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園學子寒假社會實踐】——宣風樓里尋歷史,文化自信永相傳
隊伍名稱:“生陽隧火”實踐隊
隊長:朱春俁
指導老師:劉捷妤
隊員:朱春俁、王淑涵、崔玉磊、王娛洵、時藝雯、馬泉、趙羚竹、金瑤、王靜偉、李怡然、盧禹辰、王依萍、馬歆喆
在寒假社會實踐活動中,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 “生陽燧火”實踐隊積極投身文化探尋之旅,聚焦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武岡宣風樓,深入挖掘其背后故事,助力文化傳承與文化自信的增強。

武岡宣風樓,屹立于歷史長河之中,承載著數不盡的往昔歲月。據史料記載,其始建于 宋朝,歷經多次修繕與重建,始終是當地的文化地標。在歲月流轉間,它見證了朝代更迭、社會變遷,無數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詩篇,使其成為文化交流與傳承的重要場所。例如,王昌齡曾登樓遠眺,賦詩 《宣風樓》,描繪出當時周邊的壯麗景色與繁榮景象,為宣風樓增添了濃郁的文化氣息。

實踐隊隊員們懷著崇敬之心來到宣風樓前,開展了細致的調研。他們仔細觀察宣風樓的建筑風格,其飛檐斗拱、雕梁畫棟,盡顯古代建筑技藝的精湛。木質結構雖歷經風雨侵蝕,但依然堅固如初,彰顯著古人高超的工藝水平。隊員們采訪了當地的文化專家與居民,深入了解宣風樓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功能與作用。從古代的軍事瞭望到文化慶典舉辦地,再到如今的歷史文化展示窗口,它始終與當地社會緊密相連。在調研過程中,隊員們收集到許多鮮為人知的民間傳說,如 “宣風雪霽”,這些傳說豐富了宣風樓的文化內涵,使其形象更加立體生動。

通過此次對武岡宣風樓的實踐調研,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生陽燧火”實踐隊隊員們深刻認識到歷史文化遺產對于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意義。在與宣風樓的深度接觸中,他們自身的文化素養得到了極大提升,也更加堅定了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決心。他們表示,未來將繼續參與此類實踐活動,探尋更多的文化瑰寶,為文化自信的增強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讓古老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使文化自信的種子在人們心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