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的來龍山頂,有一座巍峨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它靜靜矗立,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歲月。1月20日,山東大學歷史學院“同心筑夢”國家安全宣講團成員、磐安籍學子金伊娜回到家鄉(xiāng),實地走訪磐安縣革命烈士紀念碑和紀念館,探尋紅色記憶,感悟英烈精神,為國家安全宣講注入鮮活力量。
碑前肅立,緬懷先烈鑄忠魂
獨自踏上家鄉(xiāng)磐安的土地,金伊娜來到了位于來龍山頂?shù)母锩沂考o念碑前。那高19.27米的碑身,宛如一座巍峨的豐碑,直插云霄,無聲地訴說著1927年磐安縣最早建立共產(chǎn)黨組織的輝煌歷史。三棱形的碑體,巧妙地代表著磐安縣的三個區(qū)域,而頂部的頭框設計,則寓意著團結向上的力量。在陽光的照耀下,遲浩田將軍的題詞熠熠生輝,碑座上嵌刻的工農(nóng)兵群體開展武裝革命情景的花崗巖浮雕和漢白玉花圈,仿佛將人帶回那段風雨如晦的革命歲月。
“革命先輩們?yōu)榱藝业莫毩⒑腿嗣竦慕夥牛幌奚约旱纳@種精神正是國家安全的基石。”金伊娜感慨道。回憶起幼時每年學校組織的紀念活動,金伊娜肅立在紀念碑前,脫帽哀悼,垂首悼念。隨后,她仔細觀察每一處細節(jié),從碑文到浮雕,從臺階到花圈,每一處設計都蘊含著深刻的歷史意義。作為中國史專業(yè)學生,她深知這些革命先輩的奮斗與犧牲,不僅是為了推翻舊政權,更是為了建立一個沒有外敵入侵、人民安居樂業(yè)的新中國。這種對國家主權和人民安全的守護,正是國家安全的最初形態(tài)。先烈們用生命捍衛(wèi)了國家的主權和民族的尊嚴,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們的英勇事跡將永遠激勵著我們?yōu)榫S護國家安全而努力奮斗。
館內尋蹤,觸摸歷史鑒安危
參觀完紀念碑后,金伊娜走進了革命烈士紀念館。館內陳列著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和文獻資料,通過油畫、沙畫、立體雕塑等形式,生動再現(xiàn)了磐安革命斗爭的全過程。從“浴血大盤山”到“英勇求解放”,從“捍衛(wèi)新磐安”到“舍身為人民”,每一個板塊都記錄著先輩們的英勇事跡,生動地展現(xiàn)了磐安革命斗爭的發(fā)展歷程。
在“浴血大盤山”板塊,陳列著一件件銹蝕的刀片、褪色的衣物、泛黃的書籍,仿佛在訴說著那段歲月的艱辛。在“英勇求解放”板塊,通過沙畫的形式,展現(xiàn)了磐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為爭取解放而進行的一次次英勇斗爭。那些沙畫中的畫面,雖然簡單,卻充滿了磐安人民對自由和解放的渴望和力量。在“捍衛(wèi)新磐安”和“舍身為人民”板塊,呈現(xiàn)了磐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為保衛(wèi)新政權、建設新家園而付出的努力。從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的英勇戰(zhàn)士,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勞動模范,從抗震救災中的無畏勇士,到脫貧攻堅戰(zhàn)場上的辛勤耕耘者,這些先輩們用他們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的以身許國精神,什么是“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舍生取義精神。
從戰(zhàn)爭年代的浴血奮戰(zhàn)到和平時期的建設發(fā)展,先輩們始終將國家安全放在首位,他們的事跡提醒當代人,國家安全是國家發(fā)展的基石,是人民幸福的保障,必須時刻保持警惕,維護國家安全。磐安人民在保衛(wèi)國家、建設家鄉(xiāng)中展現(xiàn)出的無私奉獻精神,使金伊娜重新理解了國家安全:“國家安全不僅是軍事上的防御,更是經(jīng)濟、社會、文化等全方位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
心懷敬畏,傳承薪火固國安
獨自參觀紀念館的實踐使金伊娜深刻認識到,緬懷祭奠先烈,是為了不要忘卻;致敬追思,是為了砥礪前行。新時代的大學生肩負著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的歷史使命,要將對革命歷史的致敬轉化為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歷史偉業(yè)的前進動力,把先輩們開創(chuàng)的事業(yè)不斷推向前進。
作為山東大學歷史學院的中國史專業(yè)學生,金伊娜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此次磐安之行,不僅是個人對家鄉(xiāng)紅色歷史的深入了解,更是山東大學“同心筑夢”宣講團從專業(yè)視角對國家安全教育的積極探索。她計劃在未來的宣講中,將所見所感與國家安全理念相結合,以磐安革命歷史為切入點講述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未來,宣講團將繼續(xù)深入挖掘紅色資源,以歷史為鏡,以先輩為榜樣,為國家安全教育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