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習近平同志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保理念。隨著近年來對綠色環保的重視和對自然環境的科學治理,從前的霧霾滿天逐漸變為了藍天白云,涸水荒木也逐漸變為了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其中重要的一環便是生態環境中的水質問題。水質影響著我們生活中的用水健康,還會對水域周邊環境的生態平衡產生重要影響。因此,保持良好的水質是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東南大學九龍湖校區附近水系眾多,主要以九龍湖水系為主,九龍湖水系最南部分已包含在校園之內,其水質好壞對學校內景觀建設,生態環境甚至于師生健康有極大的影響,生活在一個生態環境良好的校園也是我們每個師生所期望的。為東大師生的生活環境保駕護航,為九龍湖周邊小區居民的水質檢測提供實踐標準,本社會實踐項目對九龍湖附近水系(包括九龍湖,校內湖,梅園景觀湖等等)水質進行調研,對不同位置不同時間的水質進行對比,通過數據處理,資料查詢,訪談相關人物的方式了解近年來水質情況與治理方案,并為未來更好的水質治理提出一定的參考性意見。

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主要對九龍湖水系四部分水域進行水質調研,分別為九龍湖水域,校內湖北側二期工程水域,校內湖南側一期工程水域,梅庵景觀湖水域。對于每處水域,我們分別找出幾個確定位置定點取樣,通過比較不同時間、不同天氣、不同深度的水質情況,了解水質好壞的決定因素。同時對該四處水域水質情況進行整體性比較,對比水質差異。另外,我們對相關負責人員采用訪談的形式,了解近年來該水域治理方案與未來治理規劃。最后,通過實地調研梅庵景觀湖水流進出及循環系統,數據分析其水質情況,查詢相關治理資料等方式,為梅庵景觀湖水循環系統提出合理的參考性意見。

此次社會實踐項目將調研得到九龍湖附近水系(九龍湖水域,校內湖北側二期工程水域,校內湖南側一期工程水域,梅庵景觀湖水域)水質情況,切實了解以上水域近幾年水質治理方案與未來規劃,并比較得出同一水系下不同水域間水質的關系。通過數據分析與整理,為東大師生與九龍湖周邊小區居民的水質檢測提供實踐標準。最后,通過實地調研與搜集資料,為梅庵景觀湖水循環系統提出合理的參考性意見。
校內采集樣本:

校外采集樣本:

實驗結果匯總表
水樣編號 |
1 |
2 |
3 |
4 |
5 |
6 |
pH |
6.33 |
6.83 |
7.11 |
7.46 |
7.30 |
7.23 |
高錳酸鹽指數(O2,mg/L) |
22.6 |
23.9 |
19.0 |
28.7 |
19.6 |
19.6 |
氟化物濃度mg/L |
0.32 |
0.34 |
0.19 |
0.41 |
0.27 |
0.23 |
氨氮濃度mg/L |
0.83 |
0.91 |
0.68 |
0.92 |
0.63 |
0.06 |
總磷濃度mg/L |
0.35 |
0.36 |
0.24 |
0.77 |
0.27 |
0.06 |
我們心懷憧憬,期盼著那幅理想中的畫卷早日鋪展——綠水繞青山,清波映碧天。每一滴清澈的水流,都是大自然最純凈的恩賜;每一座蒼翠的山巒,都承載著生態平衡的厚重責任。讓我們攜手并進,以行動守護這份寶貴,減少污染,植樹造林,讓希望的種子在每一寸土地上生根發芽。相信不久的將來,綠水青山將不再是遙遠的夢想,而是我們共同生活的美好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