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震澤鎮作為絲綢產業的重要基地,其絲綢產業的發展與振興,不僅符合國家政策導向,也為地方經濟的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震澤鎮作為絲綢產業的重要基地,其絲綢產業的發展與振興,不僅符合國家政策導向,也為地方經濟的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2024年7月25日,南京財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煙雨江南織錦繡,古路絲綢韻悠長”鄉村振興實踐團團隊前往江蘇省蘇州市震澤鎮探索絲綢帶動鄉村振興的奧秘。
7月25日下午,實踐團團隊成員參觀了太湖雪公司旗下的太湖雪蠶桑文化園,太湖雪絲綢股份有限公司在胡毓芳董事長的帶領下,不僅復興了蘇州絲綢產業,還通過蠶桑文化旅游項目,帶動了當地文旅發展,幫助村民就業增收,用絲線勾勒出鄉村振興的道路。
圖為團隊成員聆聽講解員解說 楊樂 供圖
根據講解員的介紹,團隊成員了解到董事長胡毓芳出生于蘇州市吳江區震澤鎮蠶桑世家,受到家鄉文化和父母的熏陶,從小就對絲綢有著濃厚的興趣。為了復興蘇州絲綢,她辭去了小學教師工作,成立了太湖雪公司。多年來,她堅持進行技術革新、通過加強設計創意并借助數字科技引領絲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助力當地絲綢產業發展復蘇。
參觀蠶寶寶養殖基地,觀看智慧養殖系統操作過程;參觀桑園,了解桑樹桑葉的生長過程以及利用。“我們像愛護孩子一樣去照顧蠶寶寶”,不得不提,在蘇大陸小平教授的講解演示和對周勤娥老師的采訪下,現代科技與傳統桑蠶業的結合,生產管理的精細化水平赫然呈現在我們眼前,經老師介紹,太湖雪公司與高校聯合研發優勢桑蠶品種,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培育新品種蠶。由于現代科科技的加持,傳統蠶絲業實現了生產效率的提升、產品品質的優化、產品結構的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圖為團隊成員對周勤娥老師的采訪過程 朱穎 供圖
尋絲探源環節,團隊成員通過多方面渠道了解到蠶絲行業上游為種桑養蠶環節。基層學藝環節,絲綢工匠們現場演示了繅絲、織造、印染等傳統技藝,團隊成員親身體驗了絲織工藝,例如,學習使用傳統繅絲工具、操作傳統織布機、進行絲綢印染等。每一根絲線,都是對傳統技藝的深情致敬,每一次的交織,都是對美好生活的細膩描繪。此外,團隊成員還參加了當地舉行的專家座談,就絲綢帶動鄉村振興展開答疑和心得交流體會,隊員們表示受益良多。
圖為團隊成員嘗試繅絲 卞友健 供圖
團隊成員來到震澤古鎮商圈,參觀當地線下絲綢門店。成員聆聽著店主溫潤如玉的講述,了解不同樣式的絲綢織品所蘊含的文化深意和中式美韻。團隊成員深刻感受到,絲綢不僅是商品的靈魂,更是古鎮的文化脈搏,跳動著震澤古鎮獨有的韻味風情。
團隊來到震澤古鎮的電商直播基地,四位風格迥異的主播在輪流進行著直播帶貨。主播們面面俱到地講述著震澤絲綢品的歷史與特色,每一句介紹都像是絲綢上的經緯,交織出傳統技藝的現代篇章。成員來到直播后臺,向工作人員了解到,震澤絲綢抓住先機,搭乘電商直播的時代快車,利用網絡平臺,擴大了震澤絲綢的社會影響力,為古鎮創造了更大的經濟文化效益,也為震澤絲綢的傳承與發展奏響時代強音。
“煙雨江南織錦繡,古路絲綢韻悠長”社會實踐團隊在本次活動中,走訪參觀了太湖雪蠶桑文化園以及震澤古鎮,團隊成員深入探究了蠶桑的養殖過程和蠶絲工藝技術的發展歷程,深刻體會到了絲綢產業的歷史底蘊。通過實地考察和親身體驗,團隊成員對絲綢的文化價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并充分理解了震澤鎮特色絲綢產業在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中的關鍵作用。團隊成員期望將這份熱情轉化為實際行動,為絲綢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通訊員:賈韜 周子昕)
圖為團隊成員與太湖雪工作人員及導師合照 魏祺婧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