拇指峰等不一而足,群
- 08-19
- 秋游羊獅慕
- 丁酉八月初,秋分之日,高中同窗好友二十六人,同游安福羊獅慕。
- 08-19
- 林木森森
- 當心中煩躁,不妨走出去到林木森森去。
- 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