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30日,蘇州大學暑期社會實踐重點團隊“樂予樂行”實踐團在蘇州市吳江區水鄉社區順利開展第二天的暑期授課活動。今日的課程主要向小朋友們分享心理健康知識,帶領小朋友們手工DIY,普及心肺復蘇(CPR)急救知識與水下生物的相關知識。
在當今快節奏和充滿挑戰的社會中,良好的心理健康能讓我們享受美好的生活。為使小朋友們能夠擁有更加良好的心理狀態。上午,王紫僑同學首先在線上為小朋友們帶來了第一堂課:擁抱情緒,我心向陽。
王老師首先從電影《頭腦特工隊》的片段視頻引入,講解情緒的種類以及每種情緒的內涵,并通過問答的形式調動小朋友們上課的積極性。除此之外,王老師還加入了同學之間借文具的生活實例,讓小朋友能夠身臨其境感知情緒。在王老師深入淺出而又耐心細致的講解下,小朋友們全神貫注地聽講,時不時參與課堂提問。在講解了有關情緒的理論后,王老師為小朋友們提出了應對情緒的一些小技巧,小朋友們表示在以后遇到困難和挫折的過程中要不氣餒、不放棄,還要積極尋求他人的幫助。

圖為王紫僑老師為同學們介紹情緒相關理論 通訊員王玉杰供圖
課程最后,王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一個趣味活動,讓小朋友們來繪制自己的情緒特工能量卡,小朋友們發揮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在紙上盡情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情緒,將課堂氛圍推向了高潮。

圖為小朋友們在制作情緒卡 通訊員王玉杰供圖
“心理健康課的特殊性決定了這不僅是一次知識的傳授,更是一次心靈的觸碰與共鳴。”課后,王紫僑同學感嘆道。通過這次心理健康課的開展,希望小朋友們可以正視不同情緒,直面挫折與困難,以積極而陽光的態度去學習和生活,也祝愿大家都能擁抱情緒,心向暖陽。
隨后,為培養小朋友們的專注力,提高動手能力,在張翊老師的帶領下,小朋友們一起進行了鉆石畫的手工DIY。張老師的講解風趣幽默,不時與小朋友進行互動。在動手實踐環節,張老師化身為孩子們的“貼身保姆”,時刻準備著指導幫助小朋友們完成鉆石畫的制作。小朋友們各個熱情高漲,認真細致,更有小朋友表示愿意留在教室做完之后再回家。

圖為張翊老師指導小朋友完成鉆石畫 通訊員王玉杰供圖
“自己親手創造的,無論多么微小,都是無比珍貴的。”這是課前張老師給小朋友們說過的一句話。就像臺下所有的小朋友們的人生一樣,是自己DIY的成果,充滿了獨一無二的美。小朋友從手工課程中感悟到了自我的獨特價值魅力。
下午,劉馨怡老師為小朋友們開展了心肺復蘇(CPR)的教學課程。心肺復蘇是一種急救技術,用于搶救心臟驟停的患者,小劉老師用嚴肅而不失活潑的授課方式,通過豐富的圖片與視頻向小朋友們講解了心肺復蘇的發展歷史,心肺復蘇相關的法律條文,如何撥打120,并在最后進行了心肺復蘇的演示。值得一提的是,當問到學校是否進行過心肺復蘇的專業培訓時,仍有不少小朋友不夠了解具體步驟。由此可見,開展心肺復蘇教育重若丘山。
在最后的心肺復蘇演示環節,現場氣氛十分熱烈,小朋友們都積極參與到演示過程中。此次課程讓心肺復蘇的相關知識得到普及,提高了小朋友們對生命的珍視程度,是一場名副其實的生命教育。同時,此次課程對提高搶救成功率、減少意外傷亡、增強社會安全感和減輕醫療負擔都具有深刻意義。

圖為劉馨怡老師帶領小朋友們操作心肺復蘇 通訊員丁宸輝供圖
鏡頭隨著課程的推進深入海底,跟隨張翊老師一起探索水下生物的奧秘!為增強小朋友們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以及海洋資源的意識,從SDG14到海洋污染,從塑料污染物的影響到“我能為海洋做什么”,張老師分享了許多有趣的科學知識。

圖為張翊老師為小朋友們介紹SDG 通訊員王玉杰供圖
令人欣喜的是,小朋友們知識儲備非常豐富,同時也充滿好奇和求知的勇氣。小朋友們在提前得知有DIY活動時也沒有心浮氣躁,靈動的雙眸里充滿著求知欲。
孩子們的世界看似很簡單,卻充滿未知與奧秘,在強烈的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們向小老師大膽提問,勇于求知。在張老師的講解下,小朋友們的疑問都得到了解答,并且都下定決心要保護海洋,關愛海洋生物。
今天的四節課內容各異、大放異彩,三位老師授課風格迥異,收獲了小朋友們的一致好評。期待樂予樂行實踐團的小老師們能夠寓教于樂,與小朋友碰撞出精彩的火花,也希望小朋友們可以真正地樂在其中,身心協調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