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7日至2024年7月31日,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引領大學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華中農業大學信息學院赴廣安市鄰水縣暑期返家鄉社會實踐隊伍前往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人民醫院進行了為期兩周的青年志愿服務活動。旨在搭建醫患溝通的橋梁,傳遞社會溫暖與正能量。
崗位擔當,溫暖引導

在這個數字化時代,醫院中的自助服務設備日益普及,從自助充值到自助掛號,為患者提供了更為便捷的就醫體驗。然而,對于不熟悉這些科技設備的群體,如何熟練地操作自助機器成為了最大的挑戰。實踐隊員主動協助患者完成自助掛號流程,縮短患者排隊等候的時間,不僅解決了患者的實際問題,還增強了患者對醫療系統的信任感,促進了醫患之間的良好互動。同時,還在醫院彩超室擔任起引導員的重任。細心引領老人、孕婦等弱勢群體穿梭于各個就診房間,耐心講解就診流程,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
溫情服務,心手相連

在縣級醫院中,老年人和務工人員是就診的主要群體。他們文化程度相對較低,獨自就診存在諸多不便。因此,實踐隊員不僅承擔了引導、叫號等日常工作,更在患者間排隊發生紛爭時及時介入,用耐心與智慧化解矛盾,維護了良好的就醫秩序。實踐隊員的身影,成為了醫院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面對行動不便的患者,實踐隊員主動伸出援手,用輪椅推送,用話語安慰,對于那些失能或半失能的患者,我會一直陪伴他等待就診,直到把檢查單交到醫生手中,讓冰冷的醫療環境充滿了人性的溫度。
感悟深刻,責任在肩

在志愿服務過程中,志愿者們深刻感受到了醫療技術發展與弱勢群體之間的鴻溝,以及小縣城空巢老人的孤獨與無助。他們意識到,作為當代青年,不僅要關注自身發展,更要勇于承擔起社會責任,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志愿者們也深刻體會到了醫患關系的微妙與復雜,他們通過實際行動,努力成為醫患之間的潤滑劑,促進了醫患之間的和諧共處。
國之大計,在乎教育;國之大者,在乎民生。華中農業大學信息學院的青年志愿者,以實際行動詮釋了當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他們用自己的熱情與汗水,為鄰水縣的醫療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希望。展望未來,愿更多的青年學子能夠投身到志愿服務中去,用愛與責任共筑美好未來。國興我榮,民安我幸,讓我們攜手并進,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