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園學子寒假社會實踐】--學習紅色經典,傳承先輩精神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黨的18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重要場合談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表達對英雄烈士的崇敬之情,強調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圖為實踐隊隊員拍攝的紀念廣場照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傳紅色薪火,鑄革命之魂”實踐隊隊員于2025年寒假期間,奔赴菏澤革命烈士陵園。通過參觀學習、聆聽講解等形式,追尋革命先輩的足跡,感悟他們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革命精神。
菏澤革命烈士陵園原來坐落在菏澤市丹陽路東段,西面與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隔河相望,始建于1970年,占地面積128畝,由革命烈士紀念館、著名烈士紀念碑亭、革命烈士墓等組成。2010年9月29日晚至30日上午,菏澤市革命烈士陵園正式搬遷到牡丹區吳店鎮,新菏澤市革命烈士陵園啟用。
圖為實踐隊隊員拍攝的武器文物照
冬日的烈士陵園莊嚴肅穆,青松翠柏環繞的紀念廣場上,巍峨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矗立于天地之間。下午2時,實踐團成員,面向紀念碑肅立默哀,以最樸素的方式表達對英烈的深切緬懷與崇高敬意。
圖為實踐隊隊員拍攝的紀念館大門照
烈士陵園紀念館名稱的正大門上,密密麻麻地鐫刻著無數烈士的名字。這些名字或大或小,或深或淺,每一個名字都仿佛是一顆閃耀的星辰,訴說著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大門的設計獨具匠心,它不僅僅是一扇門,更是一面歷史的豐碑。這些烈士的名字排列著,仿佛是他們用生命鑄就的永恒的隊列。站在門前,仰望著這些名字,心中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敬意。每一個名字背后,都是一位為國家、為民族獻身的英雄,都有一段壯烈的犧牲故事。這些名字無聲地訴說著革命先烈們的偉大精神,也時刻提醒著后人,今天的和平與繁榮,是無數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在大門前久久駐足,用手輕輕觸摸著那些名字,仿佛能感受到先烈們的溫度。這一刻,時間仿佛靜止,每一位參觀者的心靈與那些偉大的靈魂產生了跨越時空的對話。這扇刻滿烈士名字的大門,成為了參觀者們心中最深刻的紅色印記,也激勵著他們將這份崇敬與傳承銘記于心,繼續前行。
冬日暖陽下,烈士陵園紀念館前的紅旗獵獵作響。在參觀學習中,深刻感悟到了紅色和革命文化的內涵,激發了每一個人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每一個這些將紅色基因融入血脈的參觀者,會用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的使命擔當,讓紅色精神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