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6日江蘇省“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重點團隊、蘇州大學青年教師領航團“哲學+”實踐團攜手“樂予樂行”實踐團,在泰州丁馮村和智堡社區開展系列意義非凡的社會實踐活動。
知識傳遞,播下尊重生命的種子
在“哲學+”實踐團和“樂予樂行”實踐團的精心組織下,一場場生動有趣的教育課堂在社區。急救教育課堂上,志愿者們化身為知識的使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的演示,教授小朋友們心肺復蘇、止血包扎、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基礎急救技能;在互動問答與急救模擬演練環節中,小朋友們認真摘抄記錄了急救步驟的要點、注意事項。環保知識課堂以“珍惜自然,守護生物多樣性”為主題,深入淺出地向小朋友們介紹生物多樣性的概念、重要性以及當前面臨的威脅。課堂上,小朋友們積極參與互動。
圖為實踐團成員周小麥給小朋友們上急救課。通訊員劉子琦提供

圖為實踐團成員周小麥與小朋友一起展示海姆立克手法。通訊員劉子琦提供
“急救課堂上我學會了在緊急情況下如何幫助別人,在環保課堂上我懂得了要保護動物和植物,感覺自己好像變得更強大了。”一位參與活動的小朋友興奮地說。這不僅是一場技能的傳授,更是一次心靈的觸動。實踐團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引導孩子們思考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和人生觀。通過哲學思辨的方式,激發孩子們對生命本質的探索欲,讓尊重生命、保護生命的種子在心靈的土壤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綠色探訪,共繪環保教育新圖景
除了課堂上的精彩紛呈,“哲學+”實踐團與“樂予樂行”實踐團還共同踏上了環保教育的探索之旅。他們深入社區,兩天內走訪了六戶具有代表性的家庭,深入了解這些家庭在環保教育方面的實踐與創新。
有的父母分享,在生活中他們會抓住機會向孩子傳遞要“保護環境”的思想,例如孩子十分喜歡繪畫,父母會在繪畫中告訴孩子是自然給了人類藝術的靈感,所以在孩子的畫作中,常常出現藍天、白云、綠樹和清澈的河流,她通過繪畫表達對美好環境的向往;有的家庭的父母也表示經常帶孩子積極參與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其中,不乏環保主題的公益活動,如河流清理、植樹造林等。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暑期生活,也促進了他們對社會和環境責任的理解與擔當。
圖為實踐團成員盛小玉與小朋友和家長討論環保問題。通訊員劉子琦提供

圖為實踐團成員走訪家庭,與家長討論如何進行環保教育。通訊員盛小玉提供
在交流過程中,大家還就如何更好地將環保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進行了深入探討,提出了許多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走訪活動,能夠發現更多家庭在環保教育上的好做法,進而推廣開來,讓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實踐團成員盛小玉表示。
此次“哲學+”實踐團與“樂予樂行”實踐團聯合開展實踐活動,不僅是一次簡單的合作,更是一次心靈的碰撞與融合。兩個團隊在各自的領域里深耕細作,卻又在共同的目標下找到了交集,共同書寫著關于愛、關于責任、關于未來的美好篇章。
未來,他們將繼續攜手前行,在更多領域開展深度合作,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責任,傳遞正能量。無論是通過急救課堂守護生命安全,還是通過環保教育倡導綠色發展,他們都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構建更加和諧美好的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文稿:盛小玉、周小麥
攝影:劉子琦、盛小玉、周小麥
審核:成一涵、孔苓嘉、竇婁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