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調研背景 山東省電商農業農村是一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復雜環境。在農業基礎雄厚、政策支持有力、市場需求旺盛的有利條件下,山東省電商農業農村的發展前景廣闊。但同時也需要正視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和提升。
為深入貫徹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以及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我們的青春力量,作為青島科技大學經管學院學子,由胡煜璽、張天雨、鐘曉寧、戰仕珂、李英潔、葉雪瑩、殷思佳、閆冰、胡樂樂、田諾組成了暑期實踐小組,在張玉老師的指導下,針對山東省部分地區開展了關于電商對農戶的福利影響的調研。
二、實踐過程 本次社會實踐我們分別在淄博、濟南、日照、聊城、臨沂、菏澤地區展開調研,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收集數據。線上,共發布回收500份調查問卷,問卷面向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人群,調查電商行業的普及度以及電商對農戶的影響。
此外我們通過查找分析地方政府報告和學術期刊論文、調查電商平臺與第三方平臺等方式獲得了大量的數據;
線下,我們訪問了日照莒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將獲得的數據經過嚴格的篩選、精確的處理、嚴密的分析,形成了最終的調研報告。旨在為團隊調研山東省電商農業農村的發展提供精確的數據與嚴謹的支持。
三、結論 (一)電商引入農業農村為農戶帶來的好處
1、縮短了銷售鏈條:電商助農縮短了農戶與市場間的距離,減少了中間商的環節,降低了農產品的銷售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
2、促進農產品規模化交易:電商的應用可以將分散生產的農產品規模化交易,合理配置優質農產品資源,有助于健全農產品流通體系,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
3、加速農業信息化;電商的引入改變了傳統營銷模式,促進了農業生產與市場信息的對稱,提升了農業信息化水平。
4、提高農產品附加值:電商平臺促使農產品進行包裝和加工,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
(二)電商引入農業農村現存的問題
1、專業型電商人才的缺失;農村電商的主要人力來源是農業生產者,文化水平普遍較低,所受的教育有限,人才隊伍不夠合理。而大部分從農村走出去的大學生,返鄉人對于農村生產的幫助也較低。因而造成了農村電商人才配比不正常的情況,技術人才短缺。
2、農產品標準化程度低下:農村電商主要銷售農產品、手作品等商品,生產者多為農民,農民文化水平較低,對農作物沒有固定的標準處理手法,從而導致電商產品質量不一。
(三)電商引入農業農村未來的發展建議
1、政策扶持與資金投入:政府應出臺更多扶持政策,包括但不限于提供創業指導、資金補貼、稅收優惠,鼓勵電商企業、農戶參與電商助農項目,特別是對于初創企業給予更多政策傾斜。
2、設立農村專項基金:為農村電商企業提供種子資金、成長資金等不同階段的資金支持,同時引入風險投資機構,為有潛力的電商項目提供資金保障。
3、進行專業的人才培養與能力提升:與高校、職業院校合作,設立電商專業培訓基地,開展電商運營、產品設計、數據分析、直播帶貨等課程,培養電商專業人才,同時提供實習實訓機會,增強實踐能力。為農戶提供電商運營、網絡營銷、產品包裝等方面的培訓,提升其電商運營能力。
聯系人:胡煜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