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活動感悟:傳統(tǒng)文化與社會實踐的交響
7月5日,我跟隨“尋聲覓道,體悟傳統(tǒng)”團隊進行了本次實踐活動。本次實踐活動主題為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此,我們來到了幾個代表性的地方來進行這項活動。
首先,我們來到馬鞍山市博物館,這座收藏著豐富歷史文化遺產(chǎn)的殿堂,不僅讓我領略了千年歷史的沉淀,也讓我對這片土地上的文明有了更深的認識。
博物館內(nèi),歷史文物的展覽深深吸引了我。那些古代的陶瓷、銅器、玉器等,每一件都是歷史的見證,都是文化的延續(xù)。它們靜靜地訴說著古人的智慧和生活方式,讓我對古代社會的了解更加深入。藝術藏品的展示,則讓我對古代藝術有了全新的認識。那些精美的繪畫、雕塑和書法作品,都顯示出古代藝術家們的高超技藝和獨特審美。這些藝術品不僅展示了古代社會的文化風貌,也讓我對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感到敬畏。而地方特色的展示,則讓我對馬鞍山的歷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這里展示的各種地方歷史文獻、民俗物品和特色手工藝品,都讓我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博物館的互動體驗區(qū)。在這里,我不僅可以看到各種文物的復制品,還可以詳細了解它們背后的故事。這種體驗讓我對中國古代的生活有了一定的認識,也讓我對歷史有了更真實的認識。
這次參觀,讓我對馬鞍山市博物館有了深深的敬意。這里不僅是收藏歷史文物的藝術殿堂,也是傳承文化的重要場所。我相信,這座博物館將繼續(xù)見證歷史的發(fā)展,也將繼續(xù)為人們提供學習和思考的空間。
然后,我們來到了長江不夜城。長江不夜城,以新長江文化為核心,打造了國內(nèi)唯一的千里長江畫卷景觀、國內(nèi)唯一長江主題花車巡游等多項國內(nèi)首創(chuàng)文旅體驗。新業(yè)態(tài)展現(xiàn)長江文化、新科技傳承非遺技藝,在趣味性、娛樂性、互動性的基礎上,融入科技手段、網(wǎng)紅思維、元宇宙元素等,打造出極具氛圍感的電影級國潮場景,將現(xiàn)代新科技與古代建筑相融合。
其中的“千里長江畫卷”,絕無僅有的立體長卷式街區(qū),高12米,長375.7米,通過立體街區(qū)、微縮景觀的方式展現(xiàn)長江沿線11個省市的城市特色、歷史風情、民俗文化、百年老字號、非遺傳承等內(nèi)容。立體街區(qū)結合光影、演藝、科技手法,唯美的長江文化場景和獨特的體驗內(nèi)容,被廣大游客熱烈追捧,形成了廣泛的傳播。夢幻的光影藝術、長江文化主題的沉浸式演藝、唯美浪漫的無人機表演、激光噴泉的視覺盛宴、代表長江不同省市地域文化的花車巡演、匠心設計的精品文創(chuàng)、來自長江流域的情景美食、豐富的網(wǎng)紅游樂設施...都展現(xiàn)了現(xiàn)代科技與古代文化相結合的魅力。
這次參觀,讓我對長江不夜城有了全新的看法,這里也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場所,讓人們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最后,我們來到了采石磯。采石磯,位于安徽省馬鞍山市,是一處歷史悠久、風景秀麗的勝地。采石磯的形成與演變,見證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這里原是一座山丘,由于長江流水的沖刷和侵蝕,逐漸形成了磯石。磯石外形險峻,氣勢雄偉,與長江水相互輝映,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這里曾是詩仙李白游覽過的地方,里面蘊藏著李白文化。
李白文化是采石磯的靈魂。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尊稱為“詩仙”。他一生游歷四方,曾多次來到采石磯,并以此為背景創(chuàng)作了許多詩篇,如《望采石磯》、《夜泊牛渚懷古》等。這些詩篇既展示了李白的豪放與激情,也彰顯了采石磯的神奇與美麗。李白的詩亦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從這些詩中,讓我學到了很多感悟,讓我的心境也有了一些變化。這里,有著李白的衣冠冢,路過的路人都會駐足拜望,留下一些禮物送給李白。還有這李白各種形象的雕像,最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以大鵬展翅為靈感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雕像,透過這個雕像,仿佛就能感受到李白的灑脫不羈,可以看到李白的雄心壯志與他的豪情。
經(jīng)過這次暑期實踐活動,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被傳統(tǒng)文化所蘊含的深刻的歷史底蘊所折服,對傳統(tǒng)文化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要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使其成為民族振興的精神支柱,為人類文明的進步貢獻力量。(通訊員:聶晨陽)