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團省委 “百萬大學生進社區” 社會實踐 “六個一” 工作安排的指引下,曲阜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助村毓秀催花綻,潤社涵情引福臨” 實踐隊積極響應號召,鼓勵隊員主動向社區報到,參與多樣化的基層服務。2025 年 1 月 19 日,實踐隊隊員來到山東省德州市禹城市洛北干渠城市公園,開展志愿清掃活動,以實際行動為補齊城鄉社區服務短板貢獻力量,在美化社區環境的同時,也為譜寫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新篇章添磚加瓦。
洛北干渠公園承載著城市的歷史記憶與生態變遷。多年前,這里曾是城市邊緣一片荒蕪之地,干渠兩岸垃圾成堆,河水污濁不堪,周邊居民避之不及。然而,隨著城市發展理念的轉變和生態文明意識的覺醒,一場生態治理攻堅戰在這里打響。經過多年的努力,洛北干渠舊貌換新顏,成為了城市中的一顆生態明珠。
在清掃活動中,實踐隊員首先來到人行道與草地中,對散落其上的塑料袋、煙頭、紙屑等垃圾進行清理,將其一一收入垃圾袋中。晨光微曦,人行道和廣場上卻已經來了不少晨練的居民。當實踐隊員好奇地向一位市民詢問時,他感慨地說:“洛北干渠的變化太大了,現在這里空氣好,景色美,是鍛煉身體的好地方。我常帶著我家孩子來玩,親近親近大自然,心情都舒暢多了

圖為實踐隊員撿拾草地上的垃圾。
隨后,實踐隊員來到河邊,不僅撿拾河岸的紙盒和食品包裝袋,還用工具敲碎河面的薄冰,打撈水中漂浮的垃圾。在這里,實踐隊員遇見了一位正在捕魚的老人。老人不緊不慢地將漁網從河中收起,一邊解下纏在網上的小魚,一邊高興地說:“以前這里環境確實不好,河里又臟又臭,沒魚沒蝦,我們都不愿意來。現在可大變樣了,水清了,環境好了,我每天都來下網,能抓到不少魚呢。”

圖為實踐隊員清理水中的垃圾。
對比洛北干渠如今的景色和過去的模樣,變化之大令人驚嘆。曾經的荒蕪之地,如今綠樹成蔭,花草繁茂;曾經污濁的河水,如今清澈見底。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這里依然生機勃勃。成群的灰喜鵲和烏鶇在渠岸的樹叢中覓食嬉戲,為冬日的干渠增添了一份靈動之美;而等到立春,河冰消融,還會有野鴨從遠方遷徙而來,在此地繁衍生息。洛北干渠公園已經成為了社區居民放松身心、鍛煉身體、親近自然的最好選擇。
實踐隊員的志愿清掃活動,不僅美化了洛北干渠的環境,更是一次生動的生態文明教育實踐,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城市的生態文明建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在清掃過程中,實踐隊員深刻體會到了生態保護的重要性。每一處被清理干凈的草地,每一片被打撈上來的水面垃圾,都代表著對生態環境的一份守護。實踐隊員意識到,生態治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持續的維護。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洛北干渠的變遷正是這一理念的生動詮釋。從過去的荒蕪之地到如今的生態公園,洛北干渠的華麗轉身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治理、市民的積極參與以及無數志愿者的默默奉獻。實踐隊員的志愿清掃活動,正是這一生態治理鏈條上的重要一環。志愿者們用實際行動守護著洛北干渠的生態之美,傳承著生態文明的理念。
此次志愿清掃活動,不僅讓洛北干渠在冬日里煥發出新的生機,更在實踐隊員心中播下了生態文明的種子。每個人都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和受益者,每個人都應行動起來,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