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美食:
歲月沉淀的舌尖傳奇 在安徽美食的璀璨星空中,淮南的特色佳肴宛如一顆顆耀眼的明珠,散發著獨特的魅力。近日,隨著人們對地域美食文化的探索熱情高漲,淮南的八公山豆腐、朱馬店羊肉湯和大救駕等美食再次成為焦點,它們不僅是味覺的盛宴,更是這座城市歷史文化的生動注腳。
八公山豆腐:
八公山豆腐,承載著千年的傳奇。追溯到西漢時期,淮南王劉安在八公山下潛心煉丹,以八公山的優質泉水、飽滿黃豆和鹽鹵為原料,本是為求長生仙丹,卻機緣巧合發明了豆腐。這一偶然的杰作,就此開啟了豆腐的美食篇章。元代吳瑞在《日用本草》中首次詳實記載豆腐制作方法,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加以佐證,確認劉安為豆腐的發明者。歷經歲月洗禮,八公山豆腐制作工藝傳承至今,形成了豐富的豆腐文化,當地的豆腐產業更是蓬勃發展,產品遠銷各地,讓這份源自歷史的美味走進千家萬戶。如今,無論是家常烹飪還是高檔宴席,八公山豆腐憑借其細膩嫩滑的口感、豐富的營養價值,都占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

(實踐隊友顧成好供圖
)
朱馬店羊肉湯:
在淮南鳳臺縣,朱馬店羊肉湯是當之無愧的美食瑰寶。它不僅在當地享有盛譽,而且在全國多個城市中也頗受歡迎。馬店羊肉湯起源于安徽省淮南市鳳臺縣朱馬店鎮,這道美食已有百余年的歷史。以其香辣可口、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馳名。馬店羊肉湯采用朱馬店特色養殖的山羊制作而成,具有獨特的地方風味。馬店羊肉湯的制作工藝精細且復雜,其獨特的配料和原汁燙制的方法使得這道美食味道醇正,香膻適宜,濃而不膩。隨著時間的推移,馬店羊肉湯不僅在鳳臺縣周邊地區名聲大噪,而且通過改革開放和外出務工人員的傳播,在全國不少地方乃至部分大中城市都出現了正宗的馬店羊肉湯館,深受消費者的青睞。馬店羊肉湯不僅是鳳臺縣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被評為淮南市著名特色小吃,成為當地政府推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
(實踐隊員顧成好供圖
)
大救駕:
大救駕這道糕點,背后則是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故事。據說在一千多年前的公元956年,后周世宗柴榮征伐南唐時,命大將趙匡胤率兵首先攻打南唐重鎮壽春(即今壽縣)。壽春守將劉仁贍率兵堅守城池,使周軍很長時間都沒有攻下。最后,趙匡胤親冒矢石,奮勇攻城,終于攻進城去,但他本人卻因疲勞過度,精神不振,不思飲食。而城中糧食早已消耗殆盡,城內百姓斷糧缺草,周軍士兵更無供應。軍內廚師找不到什么好吃的東西給趙將軍,勉強搞來一些面粉、白糖、食油,湊合做成糕餅送去。沒有想到趙將軍吃了這糕餅,食欲大振,連聲稱好。后來趙匡胤做了大宋開國皇帝,曾偶爾與大臣們談起此事,并且念念不忘地說:“好餅,好餅!真是救了朕的駕也!”從此以后,人們就把這糕餅取名叫做“大救駕”了。

(實踐隊員顧成好供圖)
淮南的美食,是歲月沉淀的結晶,是文化傳承的載體。在文旅融合的時代浪潮下,當地政府積極作為,通過舉辦美食節、打造美食街區等舉措,將這些美食與旅游深度融合,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品嘗、體驗。這些美食不僅為淮南的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更讓更多人領略到淮南這座城市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獨特的文化魅力,成為連接城市與外界的美食紐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