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師四十四團十五連的知青館,一段滿載著夢想與奮斗的歲月被深深地鐫刻在歷史的長河中,靜靜地敘說著那群青年激情澎湃的過往。7月11日,懷著對知青們的崇敬之情,馬克思主義學院第三師五十團理論普及宣講社會實踐團隊踏入了這座留存著知青珍貴回憶的紀念館。

圖一:團隊成員在館內參觀交流
知青館遠離城市的喧囂,憑借著文物和照片默默地傾訴著知青們的青春歲月與奮斗歷程。館內所展出的知青們昔日使用的農具以及生活用品,使參觀的同學們切實體會到了知青生活的艱辛,以及他們無比寶貴的意志品質。支邊青年們懷揣著“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崇高理想,從繁華的城市奔赴一望無際的荒漠,用堅定的信仰戰勝了惡劣的環境條件。
圖二:知青使用的水杯上印有“建設邊疆 保衛邊疆”字樣 知青們依靠充實的精神給養抵御物質的匱乏。在參觀期間,有幾本書引得眾多成員駐足觀看并拍照留念。那些書已然泛黃陳舊,然而從書上豐富的筆記不難察覺出那位讀書人的專注與認真。在辛苦的勞作后,許多知青依舊堅持讀書學習,用知識充盈自己的內心世界,并運用所學知識建設團場,建設邊疆。歷經幾代兵團人的嘔心瀝血、同舟共濟,如今的四十四團已實現萬畝荒漠化作良田、城鎮發展也日新月異,曾經那段崢嶸歲月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兵團后代奮勇向前。
圖三:知青在書上的筆記

圖四:四十四團新貌
知青館成為了知青們同當代青年交流的橋梁,知青們用自身行動為青年一代樹立了光輝榜樣。重溫那段歷史,讓成員們深刻領悟青春的價值和奉獻的意義,從而更加珍視當下的幸福生活。歷史也時刻警醒著青年一代,要繼承和發揚知青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圖五:團隊成員在毛主席像旁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