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中旬,西北大學“在希望的田野上:鄉韻麥畫·振興之旅”戶縣鄉村振興實踐調研團深入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開展了一系列旨在探索文化型新鄉村發展模式的調研活動。此次調研不僅揭示了藝術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獨特作用,更為鄉村振興的多元路徑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思考。
渼陂湖:生態與人文的和諧共生 調研團首站抵達渼陂湖,通過實地考察與勞動體驗,深刻理解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成員們不僅采訪了生態區工作人員和游客,還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參與到水草清理工作中,親眼見證了自然美景與人文情懷的完美融合,為鄉村振興的綠色發展之路提供了生動案例。
圖為團隊成員在渼陂湖進行勞動體驗
農民畫博物館:民間藝術的新活力 在鄠邑區農民畫博物館,調研團成員們深入了解了農民畫的發展歷程與藝術魅力。通過與農民畫愛好者的對話,團隊成員對“戶縣農民畫”的藝術特征與當代價值有了更深地認識。農民畫作為傳統文化的當代表達,正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文化活力。
圖為團隊成員對話農民畫愛好者
錦繡村:傳統與現代的和諧交融 走進錦繡村,調研團成員們感受到了濃厚的文化氛圍與鄉村振興的勃勃生機。通過采訪當地農戶和鑼鼓隊成員,團隊成員深入了解了鈴鼓舞的歷史及其在鄉村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錦繡村的傳統文化不僅豐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還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圖為團隊成員對話當地村民
蔡家坡村:藝術賦能鄉村的創新實踐 蔡家坡村作為藝術賦能鄉村建設的典型代表,給調研團成員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村內的村史館和美術館展示了藝術與鄉村生活的深度融合。通過對美術館志愿者和駐村藝術家的采訪,團隊成員深入了解了這一創新模式的實施細節與成效,為鄉村振興的多元化路徑提供了有益借鑒。
圖為團隊成員采訪美術館志愿者
此次調研活動,實踐調研團不僅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更對鄉村振興的路徑和方法有了更深刻地認識。團隊成員紛紛表示,未來他們將繼續深耕鄉村,探索更多鄉村振興的新模式、新路徑,共同書寫鄉村振興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